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索尼大法的WH-1000xm2,是一款较具有科技感的耳机,佩戴舒适自然,采用数字降噪技术,并对降噪系统做了个性化优化和气压降噪优化,降噪效果优秀,对比以前听的BOSE QC15到QC35,可以说大法的降噪效果,已经和bose不相上下,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可以明显感觉到噪音的减少。触控操作方便简洁。无线连接使用4.1版蓝牙 LDAC传输技术,支持无线和有线模式,没听之前猜测声音风格应该类似MDR-1a,虽然都使用液晶振膜,但调音风格明显不同,1000xm2的调音,在略侧重流行和杂食的基础上,表现均衡,细致,甚至稍有些亮丽。
事由,烧友的1000xm2,使用时间挺长了,平时出门飞机地铁长戴,感受不错,所以保养的比较好,最近这几天,突然一变不响了,想分析看看有没有复活的可能。
于是笔者的内心又雀跃了起来,爱拆机魔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纯粹。
拆机开始,思路是先检测电路,然后检测喇叭单元。
先卸下耳罩,耳罩是扣位设计,取下时候要小心找准扣位点,避免弄伤扣位,这个部分的密封度,影响降噪效果和低音。
取下吸音棉,以及前腔阻尼,可以直观看到单元内核,单元大小,以及振膜材质和1a类似,看起来也是液晶振膜,中间的黑色胶块套着的是降噪麦克风。
卸下周边螺丝,取下后盖,可以看到一条排线连接后盖触控电路,需要小心打开,通过接合插口断开连接。1000xm2的电池,是类似以前手机那样,可以简易拆卸的(可惜现在的手机没有这么方便了),这就意味着,如果这款耳机续航上如果出了问题,电池老化的情况,可以轻松更换电池,恢复青春,为索尼大法厚道的设计点赞。
到这步后,优先检测音频通路电路导通,实测结果,电路导通OK,目标直指单元。取下电池模块,直接测试单元电阻,发现单元测试没有反应,说明单元内部音圈线有断了,直接单元拆解开始。
不得不说,大法在1000xm2上用的胶水挺多,应该是担心漏音对降噪效果的影响,所以单元周边任何可能出现细微漏气的地方,都做了胶水密封,清胶过程花了差不多1小时。
解胶后取下磁体回路,在未进行解胶之前,所有的音圈线看起来都连接的完好,有条不紊。
开启老花镜加放大镜的解胶巡逻模式,没有了胶水的支撑力,引线故障点自动现形,发现断口。
找了一节同样线径的漆包线,进行对接焊接,然后在对接点,加入抗氧化和抗拉力涂层。
完成,测试导通OK
有了小接点,在振膜花纹中心位置,不能再按照原本的振膜粘合走线方式。需要改成高端耳机常用的悬空走线方式,重新组装,这个部分需要调试走线的,上下左右振幅宽度,以及缓冲空间。1000mx2的振膜和支架的空间比常规单元要小,调节了1小时,总算通过扫频检听测试,声音流畅无碰撞破音,同时通过频响失真测试,特性恢复。
重新粘合单元支架,并对焊接点,上一层蓝蓝海洋保护胶,周边做好气密密封。
测试相位,对正焊接,组装电池模块,后盖排线,测试电路导通OK。
耳机组装完成后,重新测试扫频检听,声音流畅自然无破音,说明音圈焊接点的走线,振幅缓冲预留OK。测试整体左右频响,相位,失真等一致性OK,耳机满血复活。
试听曲目,戴上就能明显感觉到降噪效果,左右降噪效果一致,周围环境明显降低,整体听感宽松自然,细腻干净,素质不错。适合出街和旅行。
出门寄快递的时候,遇到了以前的老同事,他几年前还是做耳机加工的,后来改行养双色猪了,闲聊中我问他,“饲料这么贵,成本也挺高,你平常都给猪喂啥吃的?”。他说,“你是问黑猪还是白猪?”。我说“黑猪”。他答到“玉米和小麦”。我说“白猪呢?”。他答“玉米和小麦”。我又问“那平时都喂多少呢?”。他说,“你是问黑猪还是白猪?”。我说“黑猪”。他答“30斤”。我说“白猪呢”。他答“30斤”。我说“哥们儿,有个问题我可能没怎么搞清楚,为啥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总要我问你两遍哪?”他答到“因为黑猪是我的。”我又问“那白猪呢?”他答“也是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