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齐国的邹忌身高八尺,体格魁梧,长得相貌堂堂。一天早晨,他穿戴整齐后,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着自己的模样问妻子:“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他的妻子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

他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他的妾连忙说:“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您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他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3)

邹忌比美,贵在自知。

恰巧过了一天,徐公到他家登门拜访。他第一眼就被徐公光彩照人的形象吸引了,交谈的时候,他仔细地打量着徐公,觉得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很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何其他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他终于得到了答案:“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邹忌比美的故事。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了解别人不难,难的是真正了解自己。人在一片赞扬声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4)

明的本义为明亮,光明。

“明”,会意字。甲骨文为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5)

。由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6)

(月亮)和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7)

(日,太阳)组成,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将“明”写成: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8)

,由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9)

(月亮)和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0)

(囧,窗牖)组成,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篆文为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1)

。与金文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2)

一样、承续甲骨文字形,只是将日字与月字的位置左右调换。

《说文解字》:“明,照也。从月从囧。”从月,是取月之光;从囧,是取窗牖之明亮。可见,“明”是指清晰明亮。

明的本义为明亮,光明。如《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晋书·右勒载记下》中说:“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后来延伸为指明白、明智、英明、点亮、懂得、视力等意。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3)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如成语“闭明塞聪”,指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背暗投明”,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爱憎分明”,谓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莫名其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春和景明”,指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指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明德惟馨”,指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太阳的光为明,月亮的光为朗。明与暗相对立。明,告诉我们什么是明。

大智慧为明。明是日月之光,外表如阳光照亮天地,端直勇武,内心如月光温和柔顺,充满智慧。佛教提倡用慧星破除“无明”,慧能要用“明心见性”的方法修炼。大智慧是高瞻远瞩,着眼全局,远见卓识,顺势而为,是圆融处世,通达做人。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4)

在1994年版本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唐国强饰演诸葛亮。

诸葛亮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未出山前已定下三分天下之大计。他躬耕于南阳,身高八尺,一表人才,每每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虽当时并没有人赞同,但徐庶慧眼识才向刘备举荐。刘备枉屈大驾,三顾茅庐。

诸葛亮审时度势析曹操与袁绍优劣、江东孙权之励精图治,建议刘备聚合招揽英雄,占据荆州和益州,天下三分有其一。诸葛亮高瞻远瞩,提出三分天下谋略,帮助刘备建立根据地,最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可谓一代名相,流芳千古。

私为暗,公生明。阳光和月亮对人类和万物都是公正无私的,他们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普照大地。正由于公,故能明。一个人看事处事,如果有了私心,必然会产生好恶的偏见,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屁股指挥脑袋”。一个人一旦有了私心,眼睛就蒙上了灰尘,不但看事情不清不楚,而且处事必然有偏向。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泰安知州顾景祥曾刻了一个“官箴碑”,全文仅有三十六个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三十六字,言约意深。它告诉我们明从公中来。一个人出于公心,办事就自然公道,一个人没有私心,处事必然光明磊落。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5)

明朝弘治十四年,泰安知州顾景祥将此三十六字箴言刻于州署。

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刚正不阿,视个人诚信为立身之本。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组建,梅贻琦担任联大常委,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给予联大极大支持。

有一天,龙云特地来拜访梅贻琦,说孩子没有考取联大附中请求破例录取。梅贻琦请联大教务长潘光旦派老师晚上辅导龙云的孩子,让他明年再考。对别人坚守规矩,对自己的子侄更不例外。

当年,梅贻琦的侄子梅祖武、小女儿梅祖芬都报考过清华大学,因为成绩不合格未被录取。梅贻琦做了那么多年的清华大学校长,没有凭个人关系录取过一个“自己人”,他曾嘱咐秘书和有关招生的老师,凡要求破例录取的信件,不必转给他本人,一律按规定办事。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6)

民国时期教育家梅贻琦。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字有日月之光,一个是白天,一个是夜晚,一个是刚强之光,一个是柔和之光,两种光相互交替,这意味着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每一个人往往从自己的立场去看问题、提建议,对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评价,要明理则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如果先入为主,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必然会作出错误的决策。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唐朝的魏征说的。当时,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是明君,怎样是昏君?”魏征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从前帝尧明细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兜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到上达。”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7)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

唐太宗说:“好啊!”唐太宗继位以后,虚心听取大臣的意见,避免了许多失误,开创了“贞观之治”。其实,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有些甚至是反对的意见,也有利于完善规划和工作方案。

所以,一个开明的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要能接纳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少犯错误。

敢于公开,阳光下运作为明。明,也即公开,在阳光下运作,这就是让权力置之于众目睽睽之下,接受监督。有了这种监督,腐败就无法藏身。因此,政府要廉明,必须在阳光下运作。公开审批项目,公开审批流程,公开审批新技术,有了公众监督,就能有效地防止腐败行为。

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在这方面作过努力。在他就任总统两天后的1993年2月27日,金泳三公开了本人、配偶及子女的财产情况。随后政府和执政党的高管逐一公开家庭财产。

1993年5月,韩国第161届临时国会修订了《公职人员伦理法》,该法律将财产申报范围扩大至四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并公开一级以上公职人员包括其配偶、子女的财产状况。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8)

韩国前总统金泳三。

1993年9月,政府、国会和司法机关的1167名高级公职人员的财产状况被公开。由于涉嫌以不正当手段致富,在政府里,五位官级高官(副部长级)被解除职务,十位次官级高官受警告处分。在国会里,二十多位议员被迫辞职或受警告处分。

韩国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已经实施了二十年,成为反腐的重要手段,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官员财产公开是反腐的有力措施,但最根本的还是约束权力,规范权力的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腐败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消除。

乐见向上为明。明,从日,意为人应有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在干旱的沙漠里有半瓶水,悲观的人说只剩下一半了,乐观的人却说还有一半。

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次家里遭窃,朋友纷纷向他表示慰问,但他却把这件事看得很小,他说:“这实在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第一,他只偷了我的财产,没有要我的性命;第二,他偷的只是部分财物,不是全部财物;第三,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一个人有乐观的心态,就是不埋怨自己的命运,不抱怨自己的处境,善于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找到自己心里的平衡点,这也是明白人的快乐之道。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19)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彰显人性的光辉为明。明,为日月之光,实际上也是人性之光。这是对一个社会而言的。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其根本的标志是国民的素养。

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是文明的标志,如排队遵守一米黄线,公开场所不大声喧哗,公开场所不吸烟等。文明内在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素养,表现出来的是言谈举止。我们要建设一个文明的社会,首先应当从人性出发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让和谐共生等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才能有文明的举止和健康的生活。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20)

遵守秩序、耐心排队都是国民素质的体现。

由“明”组成的字很多,如“明”加“艹”为萌,指草木的芽,常用于描述植物发芽的过程,或者用于描述事物开始发生的状态。事物如同草木发芽一样给人生机勃勃的感受,可以谓之以萌。

“明”加“皿”为“盟”,甲骨文为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21)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22)

即“血”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23)

的省略,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24)

为明,表示公开,强调互喝血酒,公开发誓缔结生死之交。古人认为血是生命的象征,将各自的鲜血滴入同一个盛器的水或酒中,对天地发誓后喝下融合彼此鲜血的水或酒,表示生命相连,命运与共。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25)

本文选自顾易作品《儒字养性》

南方日报出版社,2017/04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26)

儒释道三家经典名言(儒字养性明日月之光)(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