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剧《黑暗荣耀》席卷热搜,剧中宋慧乔饰演的女主文东恩默默隐忍、潜伏十年,用自己的才智变身仇人女儿班主任爽快复仇,口碑横扫。

而今天本文所讲述的男主人公徐阶,在历史上能被人们记住,主要还是因为他做了一件让人记得的大事,他经过十几年的隐忍,扳倒了明朝最著名的奸臣——严嵩。

大明王朝徐阶的话(大明王朝最能忍的人)(1)

徐阶画像

明朝有名的首辅很多,在诸多有名的首辅中,对于徐阶恐怕知道的人不太多。他的处事风格,斗争状态所透出的“忍”字功,真让人敬佩。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话:政治家是世界上最能忍的生物。

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徐阶从小天赋异禀,现代家长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学霸”,嘉靖二年全国会试,高中探花(一般一般,全国第三),授翰林院编修。

他在翰林院时,内阁大学士张孚敬大权在握,嘉靖帝听从张孚敬的建议,想去掉孔子的王号,同时想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嘉靖帝让大臣商议这件事情,其他大臣由于惧怕张孚敬而不敢多说什么,只有徐阶坚决反对这样做,与张孚敬据理力争,张孚敬就把徐阶狠狠地告了一状,然后徐阶被贬到延平府,任了个推官,类似于今天政法工作的官员。

嘉靖当时不光把徐阶这个探花郎给撵出了首都北京,还让人在庭柱上刻下了“徐阶小人,永不叙用”的文字,正常情况下,徐阶这辈子可能就要交代在这了。

那时的徐阶是苦闷的,天之骄子,心存大志,忽然被下放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无人赏识。

地方上的历练

人生的磨砺大约就像:一块棱形的不同凡响的璞玉被放入一堆泥沙石中搅动,于是那些棱棱角角俱都磨圆。

大明王朝徐阶的话(大明王朝最能忍的人)(2)

徐阶(《大明王朝1566》肖竹饰)

徐阶的心里可能永远记住了这个教训:没有碾压对手的实力,永远不要轻易展露自己的锋芒。他的前辈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我想徐阶在被贬的日子里肯定也悟了,这“悟”奠定他一生做事的基调:忍耐和深沉,谋略算计,以温和宽松化解暴戾,为国家保存良材。

在担任延平府推官期间,徐阶审理冤狱,把三百名无辜受害者放出大牢,创乡社学,捣毁淫祠,捕获为害乡间的盗贼一百二十人。后来,升迁为黄州府同知,历官浙江按察佥事、江西按察副使、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侍郎。

在担任吏部侍郎时,他一反吏部官员接见庶官不多说话的常规,见到下面来的官吏总是仔细询问边腹要害﹑吏治民情,所以各级官吏都很愿意和他打交道。他还知人善任,经过他推荐的官员大多是谨厚长者,深得朝臣赞誉。由于徐阶的青词(替皇帝代笔)写的也是相当不错,多次得到了嘉靖的夸奖,不久他又升为礼部尚书。

策划扳倒严嵩,还政清明

徐阶再次到了朝廷后,执掌权柄的是“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的严嵩父子。严嵩父子深受嘉靖帝的宠信,担任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

大明王朝徐阶的话(大明王朝最能忍的人)(3)

严嵩(《大明王朝1566》倪大红饰)

和历代权臣一样,严嵩属于“上媚昏君,下压群臣”的那一种,对上谄媚嘉靖皇帝,深得嘉靖皇帝信任,对下则贪赃枉法,打击政敌,就连徐阶的恩师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夏言也惨遭严嵩的毒手。

对此,徐阶记恨在心,却深藏不露。经过了近十年的磨砺与历练,那个不谙世事的青年翰林,已然变成了一个工于心计,老谋深算的官场老手。领教了黑暗中的挣扎、沉浮,天真幼稚的徐阶早已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一个丑恶现实的社会。

夏言身为首辅都遭了严嵩的毒手,何况地位不如夏言的自己,徐阶对此心知肚明。为了保命等待时机,徐阶采取了巴结逢迎严嵩的办法,就连自己的亲孙女也主动嫁给了严嵩的孙子。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是懂得隐忍之道。

真的勇士不是玉石俱焚,是了为了心中的理想与追求,忍辱负重,忍受非议,坚持到底。

大明王朝徐阶的话(大明王朝最能忍的人)(4)

小阁老严世蕃 (《大明王朝1566》张志坚饰)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十分霸道,多次对他无礼,他也忍气吞声,笑胜相迎。同时,徐阶向嘉靖帝靠拢,专门挑皇帝喜欢的话说,终于讨得嘉靖帝的喜欢,不久,加徐阶少保头衔,接着兼任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后来他密奏咸宁侯仇鸾罪状,使嘉靖帝杀掉仇鸾,得到皇上的信任,加太子太师头衔,地位进一步提高,仅次于严嵩。

徐阶处处向严嵩“学习”,就连巴结逢迎嘉靖帝这一块,徐阶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次嘉靖帝居住的永寿宫发生火灾,想重建宫殿,严嵩认为不妥,建议嘉靖帝搬到大内住,而徐阶这次逆严嵩所为,谏议用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重建宫殿,得到嘉靖帝的赞赏。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宫,嘉靖搬了进去。徐阶因此加封少师,兼支尚书俸,而严嵩渐渐被皇帝冷落。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徐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超过了严嵩。当嘉靖帝对严嵩起了反感不再宠信时,御史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终使徐阶取代了严嵩的地位。

