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荐

—— 六必居酱菜——

上过皇族膳单的“下饭菜”

六必居(前门店)

店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外粮食店街3号

人均消费:71元/人

北京,有几张闻名世界的美食名片,其中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六必居就是一张非常传奇的美食名片。六必居的酱菜从诞生那天起,上过皇族膳单,甚至得着过一件黄马褂,也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它的酱菜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酱菜虽不说顿顿都吃,但要比普及性,六必居的小酱菜那必须是当仁不让。麻仁金丝、酱甘露这些耳熟能详的酱菜,是不少北京人心里地道的北京味。

清新下饭菜(味道掌门它是餐桌上的隐形一番)(1)

六必居招牌的由来,其实还有几种传说。其中一个讲的是,六必居是由六人所开,所以最初叫六心居,明世宗借严嵩为六心居题字暗讽严嵩心存异心,于是便有了六必居。但传说究竟是传说,无论是六心还是因为经营柴米油盐酱醋这六样必需品,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六必居的历史地位和大家对于六必居的感情所在。

清新下饭菜(味道掌门它是餐桌上的隐形一番)(2)

六必居的名字背后也有着必须坚守的“六必”祖训——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水泉必香。其中的“曲蘖必时”说的是制作酱菜必须遵从时令和节气的安排。以六必居的人气小菜“麻仁金丝”为例,要在初春做出一年所需的腌菜酱,秋季则要采收麻仁金丝的主要原料苤蓝。六必居收购的苤蓝,主要是张家口一带的,因为此地温差较大,生长的苤蓝口感细腻,个头大皮薄,再用片刀、切丝刀等切成薄如蝉翼、粗细均匀,2毫米见方的苤蓝丝,如此这样,酱出来的丝儿才能达到色泽光亮,入口爽脆。

清新下饭菜(味道掌门它是餐桌上的隐形一番)(3)

切好的苤蓝丝要按照一层腌菜酱、一层苤蓝丝,最后再一层酱的顺序放入酱缸,以保证苤蓝丝可以被酱完全覆盖。酱菜的腌制时间则要根据温度的不同来调整,这极其考验腌菜师傅的经验和判断。

清新下饭菜(味道掌门它是餐桌上的隐形一番)(4)

六必居做酱菜还有个关键步骤——打耙,就是让酱缸中的酱菜充分均匀地与酱接触,吸收酱的味道和香气,并中和缸内各部分的温度,让缸里所有的酱菜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下均匀发酵。打耙讲究很多,每一缸酱菜每一遍都要打够30耙,而且越是烈日当头,越要趁着天晴打耙,偷一耙,可能整缸酱就都毁了。

清新下饭菜(味道掌门它是餐桌上的隐形一番)(5)

本期掌门

—— 杨银喜——

四十多年间,六必居的酱菜都是出自他之手

杨银喜,是六必居这一代的掌门人,也是六必居酱菜非遗技艺的传承人,1980年就来到六必居工作,至今已经有40多年了。这40多年间,只要您吃过六必居门店的酱菜,那必是出自杨师傅的手艺。

清新下饭菜(味道掌门它是餐桌上的隐形一番)(6)

杨银喜

杨银喜服务了六必居大半辈子,也见证了老字号六必居的发展。老字号并非只懂坚守,而是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完成了创新。比如上世纪90年代,六必居在传统酱香味的什香菜基础上,加入了芝麻和白糖,使酱苤蓝丝能咸中带甜、甜中透鲜,丝丝爽脆,从而诞生了深受顾客欢迎的麻仁金丝。

清新下饭菜(味道掌门它是餐桌上的隐形一番)(7)

杨银喜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他每年活动最多的地方,还是位于北京南苑的六必居工厂。在机器工业发达的今天,这里生产的酱菜全部还在坚持手工制作,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他的搭档陈杰则在这里办起了六必居博物馆,搜集六必居在过去六百年里存在过的点点滴滴。

清新下饭菜(味道掌门它是餐桌上的隐形一番)(8)

陈杰

如今,踏踏实实做酱菜的年轻人不多了,能坚持老传统酱菜技艺的就更少见了。杨银喜还坚守着传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全部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让六必居六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能继续地延续下去。

清新下饭菜(味道掌门它是餐桌上的隐形一番)(9)

内容来自 BRTV 生活频道《味道掌门》栏目,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BRTV 生活频道,及时获取更多实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