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代人下笔写文言,日常说口语。但宋朝却有一些记录却能让我们一窥宋朝中原人的日常口语。

我们来看一则故事。宋吕本中《轩渠录》记述了这么个故事:族婶陈氏顷寓岩州,诸子宦游未归。偶族侄大琮过州。陈婶令作代书寄其子,因口授云:“孩儿耍劣,你子又阋阋霍霍地,且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骨出儿胳胝儿也。”

这些北宋口语,看似一头雾水,“阋阋霍霍”是什么?“骨出儿胳胝儿”又是什么?然而这些话却依然活在河南话中。我们现在用河南话给大家解释一下宋朝人在说什么?

1、孩儿:指“儿子、小孩子”。

2、阋阋霍霍:这个词就是河南话里的“xiexiehuohuo、xiehuo”,指的是“吵吵嚷嚷”。河南话里一些古入声会转化为e尾,这个xi就是入声音,加上e,就变成了xie。另外一个例子是 “可惜”的“惜”字,本应是 可si,但 惜 字是入声音,加e尾,变成 “可sie”。“失火”的失,会变成she,she火。而“阋”这个字本身就是“吵闹”的意思。兄弟鬩于墙,就是兄弟隔着墙吵架的意思。

3、骨出儿:就是河南话里的“kuchu”,指的是因失水分而皱皱巴巴。

4、肐胝儿:这就是河南话里的“ge jia儿”,指的是硬化的老皮。

现在这位陈婶的口语,就可以看懂了:小孩子们耍劣,你儿子又每天吵嚷,记得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皱皱巴巴的老皮。

而用河南话读出来,就是:孩儿们耍劣,你孩子又xiexiehuohuo地,且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kuchu gejia儿。

河南话的词汇之古老,可见一斑。

宋朝的社会形式(宋朝中原人的口语究竟是什么样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