徐阶取代严嵩为首辅,主政以后,以尽快的速度拨乱反正,平复朝廷中的冤假错案,改变严氏父子专擅朝政的局面。并且在内阁办公室墙壁上写了一个条幅,后世称之为“三还”

以威福还主上

以政务还诸司

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严嵩被勒令退休,徐阶也对严嵩保持了巴结逢迎的态度,没有“落井下石”,使严嵩父子感激涕零,放松了警惕,认为徐阶真心对严家好。

但令严嵩父子没有想到的是,当嘉靖帝想重新启用严嵩父子时,正是巴结逢迎他们二十年的徐阶力劝皇帝打消念头,使严嵩父子复出无望。最后落得个严世蕃被判斩首,严嵩削职为民,家产充公,病死后穷到了连棺木也没有的地步,更无一个吊唁之人,亲身尝到了“穷到闹市无人问”的滋味。

徐阶忍严嵩忍了20年,又是忍又是装,连严嵩这个老奸巨猾的老江湖,都认为徐阶是他的人,至少是老好人,但是徐阶最后还是干掉了严嵩。

在嘉靖昏聩的后半生统治中,徐阶为政勤勉,为民办事。他成为内阁首辅以后,就和严嵩反其道而行之,大力革除严嵩弊政,十分注重选拔人才,减轻百姓负担,清理盐税;废除朝中的许多浪费项目,尤其是皇帝信奉道教的开支。同时,引用门生张居正为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讲学,开启了张居正的改革,为明朝中后期换来了短暂的繁荣盛世。

晚节不佳

大家都知道“否极泰来”这句话出自《易经》。其实按照《易经》的说法却应该是“泰极否来”,泰卦位于第十一卦,而否卦位于第十二卦,《易经》讲:“物不可以终泰,故受之以否。”那么否极泰来又是怎么回事,否卦后面还有一个同人卦,《易经》又讲:“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同人是什么,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一种大同的思想,对于人类而言,是文明的更高一层,由此演变为否极泰来。

如果从字面意思看,否卦到泰卦是要跨越62个卦,而泰到否卦,1个卦就够了。徐阶之前他隐忍了几十年才做到首辅的位置!而从“泰”到“否”只有一会儿工夫!

首辅位置退下后不久,真的是不久,这本无可厚非,好像有点宿命的感觉。

大明王朝徐阶的话(大明王朝最能忍的人)(5)

徐阶石刻像

徐阶退休回家后,自己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家人。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所以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有人因此把他称为“权奸”

徐阶退休不久,张居正和司礼监太监李芳等人密谋让高拱回来,高拱本身也是得到隆庆皇帝赏识之人,因此高拱很快就得到了大学士兼掌吏部的人事任命。高拱回京之后,对那些曾经攻击过自己的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

大明王朝徐阶的话(大明王朝最能忍的人)(6)

高拱画像

面对这样的政治局面,当时的内阁首辅李春芳深感队伍不好带,加上李春芳的执政风格偏于稳重,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因此遭到了高拱和张居正的反对,李春芳索性辞职回家,内阁首辅的帽子终于被高拱戴上了。高拱自身较为清廉,在处理徐阶的历史遗留问题上采取了赶尽杀绝的办法。

关键是徐阶凭借他的智商,他肯定知道以前内阁首辅的命运,因此他在退位之前已经做过周密的安排,自己学生张居正基本大权在握了,这个张居正和他都是心学传人,也就是同一个帮派的,他的这个局总是安排到位了吧?但是没想到徐阶也会失算的,他的整个家族都被后任内阁首辅高拱玩完。

出乎我的意料,我想肯定也出乎徐阶意料。

注:“徐阶小人,永不叙用”:《明实录》上根本没有徐阶劝阻嘉靖免去文宣王称号的事情,倒是记录了当时的监察御史黎贯上疏力争此事,黎贯言辞激烈,搬出明太祖来压嘉靖,说嘉靖此举有违祖志,这话刺激到嘉靖,嘉靖认为这是黎贯在讽刺他之前追尊生父兴献王为皇帝,非常生气,下令严查黎贯。事后由刑部尚书许赞主持审讯,许赞审完后上报,认为黎贯“轻率倡言,引喻失当”,判了个“赎杖还职”,就是打完板子以后,继续当官。嘉靖这回是真生气了,说黎贯妄议大典,诋毁大礼,坚持要把黎贯革职为民,革职为民,这才叫永不叙用。《万历野获编》里面记的那个徐阶小人,永不叙用的故事,很可能是民间传着传着就把黎贯和徐阶故事混到一起去了,最后被道听途说地记了下来,永不叙用的应该是黎贯而不是徐阶。但是因为黎贯后来革职为民,没有了故事,也没几个人知道他,讲他的故事,谁听呢!而徐阶则不同,他最终当上首辅,这样的故事,讲起来才有趣。

参考资料:

1、《明史》、《徐阶传》

2、《明中后期内阁首辅的擅替与政治影响》.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3、《论徐阶》.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