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长在盛唐时代,此时的大唐王朝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人生长在如此的盛世,内心中自然流露出要有一番作为的雄心壮志,杜甫当然也不例外当他登上泰山之巅后,就有了雄视一切的豪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杜甫的诗描写安史之乱?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的诗描写安史之乱
杜甫生长在盛唐时代,此时的大唐王朝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人生长在如此的盛世,内心中自然流露出要有一番作为的雄心壮志,杜甫当然也不例外。当他登上泰山之巅后,就有了雄视一切的豪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可是命运是难以预料的,杜甫又是生长在由盛转衰的王朝时期。756年,安史之叛军攻破了唐朝的京城长安。本来居住在长安的杜甫携带其妻子及儿女逃难,投奔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的亲戚家。又因他听闻唐肃宗于灵武继位,他旋即孤身前去投奔,不幸在途中被叛军所捕获,被押回了长安。虽然因为他的官职卑微而没有被拘禁,实质上他也是丧失了人生自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一个月夜,杜甫感于时世,睹月思人,倍感孤独与伤怀。于是他写了一首诗来忆念在鄜州的妻子与儿女。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望月,而是神游到了千里之外妻子所在的鄜州,然后从妻子和子女的视角来描写妻子的望月思人,从侧面刻画出了诗人与妻子之间的夫妻情深。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首联用了一个“独”字,写出了夫妻分隔两地,妻子在鄜州是独,自己在长安何尝不更是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忆”既有忆念的意思,也有对离人安危的担忧之情。妻子身边有孩子的陪伴,可是他们还小,压根不理解母亲为何如此思念长安的原因。在这样的时世环境,为人父母可能有点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懂事,希望他们能够帮忙分一点忧;另一方面也许会想,孩子不能理解固然也很好,他们那幼小的心灵,本来就不应该承受这些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孩子不懂忆长安的父亲,而诗人何尝能不忆孩子呢?孩子的不懂忆,更是增添了诗人对他们的忆。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颈联描写妻子望月已久,伫立之久,鬓发都已经被雾水所打湿,清冷的月光也让妻子的玉臂生寒。望月之久,是因为思念之深,也显示出相思不能相见的愁绪之深。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尾联的双照说了不止远在鄜州的妻子流泪,在长安的诗人也同样流泪。
今夜鄜州家中的明月应该非常明亮吧,大概你只能在闺房内一个人独自观赏了。我在遥远的长安思念着我们的那双小儿女,可怜他们还不懂得母亲为什么思念远在长安的亲人。你如云的芬芳鬓发被雾水所打湿,你如玉的臂膀因清冷的月光而生寒意。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团聚啊,那时我们一起倚靠着透明的窗帷,让月光来照干我们两人眼中的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