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环青志,爱心助梦”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团开设的“可爱折纸”、“垃圾分类”等特色课程今天开课啦!

7月10日,志愿者们经过充分准备,为文德留守儿童学校的孩子们上了第一堂折纸课。课堂上他们为孩子们展示了颜色各异,种类丰富的手工折纸,小猪佩奇、手指皮卡丘、小马宝莉……每一个折纸都是志愿者根据孩子的喜好精心制作而成。“哇,这些折纸真好看啊!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以自己做吗?”、“我想要佩奇”、“我要皮卡丘……”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看着志愿者们手中的折纸,兴奋的讨论着。“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手工折纸,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折好之后可以自己玩耍,也可以送给别人呦。”志愿者尚佳雪边说边把手中的卡纸分发给小朋友们,拿到卡纸后,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地开始折纸,志愿者们逐步指导孩子们折纸,不一会,各式各样的折纸作品就在小朋友们手中完成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折纸,小朋友们既骄傲又开心。小小的折纸,带给孩子们简单又充实的欢乐,激发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力!

打造特色课堂开启梦想(特色课程进课堂)(1)

图为志愿者指导小朋友折纸 孙敏杰 摄

“老师,你可以教我做一个‘海绵宝宝’吗?我想送给我妈妈,她过年就回来了。”小女孩拉拉一个志愿者的衣角,小声说道。“可以,当然可以,老师教你。”志愿者耐心的教小女孩制作“海绵宝宝”,她看着志愿者和手中的“海绵宝宝”说:“谢谢老师,以前都是我妈妈教我折纸的,我现在会自己折了,她回来,我要送给她!”小女孩开心的说,志愿者摸摸她的头,对她说:“很棒,你妈妈一定会喜欢的。”女孩把折纸捧在手心,开心的笑起来。志愿者们默默红了眼眶,更加坚定了用心陪伴孩子们的决心。简单的折纸,寄托着小女孩对妈妈浓浓的爱和思念。

打造特色课堂开启梦想(特色课程进课堂)(2)

图为小朋友向老师展示折纸作品 孙敏杰 摄

7月11日,志愿者杨芝委为孩子们上了一堂有趣的垃圾分类课,垃圾分类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帮助孩子们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志愿者杨芝委精心准备了这节课。“你们能告诉老师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吗?”讲台上,她用简单的问题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小朋友们积极性很高,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有哪位小朋友想回答吗?”“我,我,我”孩子们高高的举起了自己的手,“你来说吧!”“果皮是垃圾,袋子也是垃圾,还有剩饭。”“非常好,还有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打造特色课堂开启梦想(特色课程进课堂)(3)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讲课(垃圾分类) 孙敏杰 摄

首先向孩子们讲解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垃圾分类的类型,以及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处理方法。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上课积极性越来越高,临近下课,志愿者杨芝委向孩子们介绍了几个常见图标,并引导孩子们用笔画出“可回收、绿色…”等图标,有小朋友积极跑到讲台上,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答案,“我们一定要学会垃圾分类,这样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才会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漂亮。”最后,杨芝委这样鼓励孩子们,课堂是短暂的,但环保无小事,志愿者们的课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打造特色课堂开启梦想(特色课程进课堂)(4)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在课堂上积极互动 孙敏杰 摄

特色课程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拓宽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在课堂上积极互动 孙敏杰 摄了孩子们的课外视野,更提高了他们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增进了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感情,相信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志愿者们会继续给孩子们带来更加有趣的知识。

撰稿人:高笑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