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垮掉的一代”只是失去了人生的信念;如今“互联网垮掉的一代”却连生活的欲望都失去了:他们不出门、不工作、不交友、不生娃,甚至连婚都懒得结。俗称“家里蹲”。这些家里蹲有个很文艺的名字:蛰居族,是指那些从社会抽离、足不出户,不上学也不工作,除家人外,不与他人交流的人。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1)

根据日本相关政府调查,日本“家里蹲”的总人数可能已经超过百万人。筑波大学医学系教授斎藤环甚至警告称,若无恰当对策,若干年后,全日本的“家里蹲”人数会超过1000万人!而“家里蹲”概念按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定义,闭门不出的状态至少要持续六个月,才会在调查中被定义为“家里蹲”。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睡觉,打游戏,吃外卖”成为当今互联网垮掉一代的蛰居三步曲。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2)

当人们每日都在为工作、生活奔波时,有一群人却从繁忙拥挤中提前离场,他们就是蛰居族。他们认为“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而变得更好”,与其面对疲软无望的未来,不如另辟蹊径——逃避。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这句话出自同名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中的女主角森山研究生毕业后职场屡屡受挫,自我意志消沉,不就业不工作,每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后来在父亲的介绍下,到36岁的单身上班族家中做家务,于是摆脱了“家里蹲”的状态。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3)

森山只是日本蛰居族中小小的缩影,也是幸运的一个,父亲没有纵容她自暴自弃,她也重新找到新的乐趣、新的职业——家庭主妇。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这句话实际上是匈牙利谚语,意思是:生活中有些事情不要太勉强自己,虽然逃避是可耻的,但活下去是更为重要的。于是,逃避成为活下去的唯一出路;“逃跑,只有逃跑的时候,我才是我自己。”一位蛰居族说到。

日本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家里蹲”?

一是:学业或职场上碰壁后,看不到未来和希望,失去奋斗的动力。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有句台词“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不是吗?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会遂自己心愿。”这句话映射出大部分蛰居族的心理写照。其实,他们都曾为自己的人生努力过、奋斗过,折腾半天仍无成效,他们接受不了自己一事无成,心里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太大,让他们开始厌倦这个世界,“躲起来,似乎更好一些”。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4)

二是:社交障碍。蛰居族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特征:拒绝社交、拒绝沟通。他们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些蛰居族是因为遭遇过校园霸凌;有的是遭受过职场欺凌,进而对人产生恐惧;而大多数是一旦选择“蛰居”就会自动与社会解除联结,不愿与社会接触,更不愿与社会上的人交流,小小的房间是他们的安稳之居,这就是他们的“安全感”。

三是:互联网可以解决一切生活问题。经济越发达,科技越进步,互联网发展越迅猛。日本的蛰居族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那时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不如现在,蛰居族为解决吃饭问题,还会偶尔去便利店;可随着互联网为人们提供的生活服务越来越方便时,“宅”也可以生活的更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宅在家里,这也是日本“家里蹲”人数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5)

日本加藤博士称:“其实他们(蛰居族)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意识地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每天就是看书、上网、玩游戏。”

懒人催生宅经济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娱乐至死》

互联网越发达,蛰居族越难走出家门。日本的Yoshiko在22岁那年成为了蛰居族,最初他还会出门买东西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需求;后来网购越来越方便,从此他不再出门,一切都从网上订购,如今他55岁了,早就不出门了。

蛰居族从另一层面上说也是“懒人”代表,懒人为社会经济贡献太多,因为人类所有的发明都是为了更懒一点。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6)

有句话说“宅人不一定懒,但懒人必定宅。”人懒的指数就是宅经济的利好消息;而互联网的发展则进一步推动了宅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如何改变我们的生㓉?

外卖的兴起,在家坐等吃饭;网购,全球好物一网打尽;发达的社交软件,网络连接你我他;众多媒体平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VR虚拟游戏、家庭影院等更多样的娱乐方式;以及上门美甲、上门按摩等特色服务;5G兴起后可能连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年轻人都要流失了,宅经济的业务范围逐渐广泛,服务样式也多元化。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7)

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商业模式,更多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其说是懒人为互联网带来了发展机会,不如说“宅生活”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天猫刚刚以2684亿的天价交易额结束今年的双十一大促,众多网友又一次参与了一场“千亿级项目”;待大家冷静下来后,发现“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便宜三毛五。”

明明商品跟自家楼下超市商品价格相同,却宁可花上几天时间等待快递送上门,也不愿意出门下楼花几分钟买回来?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8)

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让人变得更懒,懒人越来越宅,越宅越沉迷网络;他们沉迷于刷抖音、打王者、吃鸡......

曾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因沉迷打王者荣耀,无心经营公司,导致公司净利润下滑37.4%,公司员工大规模离职。游戏本来只是娱乐消遣的方式之一,而他却因一时的贪玩,毁掉了自己前半生的努力。

佛系≠自暴自弃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没错,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穷的一代。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9)

互联网越发达,年轻人越穷,为啥这样说?日前,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发布《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指出: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其中90后负债率高达45%。

有些人为了活着选择逃避,有些人活着只是为了“买买买”。

“月光族”、“精致穷”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吃好、喝好、买买买的背后是无数个债务高墙的堆积。

网红经济时代,已经有很多年轻人不相信劳动致富了。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崛起,游戏直播、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软件都在努力瓜分你兜里的钱,互联网的发展最终变成了资本的狂欢,只有你是最可悲的,兜里的钱越来越少,只剩下“吃土”;真是“花钱一时爽,一直花一直爽,就是兜里没两张(钱)。”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10)

这就是典型的“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宁可穷也要活得精致。

奇葩说第六季有一期辩题是《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作为正方的傅首尔认为“错了”,她解释道:“追求精致没有错,但精致穷是对自己的怀疑,不是接纳自己;既要有“我值得”的决心,也要有“我不配”的勇气;无论哪一种生活方式,都要配得上自己的心智;暂时的“粗糙”,是为了更好的闪耀,通过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是自己最幸福的精致。”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11)

网络传播对人的价值观影响是深远的。例如某医美机构以洗脑式的广告在向受众输出一种观念“美就是指外貌美,如果不美就要去整容。”可怕的是,人们已经被这种观念洗脑,并美其名曰:“我是外貌协会的!”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催生了很多在家办公的新职业,他们不再需要一个固定场所完成工作,他们只需要有网络,任何地点都能成为他们的办公地点。当人们的人际交往、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虚拟化,年轻一代更有理由宅在家里。

互联网变革时间(互联网垮掉的一代)(12)

互联网垮掉的一代越是啃老,就越避世。如果不努力就可以衣食无忧,谁还会熬肝工作?

“佛系青年”,看似是一种看淡世俗的人生态度,其实不过是被美化的“自暴自弃”。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互联网垮掉的一代个性和棱角已被生活磨平:不想工作,只想早点退休;不想努力,只祈盼早日实现财富自由;不想改变社会,只求安逸平稳......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