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下老二的乳名:乡村记忆之乳名(1)

乳名,这词有点文绉绉。在乡村,人们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大名”,一个是“小名”。

“大名”就是“官名”,一般三个字,有姓,有排辈的“字”,有‘名’,上学时起的,“官”称,一般是老师给起的。而“小名”就是乳名,大多是母亲或父亲给起的,一出生吃奶时就呼来唤去的名字,称作“乳名”。

鲁西地区,多称呼小男孩“小”,称呼小女孩“妮”,虽然有乳名,人们多忘记了。“小”、“妮”的叫着,十分亲切。

鲁北乡村,都称呼孩子乳名。各个时代,乳名都具有时代特色,代表着当时的生活或生存状态,有的名字寄托着父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待……

淳朴的乡村,人们多无文化,起名也不会附庸风雅的引经据典,遵循什么“女诗经男楚辞”典训,屈指算什么五行,咬文嚼字的思虑半天。孩子出生,见什么,就叫什么,但也有乡村的规矩,就是“起贱名,好养活”。

用动物或身体部位名称起名:猫蛋、狗蛋,二狗子(子,在老德平县读作wu/e),牛子、肘子、趴狗、羊子、大虎、二虎、小豹、犊子等等

用庄稼或植物名称起名:麦子、黍子(类似谷子)、椿子、柳子、大树、二苗、等等

以劳动工具、生活用具、日常器物命名:满囤、满仓、镬子、大担、小斗子、柜子、橱子、筐子、篓子、网子、坯子、梭子、扑扯(碎布的意思),弃溜(破布条)、等等

用形容呆傻的词语起名:赖呆(脏)、趟螂(不利索)、猥攮(猥琐)、等

农村乡下老二的乳名:乡村记忆之乳名(2)

解放后,起名也慢慢顺应了时代。

五十年代,起名,土改,分田、建国、跃进、援朝、抗美、胜利、解放、大鸣、大放等

六十年代,起名,海军、陆军、建军、新军、批判、东海、爱民、雪原、林海、等

七十年代,起名,东升、抓纲、治国、卫星、实践、前进、高峰、浩亮等

八十年代,起名,开放、致富、建设、丰收、强国、伟华、等

九十年代后,乡村起名和城市就没太大区别了,多是叠音字,程程、路路、楠楠、丽丽、彤彤等

乡村小女孩起名较简单,多以:大丫、二丫、小枝、大花等,以后人们又受《岳飞传》、《杨家将》和一些诸如《林海雪原》、《平原枪声》《大刀记》等的评书小说启发,多起名,桂英、兰英、俊英、桂兰、海英、明英、秀英、桂珍、小芹、红霞、铁英、铁梅、翠兰等

母亲去河边洗衣服,把孩子生在河边,名河生、水生。一位母亲去牛栏小解,生了儿子,起名:栏子;还有一位,丈夫死了三年,又生了个小子,起名:梦生,村里人窃笑,梦生这名不贴切,还是叫“哪吒”更好…

有位和邻居闹矛盾的,邻居腿脚不好,他生了儿子,起名,拐子,抱着孩子,见到邻居,就叫道,好儿子,拐子…..气的邻居老头胡子撅得多高,又无可奈何,只得远远的躲着走…..

有位乡村母亲,总希望生个女孩,生了大儿子,起名,盼妹(盼着生个妹妹)、二儿子起名,来妹(来个妹妹),三儿子,起名,扔子(母亲有点烦了),四儿子,起名,烦恶(讨厌)、第五个也是儿子,起名,膈应(烦到家了),这位母亲看着一院子的调皮捣蛋的儿子,叹气,

命里无女,也难求……

姥娘村里,有位母亲,连生了四个女儿,可是生了两个儿子小时就夭折了,又生了第三个儿子,请“大仙”起个贱名,保长命百岁。这位“大仙”,挠头想了半天,起了个前无古人的“贱名”:母仔。也许是贱名保命,这位名“母仔”的小伙,在人们的嘲笑声里,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但在他三十四岁那年,正月初四,他去岳父家里拜年,喝的有点大了,媳妇和孩子先回家了,他睡醒一觉,已经夜色朦胧,不顾岳父母的挽留,歪歪斜斜的骑着自行车,顺乡村小路,抄近路回家,过桥需远行3里,从冰冻的河冰面,要近的多,于是他就顺河坡,上了冰面…….。

当晚,河附近的村里人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凄厉的叫声,人们都以为是孩子的恶作剧,可是,第二天,太阳升起,人们看到了冻僵在河中心的“母仔”。

“母仔”的去世,打破了“贱名”保长命百岁的神话,宣示乡村“贱名”时代的远去。

乳名,活泼泼的生命,和朴实的生活、敦实的庄稼一样,像土坷垃,简单排列,站在田野里,想起它,就想起乡村,温暖的,如同冬天里的阳光。

农村乡下老二的乳名:乡村记忆之乳名(3)

各位乡党,本文中提到了很多长辈的“小名”,本意是忠实记录,无意冒犯,更不是“以下犯上”,敬请理解,还有“母仔”,是我的姥爷辈,愿你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