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皇甫山也叫皇家山,华亭人向来都视其为强县安民的“龙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皇甫姓在晋朝的地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皇甫姓在晋朝的地位(皇甫氏的郡望在哪里)

皇甫姓在晋朝的地位

华亭皇甫山也叫皇家山,华亭人向来都视其为强县安民的“龙脉”。

汉魏之际,皇甫为陇东硕姓贵族,汉史称皇甫氏为安定朝那人,朝那在平凉府之南,即为今华亭,华亭皇甫山因曾居住皇甫家族而得名。

皇甫氏的郡望有二,即京兆郡和安定郡,堂号皆为威远堂,源自皇甫规将兵数年,东北边疆对其畏威服德。安定朝那皇甫家族对历史的卓越贡献,可以从皇甫宗祠的一副通用联中一窥全豹:“为刺史即为善人,共沾惠泽;有忠臣更有烈妇,咸仰礼宗。”上联说的是南北朝时北周的皇甫瑶,官至随州刺史,为政宽简,百姓安居乐业,始终以清白自律,被称为“善人”。下联说东汉朝皇甫规及其妻子,皇甫规征服西羌有功,其妻能文章,善草书,皇甫规逝世后,董卓要娶她,她不从且大骂董卓,被鞭打致死,人称“礼宗”。

令人费解的是,唐后期以降,皇甫姓人家在华亭销声匿迹。赫赫有名的名相宿将,名门望族,皇甫氏去了哪里呢?这可是个庞杂而深邃的历史学术命题。

一是据明《平凉府志》载,隋以前举门阀,讲宗源,重故里,凡言皇甫者毕归朝那,其圣哲皆属华亭,隋炀帝病孝秀之伪,唐文皇戒门阀之害,时置诗词赋策士,皇甫氏逐渐散居各处,不复重乡里。

二是唐中期,时任仪州州官的皇甫氏性贪且不侍奉慈母,发生义犬救母和狗娃告状事件,仪州州建降为县治,斩废城池北门,州官夫妇被扣瓮活埋于皇甫山巅,皇甫氏举家遭歼。

三是唐后期,皇甫氏中有人涉嫌犯罪,举族诛连,皇甫族人听到消息后,纷纷连夜顺着城壕潜逃避祸,未远逃者没入华亭山区改姓埋名,部分改为姓石。

据《增修华亭县志》记载,皇甫规墓在华亭一个叫王峡口村范家庄的地方,范家庄就在皇甫山北不远处。这是皇甫山曾为皇甫家族别墅的力证之一。

安定朝那人皇甫规是东汉有名的军事家和学者,家族世代武官,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任扶风都尉。皇甫规一生最大的功绩是招抚羌人,安定羌变,缓解东汉朝廷与羌人之间的矛盾,官至护羌校尉。皇甫规一生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不畏权奸,曾数次遭遇陷害仍毫无畏惧。他爱才惜才,荐贤委位,年迈时举荐才略兼优的张奂代替自己的职位。他开设学馆十四年,以《诗》、《易》教授门徒十四年,提出了百姓是水、君主为船等一系列概念,很有警世意义。熹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追赠大司农,与张奂、段颎都声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

皇甫规的兄之子皇甫嵩也是个厉害角色,同是安定朝那人,少年有志,好诗书,习弓马,文武兼优。时任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闻其才数聘,他都未予以理睬。灵帝光和三年下诏征为义郎,任北地太守,后任左中郎将,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初在颍川为波才所败,旋据守长社,后因风纵火,使起义军失利,又在陈国、东郡、广宗、下曲阳等地镇压起义军,展开了大肆屠杀。不久任冀州牧、封槐里侯,还当上了车骑将军,为太尉,病卒。

安定朝那是指历史上的安定郡朝那县,是史上多难之地。从西汉元鼎三年初置一直延续至东晋,其县址由于战争、行政区划、人口等多方因素影响一直游移不定,安定郡几易其主,成为封建势力必争之焦点,许多地方田园荒芜,满目疮痍,几乎成为无人旷野,人口由汉初14万多锐减到2万多,区划从初置时的今固原彭阳迁移至陕甘等地。因此,安定郡下辖的朝那县在当今好多地区留下了踪迹,如今华亭、庄浪、泾源之交有朝那湫,泾川城郊有朝那沟,镇原县境有朝那城,灵台县有朝那镇等。

我以为,古安定朝那就在今华亭及其比邻的宁夏泾源部分地区。以史籍佐之——

有明以来的华亭县志均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秦灭义渠,置北地郡,在戎那地置朝那县,今华亭县北部属之。”“秦始皇二十六年,今华亭县南部属汧县,北部属朝那县”。最新版《华亭县志》载:“西晋时,今华亭北部属安定郡朝那县,南部属扶风郡汧县。”

史志除表明古朝那与今华亭割舍不断的关系外,还就这里的地理形胜作了表述。《汉书.地理志》载:“朝那县有湫渊祠”。《后汉书.郡国志》载:“安定朝那县,有湫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不生草木。”

将文字表述和现实地理作以对接,可知“湫渊祠”和“湫”指向同一地方,就是关山顶端淡水湖泊朝那湫和朝那庙,据说当初朝那县就是因此水而得名的。朝那湫原属华亭管辖,1957年划归庄浪县,属于行政版图的硬性切割。

后来,“朝那”为什么跑到灵台呢?最新版《华亭县志》载:“西魏文帝大统元年,移朝那治于今灵台县朝那乡。”说明灵台朝那是西魏文帝时期才成立起来的,迁移的原因是皇甫家族遭到了政治迫害,一部分人在当地改姓埋名隐藏起来,一部分东迁到了那里,迁过去的这部分由于“故土难离”,将新址唤作朝那,以作念想,因此灵台便有了“朝那”,成了“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