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留言教训我,说曹雪芹这个人物是周汝昌杜撰出来的,并且“查无此人”,我觉得有必要先说点题外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红楼梦第四回最大特色?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楼梦第四回最大特色(细读红楼梦第四回)

红楼梦第四回最大特色

有网友留言教训我,说曹雪芹这个人物是周汝昌杜撰出来的,并且“查无此人”,我觉得有必要先说点题外话:

(某网友的留言)

初读《红楼梦》容易堕入相应的误区,是读者容易受诸学说的影响,把《红楼梦》看成是一本“一言以蔽之”的书,因为在早期,《红楼梦》的命意就有许多种说法:

清代张新之在《石头记读法》中说,《红楼梦》“全书无非《易》道也”。清代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中说:“《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清代花月痴人在《红楼幻梦序》中说:“《红楼梦》何书也?余答曰:‘情书也。’”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中说: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清代“索隐派”的张维屏在《国朝诗人征略二编》中说它写“故相明珠家事”,王梦阮、沈瓶庵在《<红楼梦>索隐》中则说它写“清世祖与董小宛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鲁迅全集》第八卷,145页注3)

当然还有现代的某些“红学家”,拿书中人物与某段历史中的现实人物去对照,凑泊论据,然后得出结论:“谁谁谁就是某某某。”于是,很多读者读《红楼》如读野史,这实在太看轻了《红楼梦》。

我的建议是:初读《红楼》,最好的方法,就是只把《红楼梦》当成一本小说去读。既不要去“考据”,也不要去“索隐”。

此外,对于《红楼梦》的作者,也不要纠结究竟是谁?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吃到一颗好鸡蛋,不要急着去想它是哪只母鸡下的蛋(大意如此)。

读就是了。

书归正传,接着读我们的《红楼梦》第四回。

李纨为什么很少跟王熙凤争理家之权?

按照长幼之序,李纨是荣国府堂堂正正的长媳,贾珠的妻子,并且育有一子贾兰,而荣国府的理家之权为什么会落到王熙凤手里呢?原因至少有二:

1、王夫人的原因。王熙凤的父亲是王夫人的亲大哥,他们两个的关系在娘家自然非常亲近,理家之权在王熙凤手里,实际上王夫人仍然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威。再加上,贾珠早亡,李纨也有克夫之嫌,王夫人不喜欢她也很正常。

(李纨)

2、李纨个人的原因。这一点第四回讲得非常清楚,我们可以看看书中描写: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儿无才便有德”,故生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这前朝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父亲是“国子监祭酒”,这是典型的“学问人”,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校长兼学术带头人。名字叫李守中,真正的能守住自己,不为外事所惑。李纨受这样的教育,性格多半是沉稳和与世无争的。于是,李纨在丈夫去世之后,很快把自己摆在了“侍亲养子”的位置上,她所受的教育形成了她的性格。

但她又不同于一般的糊涂虫,当后来她与探春共理家事的时候,很显然,她对家里的事也是一清二楚的,对于理家之权,她只是不争,也没有必要争罢了。

葫芦案中的人物

葫芦案并不复杂:冯渊从拐子手里买了一个妾室甄英莲,拐子在交付之前又把甄英莲卖给了薛蟠,冯、薛两家相争,都不愿退钱,于是争,拐子挨打,冯渊被打死,英莲归了薛蟠。于是冯家状告薛家,遇到了刚上任的应天府知府贾雨村,贾雨村深入了解案子情况之后,依葫芦僧(小沙弥)的意见胡乱判案了结。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如果我们用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葫芦案中的人物,更容易理清头绪,在葫芦案中,主要的人物有以下五方(当然,还有一方没有列入,就是拐子):

(葫芦案的相关人物)

我们来看一下每一方面的情况:

1、冯渊一方。小乡宦之家,名唤冯渊(这倒霉的名字,可不就是“逢冤”,活该他倒霉),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这样一个人,当他身遭变故之后,能替他出头的人只能是无亲无故的家丁,奴仆,出头的目的,无非是多争取点银子。

2、被拐的女子是甄英莲。就是甄士隐早年丢失的女儿,身世真是可怜,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愿意真心待她的冯渊,偏偏又让拐子“一货二卖”又卖给了薛蟠,卖给别人还好说,偏偏是“呆霸王”薛蟠,这又注定了她未来的悲惨(通行本续书,她的结果还不错)。

她是没有人替她发声的。贾雨村如果有良心,该发声,但贾雨村是没有良心的。

(英莲——香菱)

3、贾雨村一方。经历过一番宦海浮沉的贾雨村说什么也要权衡这件案子里的各方力量的对比,他一定要谋求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局。案子的结果,实际早已注定。

4、门子。他原本只不过是葫芦庙原来的一个小沙弥罢了,他替雨村出主意,自然是巴结上司,想谋点实惠的好处,偏偏遇到了“奸雄”级别的人物贾雨村,所以他在事后被“远远的充发”也是应有的命运。

