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据有关报道,20世纪末,我国每年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面积位居世界之首。与传统农业技术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具有成本低、收效快、效益高、节省劳动力等优点,已经成为21世纪农业实现超产和提高商品性的主要措施之一。据统计,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农产品产量增加5%~30%。

葡萄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较广泛的作物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的无核化、促进生根、控制生长、保花保果、增加产量、提高浆果品种、延长或打破休眠、防止或促进脱落,提高抗性、组织培养和防除杂草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葡萄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使用的5大作用及7大问题)(1)

1、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指能调控植物开花、休眠、生长、萌发等过程的一些化学合成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分为2类:一类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被称为内源性植物激素,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植物调节剂,被称为外源性植物激素,属于农药的范畴。其主要功能有调整株型、提高抗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调控发育进程、控制植物性别分化、加快根茎膨大等。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作用

2.1促进扦插生根,提高成活率

目前,生产中葡萄的繁殖大多采用硬枝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不同扦插方法都广泛地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以提高成活率。在无性扦插中主要应用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酰胺等促进生根,提高繁殖率。吲哚丁酸在葡萄枝内运转性较差,且其活性不易被破坏,在处理部位附近可以长时间保持活性,产生的根也比较强壮。葡萄地面压条时,在特殊情况下,当嫩梢已长到一定高度进行压土前,可在其基部涂较高浓度的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等调节剂;也可同时在压条母枝上环割,调节剂涂于割口;也有经茎叶吸收,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至嫩梢的基部,促其发根。在幼苗移植或定植前,喷矮壮素或甲哌嗡,能够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成活率;葡萄大树移栽时,将根在含有吲哚丁酸或萘乙酸的泥浆中浸蘸,可促进其长出新根,提高移栽成活率,并能较快地恢复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平衡。

葡萄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使用的5大作用及7大问题)(2)

2.2打破休眠

葡萄芽休眠的开始和终止,除环境因素外,主要是内部促进物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抑制物质(主要是脱落酸)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打破葡萄芽的休眠,较有效的主要有赤霉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的常用浓度为50~100mg/L;细胞分裂素类的6-苄氨基嘌呤常用浓度为50~100mg/L。休眠的葡萄种子,用高浓度(8000mg/L)的赤霉素浸泡20h,可打破休眠。

2.3控制新梢生长,提高坐果率

生长过旺的葡萄,体内激素平衡状况和营养分配不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坐果。使用抑制生长和延缓生长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起到抑制或延缓植物体内生长素或赤霉素的生物合成的作用。叶片吸收后,向各部位运输,控制营养生长,防止徒长,提高坐果率和果品质量。

一般花前喷可以提高坐果率,增加穗重,但果粒小、品质差。

2.4提高果实品质

在葡萄生理落果后和幼果迅速膨大期,用赤霉素处理能显著增大果实,提高商品价值,并明显提高果穗的紧密度。但浓度超过一定的水平后,继续增大作用有限而且副作用显著增多。在巨峰葡萄果实充分软化、部分果粒稍转红色时施用脱落酸/乙烯利等调节剂,喷施后3~4天果穗开始着色,6~7天果穗全部转变成紫色、红色或紫黑色,含糖量比对照增加10%,并提早成熟5~7天。主要方法是重点喷施果穗,浓度以150~300倍液为宜。作用原理是使果实含酸量降低,提高葡萄果实的糖酸比,而不是含糖量的提高。

葡萄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使用的5大作用及7大问题)(3)

2.5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在有核葡萄花期前后使用赤霉素等药剂处理果穗,可以使子房假受精、不产生种子,从而形成无籽果实。目前,无核化技术主要有2种基本类型:一是在盛花期前2周用100mg/L赤霉素浸蘸果穗,诱导其产生无核果,在花后10天左右再重复处理1次使浆果膨大。二是四倍体葡萄的先锋模式,首先处理在盛花末期,用赤霉素12.5~25.0mg/L,10~15天后再重复处理1次。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合理应用,可以影响葡萄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达到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效果受品种、气候、树体状况、生育期、使用技术的影响较大,往往产生不一样的使用效果。就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不重视综合栽培技术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也不是灵丹妙药,在葡萄生产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施肥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只有在加强综合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使用生长调节剂,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葡萄丰产、优质、高效的获得,必须以合理的土、肥、水和架面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为基础。

葡萄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使用的5大作用及7大问题)(4)

3.2盲目使用药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应,彼此既明显不同,有的又有某些共同之处;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加合、拮抗、诱发等复杂的关系。所以,为某一目的在选择1种或2种以上药剂混合或先后应用时,要首先了解其基本性质,避免用错。

3.3使用时期选定不当

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时期使用,不仅效应大小不同,而且可能完全无效,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如萘乙酸在葡萄生理落果前使用有疏果的作用,成熟期使用则有防止果粒脱落的作用。

3.4使用浓度和次数选择不当

药剂浓度过低、用药次数少,可能不起作用或作用小,浓度过高、用药次数多,则可能产生药害。如2,4-滴等药剂在较低浓度时起到调节植物生长的功能,而在高浓度时则可起到除草的作用;又如噻苯隆,低浓度时可促进葡萄坐果、增大果粒,而在高浓度时可促使叶片脱落,在棉花上用作采前脱叶剂。

3.5忽视葡萄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

葡萄品种、树势、树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很可能不一样。使用时的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对效果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高温下使用浓度宜低些,低温时浓度可稍高些;夏季使用时要避免在烈日下喷施,以免光照太强药液干燥过快而不利于吸收。

3.6药剂配制方法有误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时所用的溶剂和配制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还有不同的剂型,如酸、盐、酯和胺等类型。剂型或溶剂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配制时和配制后的温度、光和水的酸碱度,也影响药剂的稳定性和活性。这些都须依据有关说明资料使用时加以注意。

3.7忽视残毒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对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不管是鲜食葡萄或葡萄干,都不能超过进口国的法定容许量。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加以重视残留问题。

葡萄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使用的5大作用及7大问题)(5)

4、小结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作为调节葡萄高效生产的技术,潜力很大。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理活性高,对作物刺激性强,所以不仅要求施用浓度低,稀释倍数准确,而且要求应用得当。在葡萄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要本着安全、稳妥、慎重、实效、无害的原则,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使用的葡萄品种、方法、时间、浓度等要求都很严格,使用时必须科学、谨慎,按要求操作,不可盲目跟风,更不可滥用乱用,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