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命运都如何(朱元璋最有才的儿子)(1)

以朱元璋所在的时代而言,他属于晚婚晚育,到龙凤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28岁时,才有了第一个儿子。

但从28岁到68岁的40年的时间里,他一共生育了26个儿子,16个女儿,合计42人(其中第9和第26子早夭,第10、第13女早亡,长大成人的有38人),其身体素质超好,可跻身于中国猛男之列。

存活下来的24个儿子中,朱元璋最喜欢的无疑是皇太子朱标。

必须说明,朱标的确非常优秀,但也不能否认,朱元璋之所以最喜欢他,主要是因为朱元璋要推行“嫡长子继承制”,而他就是朱元璋的长子。

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命运都如何(朱元璋最有才的儿子)(2)

补充一下,虽然《明史•卷115》记:“兴宗孝康皇帝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说朱标是孝慈高皇后马皇后所生,为朱元璋的嫡长子,但历史学家吴晗根据该条记载的下一句“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考证出当时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今南京),马皇后并不在太平,即朱标并马皇后所生。事实上,《南京太常寺志》也记载朱标生母为李淑妃。

话说回来,朱元璋最喜欢朱标,但朱标并非朱元璋最有才华的儿子。

朱元璋最有才华的儿子是谁呢?

有人在排除了朱标的前提下猜测是朱棣。

毫无疑问,朱棣也非常优秀,不然,也开创不出“永乐盛世”来嘛。

但朱棣的优秀,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上;品评才华的常用指标,主要是诗词歌赋,这些方面,朱棣却是乏善可陈。

所以说,朱元璋最有才华的儿子,也不是朱棣。

是谁呢?应该是第十七子宁王朱权。

这个朱权,现代学者给他的定位是:明初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古琴家、历史学家、道教理论家。

当然啦,朱权的军事才能也是很出色的,堪与朱棣比肩。

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后,总结了唐朝、宋朝、元朝统治者亡国绝祀的沉痛教训,决定封建诸子为王,分镇诸国。

朱元璋也并非不知道西汉和西晋因实施封建诸藩制度,后来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但朱元璋说了:“朕封诸子颇殊古道,内设武臣,盖欲藩屏国家,备悔御边,闲中助王,使知时务。”

从洪武十年(1378年)起,朱元璋就让太子朱标尝试处理政事,下令凡今后的政务先交到太子处,然后才向皇帝奏闻。从次年开始,陆续让诸王到封地就藩,次子秦王朱樉在洪武十一年到西安就藩,三子晋王朱棡去太原就藩,同时命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六子楚王朱桢、七子齐王朱搏四兄弟到凤阳守祖陵一年,到先辈曾生活过的地方体验贫困生活,然后再送到他们到各自的封地就藩。

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命运都如何(朱元璋最有才的儿子)(3)

朱元璋明确规定,如果遇到奸臣专权,藩王可以声讨奸臣,甚至可以发兵“清君侧”。

且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便试着把兵权交给诸王,让他们领兵打仗,如让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率兵北征故元丞相咬住,由颍国公傅友德陪同。

朱权的就藩时间是洪武二十六年三月,藩地在喜峰口外的大宁(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宁王府建在辽代中京城遗址附近。

《明史•诸王列传》记载,大宁为“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军事“巨镇”。朱元璋让朱权镇守北边军事要塞,为的是防备元朝皇室卷土重来。

当时受封的藩王普遍拥兵数千,多则二三万,朱权却“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八万精兵包括元朝归顺过来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的骑兵,英勇善战,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武装力量。

此外,宁王不仅统兵,还掌握着地方行政大权,必要时还可以节制朝廷派来的地方高级将领,调动大量的国家正规部队。

而宁王该年不过才十五岁,却与受封于今北京的燕王朱棣势力最强。

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命运都如何(朱元璋最有才的儿子)(4)

《明通鉴》卷十二因此载:“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又在边友于最笃。”

也由此可知朱元璋对宁王之重用。

补一笔,宁王就藩前,朱元璋还把编辑《通鉴博论》的重任交给他。宁王在记“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一句时,后人一看而知是太祖手笔。

宁王虽然文武全才,但在政治上相对比较稚嫩(主要是太年轻),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起兵反叛,“遗宁王书以求援师”,宁王持观望态度,不迎不拒。

朱棣起兵之初,所能调动的军队只有800多人,急需得到宁王的重兵。为此,他装扮成衣衫不整的样子前往宁王府求见。在盘桓了七天之后,趁宁王送别到千秋桥之机,将之劫持,并剥夺了兵权。

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命运都如何(朱元璋最有才的儿子)(5)

朱棣夺得政权后称帝,为了报答蒙古兀良哈三卫的帮助,把宁王朱权在大宁的封地赏赐给了蒙古兀良哈三卫做了牧场,另把宁王改封到江西南昌。

朱棣表面对宁王特别客气,实际上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小老弟极不放心,既剥夺了他的军权,还派人暗中监视。

宁王冰雪聪明,觉察出朱棣的用意后,便在南昌“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退而讲黄老之术,“翱翔道化与时屈伸”。

该年,宁王不过才二十五岁。

宁王先改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后又号南极遐龄老人、大明奇士。因其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

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命运都如何(朱元璋最有才的儿子)(6)

宁王创作的《太和正音谱》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杂剧曲谱,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 另有《宁国仪范》、《家训》、《文谱》、《诗谱》、《史断》、《通鉴博论》、《汉唐秘史》、《琴阮启蒙》、《神奇秘谱》、《琼林雅韵》、《神隐》(一作《神隐志》)等数十种。

此外,还著作有杂剧《瑶天笙鹤》、《白日飞升》、《独步大罗》、《辩三教》、《九合诸侯》、《私奔相如》、《豫章三害》、《肃清瀚海》、《勘妬妇》、《烟花判》、《杨女矣复落娼》、《容窗夜话》,十二种。

其实,名列元末明初“四大传奇”荆、刘、拜、杀之首的《荆钗记》,也同样出自宁王之手,止不过,因署名丹丘先生,明末清初人张大复在《重订寒山堂曲谱》“谱选古今传奇散曲集总目”中《王十朋荆钗记》剧目下误记为:“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柯丹丘著”,说成了元初著名画家柯丹丘柯九思。今人臧励和经过考证,在《中国人名大辞典》“朱权”条下订正为了宁王朱权。

宁王朱权善制古琴,晚年亲手制做的中和琴(又称飞瀑连珠琴),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被称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说,按其顺序和年代的排列为:宁、衡、益、潞。“飞瀑连珠”传世仅一张,制琴人署“云庵道人”。

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命运都如何(朱元璋最有才的儿子)(7)

宁王朱权在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1448)病逝,享年71岁,谥号为献,世称宁献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