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演变:从历史的长河看(1)

在历史的长河里,什么生产方式都是暂时的,单干能持续几十年就相当不错了,不适应了自然会改变,至于怎么改变,一辈子管不了下辈子的事,到时候当事人(农民)自然会想办法,其实农业、农村一直在悄悄的改变。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者增多,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孩子的现状,各种服务专业户应运而生,比如:送餐的、送煤气、婚丧嫁娶等等,需要时只需一个电话,就能解决。

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专业户)也是如此,施肥的、打药的、播种的、旋地的、收割的等等,每个农资经销售商都有个通讯录,农户购买农资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只需留个电话。

我相信,只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比如:八十年代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农业技术人员也认为农业机械化不易实现,因为土地分散,各户都购买机械一是资金问题,而是利用率太低,浪费严重。

但随后从小麦收割机跨区作业开始,到现在遍地开花的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农机专业户),实现了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没有人能设计未来,只要放开农民的手脚,自然发展,不管单干也好,集体也好,都是适应当时农村的现状,农民的需求。

只要是农民自然选择的,都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