作者:董新颖 张凡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27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恰巧也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与去世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宣传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爱上阅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一句话道出了人与书籍的紧密关系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连续九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再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彰显了国家对于普及全民阅读、共筑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阅读打卡忘记了怎么办?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打卡忘记了怎么办(阅读打卡找回丢失的阅读习惯)

阅读打卡忘记了怎么办

作者:董新颖 张凡

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27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恰巧也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与去世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宣传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爱上阅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一句话道出了人与书籍的紧密关系。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连续九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再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彰显了国家对于普及全民阅读、共筑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及资讯的渠道及路径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阅读方式被改变,“碎片化阅读”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相较于传统时代的纸质阅读,碎片化阅读具有新媒体时代特色,任何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屏幕介质都可以成为阅读载体;每一个个体都能凭借各类社交软件、新闻APP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这种新的阅读方式符合现代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即以最少的时间成本获取最多的有效信息,但也由此导致当代人的阅读日益呈现“层次浅”“阅读泛”“碎片化”等特点。

长时间的碎片化阅读,让人们不断接受信息“轰炸”,习惯性地获取资讯,缺少了传统阅读的仪式感和形式感,淡化了阅读带来的思考,缺少内心的舒适与安宁。为了应对“碎片化阅读”的迅猛势头,一些阅读软件或读书APP随之推出“打卡阅读”等方式,借以督促和激励人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事实上,“打卡阅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人们进行阅读,保证人们日常的阅读量,可是阅读质量却犹未可知。

如今,距离“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时代已相去甚远。更何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古人既有“以书为友”“以书会友”的雅趣,更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志向,而对当代人来说,尤其是在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互联网时代,“阅读”不过是数以千计消闲时光的方式之一。因此,如何让人们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打卡阅读”与移动网络、手机、社交方式等多重挂钩,人们或“被其驱使打卡”,或“自觉主动打卡”。长此以往,坚持“打卡”的人不仅将阅读的习惯保持了下来,相信也能感受到阅读给自身带来的改变。林语堂认为,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是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而阅读恰恰能够打破久远时间与辽远空间的障壁,开拓人生的视野。所以,当我们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就会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不得不说,“打卡阅读”也只是一种促进阅读的方式,它虽然在客观上延长了人们的阅读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阅读焦虑,但如若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卡”也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很难从中有所收获。

尽管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当下流行的阅读方式,但我们仍然提倡“慢读”“深读”。我们或许可以将“打卡阅读”视为敦促保持阅读和养成阅读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要想重新找回被人们丢失的阅读习惯,终究不能只是依靠外部的力量,而应该寻找内在根由。

(作者董新颖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张凡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新疆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