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相信很多人一看到这词儿就不自觉的哼唱起来,正如我们熟知的,京剧里红脸扮相指的是忠诚正义之人,如关公;白脸扮相指的是阴险狡诈之人,如曹操。

而在我们中国家庭教育中也普遍存在一种脸谱式教育,典型表现就是严父慈母、“虎妈猫爸”,一个唱红脸对孩子百般安抚和维护,一个唱白脸对孩子过于严厉批评,夫妻双方责任分明。

教育孩子父母互拆台(严父慈母相互拆台)(1)

很多父母以为,“红白脸”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标配,“孩子总得怕一个嘛!”,然而这种脸谱式教育方法往往非但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有很多弊端。

危害1、让孩子价值观错乱

父母红白脸更多的表现在一个家长在严厉管教孩子时,另一个过来当和事佬。

比如孩子在玩时,妈妈说“宝贝快来吃饭啦!”,爸爸却命令孩子“先把玩具收拾了再吃,做人要有规矩!”

此时孩子就会很矛盾和为难,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或者判断谁说的才是对的。

在一件事情上父母双方的标准不统一,会给孩子造成困扰,使孩子从小价值观出现错乱,不明是非。

危害2、孩子会害怕和疏远“白脸家长”

扮演白脸的家长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就会表现得比较严厉和苛刻,也就会让孩子觉得难以接近。

比如孩子今天回家高兴地说自己这次考试班级排名前进了五名,爸爸却板着脸说“五名有什么可骄傲的,下次要前进十名,最好能到班级前十名!”

孩子觉得爸爸不仅没有表扬自己,还对自己要求苛刻,内心就会对爸爸有抗拒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渐渐开始疏远爸爸。

教育孩子父母互拆台(严父慈母相互拆台)(2)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种弊端就会越明显,孩子有了问题也不敢和爸爸说,更不会主动和他谈心,两人的关系也不会很亲近。甚至直到父母老去,在孩子心中爸爸也还是当年那个“白脸家长”。

危害3、“红脸家长”会失去威信

“红脸家长”虽然温柔可亲,时常维护孩子,赢得了孩子的爱和亲近,但也在无形中失去了威信。

孩子会认为这样的家长会一直站在自己这边,会依着自己,因此会会变得只听严厉家长那个的话,不听慈爱家长的话。

教育孩子父母互拆台(严父慈母相互拆台)(3)

如果严厉的那一方家长不在家的话,孩子就会失去约束力。那么另一方家长往往说十句话都比不上对方的一句话管用。和蔼的家长只能一直和蔼下去,甚至会在孩子管教不听后交给严厉家长管,之后就彻底失去了管教孩子的资格,从而在孩子面前成了没有威信的人。

危害4、孩子会变成“两面派”

长时间“一严一慈”,孩子摸清楚了父母的“套路”,会在严厉的家长面前,表现老实、战战兢兢、有话不敢说,有理不敢辩;而在慈爱的家长面前,则言行放肆、没有规矩。

想要什么东西也会找好说话的家长,知道什么事情和谁说是最好的,在两人面前的表现不同,成为了投机者、两面派。所以这种方法不但没有效果,还会让孩子养成欺软怕硬、看人脸色行事的习惯。

教育孩子父母互拆台(严父慈母相互拆台)(4)

所以,无论父母双方是约定好的一个严厉一个温柔,还是由于不认同对方观念而产生分歧,在孩子面前扮”红白脸”是要非常谨慎的。

那么该如何扮好“红白脸”呢?

01

遵循已执行原则

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双方首先要明确一个共同的原则和底线,比如哪些事是孩子一定不可以做的,哪些可以言语教育,慢慢引导的。

孩子做了违背原则的事一定要给予相应的合理的惩罚,任何一方不能维护和干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做错了。就算对孩子做的事存在争议,也应该冷静倾听对方观点并权衡利弊,达成一致。

02角色互换

我们在用“红白脸”教育孩子时,除了要保证原则一致外,也要注意适当的角色互换。

我认识的一对夫妻角色互换就做的很好。丈夫教育方式属于放养型,在平时多扮演“红脸”的角色。但孩子总会有任性胡闹的时候,这时丈夫就会是严厉的父亲,妻子就会安抚孩子,但也不是一味的维护。

教育孩子父母互拆台(严父慈母相互拆台)(5)

相较于爸爸一直严厉,妈妈温柔到底;或者妈妈总是狠角儿,爸爸总是大善人,这样两种强反差的教育方式,角色互换可以避免孩子因为“怕”某一方而疏远了亲子关系。

也可以让孩子慢慢懂得,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会严格,也都很爱他。

03维护彼此的威信

在教育孩子时,无论谁扮红脸还是白脸,都不应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另一个人的不是。一定要维护彼此的威信,家庭里最忌讳的一句话就是“别听你妈的”或者“别听你爸的”。

在一方训斥孩子之后,另一方安慰孩子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要埋怨,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教育孩子父母互拆台(严父慈母相互拆台)(6)

总的来说,“红白脸”教育只是策略,核心还是父母育儿的“思想一致”。

父母树立好原则,并在原则问题上保持统一性,就是传递给孩子最明确的价值观,也是最正确的红白脸教育的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