5、薛蟠。这是葫芦案中最强势的一方,因为他身后站的是“四大家族”。

(薛蟠)

“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

对,所谓的“四大家族”指的是门子拿出的“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护官符”原文如下(依通行本顺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在原籍住者有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共十八房,都中十房,原籍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其余的在原籍。)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微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门子拿出的这份“护官符”,介绍了本地势力最大的四家,即“贾、史、薛、王”四家,诚如门子所言:“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四大家族的联系可以简略如下图:

(四大家族的姻亲关系)

是的,站在葫芦案被告一方薛蟠背后的,就是这样庞大的一张关系网(实际上,这张关系网随着故事发展,还会更加密织,比如贾宝玉娶薛宝钗。)

(贾雨村断案)

贾政的夫人王夫人是薛蟠母亲的亲姐姐,其实仅这一条,就足够贾雨村断案了,贾雨村也很明白其中利害,于是,他在断案之后,就“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他太清楚了,自己的官位,其实正是这贾、王二家的一力推举才得来的。

至于断案的细节,是不是如门子所言,已经无关大局了。如果要埋没良心断案,贾雨村估计会有更万全的手段(87版《红楼梦》就另给了方案),他可比门子的学识要高明得多。

此时的贾雨村,早已不记得自己要替封氏娘子(甄士隐之妻)找回女儿的承诺了。这有问题吗?在贾雨村的价值观里,没大问题,这是意料之中的“世事洞明”,也正是宝玉最不喜的。

宝钗家的介绍和进京的理由

宝钗家,当然也是薛蟠家。

这一家是正经的皇商,是紫微舍人薛公之后,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家中有百万之富”。

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标准的大家闺秀啊,宝钗的父亲已经亡故,但“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有才华,顾家,知书达礼,标准的“贤妻良母型”女子。

(宝钗)

这次进京,官面上的理由是“送妹待选”。这里的“待选”,一方面是聘选妃嫔,一方面是为宫主、郡主入学陪待。虽然明面上是“凡世宦名家之女皆报名达部,以备选择。”实际上,宝钗家并没有优势,即便宝钗样貌娇好,且才华过人,但她毕竟是商家(皇商也是商)之女。她进入皇宫和王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一点,薛姨妈清楚,宝钗也清楚。所以,宝钗进京的第二个目标,或者最主要目标,实际上就是冲着解决宝钗的婚姻大事,这是薛家未来的头等大事。宝钗也清楚自己的前途在持家之能,不在才华超绝,所以,她的自我养成方向,也只是持家理事。

(薛姨妈)

或许此时薛姨妈的主要目标还未盯准宝玉,但宝玉一定在她的备选之列,因为她跟薛蟠对话时,就主张“你自己挑所宅子去住,我和你姨娘(王夫人)——姊妹们分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我带了你妹子去投你姨娘家去。”眼看着独子不成器,她对于全家未来前途的打算,心里清楚着呢——只能靠宝钗嫁人了!

为什么是梨香院?

不管什么原因,薛家一家浩浩荡荡来到了荣国府,这是“投亲”,但又不同于黛玉的“投亲”,因为这是全家“投亲”,有薛蟠、薛姨妈在。并且“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说白了,此时薛家名义上只不过是“借住”罢了,不花贾家的钱。

(薛家投亲贾府)

这些都还是一般的人情世故,想必薛家带了丰厚的礼物,想必贾家必然有丰盛的招待,但妙就妙在住处的选择,是在梨香院。

依照书中的描述,接续第三回黛玉进府的浏览,梨香院的大致位置应当在图中所示位置:

(梨香院的位置)

注意,图中所示位置只是依书中所写的“大致位置”,这个梨香院是“前厅后舍俱全”,并且“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了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院了。”显然,这是一个既独立,又与贾府紧密相连的位置,它内外兼顾,十分巧妙:

对外,这里可以是独立自成体系的一家人,这保持了薛家的独立性,留下了平等对话的权力;对内,它又跟贾府内宅紧密相连,薛姨妈随时都可以进入贾府跟自己的姐姐沟通,这是不言而喻的“人和”。当然,薛宝钗也从此成了贾府内宅常客,这为以后的“金玉良缘”打下了“地利”的基础。薛姨妈和王夫人用心良苦,抢点很准。

更要命的,是宝玉从此多了一个与外界连通,却又可以避开所有人的通道。之后,伴随着宝玉的成熟,这里成了他接触社会泥沙洗礼的通路,更何况,还有一个“呆魔王”薛蟠的影响(虽然这影响微乎其微)。

(宝玉与薛蟠)

薛蟠很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再也不提搬走的话,正是因为这里“太适合他”了,究竟是贾府的坏习气影响了薛蟠,还是薛蟠的“使气任性”影响了贾府一众弟子,还真难说!

《红楼梦》是精品大书,每一回都值得细读细品。

(【跟着布丁读红楼】之41,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