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族出身

德意志第一帝国君主(德意志帝国第一名相)(1)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出身普鲁士贵族,其父斐迪南·冯·俾斯麦是容克贵族,思想保守,希望他从军;其母威廉明妮·露易丝·门肯是资产阶级,思想开放,希望他从政。父母思想的差异对俾斯麦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821年在母亲的要求下,俾斯麦被送往柏林的小学读书。由于同学大多生长在资产阶级家庭,因此排挤他这样一个容克之子,令他的童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与压力。

1827年俾斯麦升入中学,虽仍受同学排挤,但他并不感到灰心,反而勤奋向上。他学会英语、法语、俄语等多种语言,展现出杰出的语言天赋,为其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

1832年,俾斯麦入读哥廷根大学,次年转入柏林大学。1838年在格赖夫斯瓦尔德服兵役一年,因此又入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学习。在校期间冲动好斗,经常与同学决斗,脸上因此留下一刀疤痕。

二,进入政坛

德意志第一帝国君主(德意志帝国第一名相)(2)

普鲁士王国

1839年,俾斯麦母亲去世,他移居波美拉尼亚,从事农业。1845年其父去世,他继承了父亲的庄园。1847年他与乔安娜·冯·普特卡默结婚。在此期间他积极与当地乡绅交往,获得了较高的威望。

1848年德意志发生革命,俾斯麦坚决反对,因此赢得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秘密顾问团的赏识。次年当选普鲁士州议会议员,反对德意志统一。

1851年俾斯麦参加德意志邦联会议,担任普鲁士驻会代表。1859年转任普鲁士驻俄大使。

三,王国宰相

德意志第一帝国君主(德意志帝国第一名相)(3)

德意志形势

1861年威廉一世成为普鲁士国王,积极扩充军备,但遭到了议会的强烈反对。次年俾斯麦返回普鲁士,谋求宰相一职未成,于是担任驻法大使。不久议会与国王再次爆发冲突,威廉一世甚至准备退位。

阿尔布雷希特西奥多·冯·鲁恩向威廉一世建议任命俾斯麦为宰相以避免退位。威廉一世于是召回俾斯麦,与其密谈。国王询问他是否准备好在不妥协的情况下支持军队改革并坚持改革,必要时还反对众议院的多数决议,他予以肯定回答。国王大喜,停止退位,任命他为普鲁士王国宰相。

俾斯麦在众议院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被人称为铁血宰相。

四,主导统一

德意志第一帝国君主(德意志帝国第一名相)(4)

德意志统一战争

1863年丹麦欲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俾斯麦趁机联合奥地利,于次年发动普丹战争。丹麦战败,被迫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由普奥共管。

普丹战争后,俾斯麦着手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以统一德国。1866年普鲁士与意大利结盟,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为借口,发动普奥战争。普军在萨多瓦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威廉一世欲乘胜吞并奥地利,俾斯麦担心法俄干涉,予以拒绝。普鲁士对奥地利签订宽松合约,奥地利仅需将威尼托割予意大利,退出德意志。

1870年流亡法国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宣布退位。西班牙欲请威廉一世的远亲利奥波德亲王担任西班牙国王。威廉一世担心法国反对,予以拒绝。俾斯麦趁机以埃姆斯密电激怒法国,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普军在色当战役大败法军,俘虏拿破仑三世。普军继续长驱直入,威廉一世于1871年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德国统一。不久法国签署条约,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于德国。

五,帝国宰相

德意志第一帝国君主(德意志帝国第一名相)(5)

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帝国宰相

德意志帝国皇帝兼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兼任德意志帝国宰相。

对外:俾斯麦为了防止法国报复,积极与俄奥结盟,压制法国。1873年德奥俄结成三帝同盟,以孤立法国。后来俄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发生冲突,俾斯麦偏袒奥匈,双方于1879年组成德奥同盟。1883年德奥意组成三国同盟。

对内:文化上俾斯麦削弱天主教会势力,与罗马教廷斗争,1887年双方和解;政治上他打压社会民主党,压制工人阶级;法律上制定许多保护劳工的法案,以缓和阶级矛盾;经济上增加关税,以保护德国的民族工业。

六,黯然下台

1888年威廉二世即位,他青年气盛,希望独揽大权,与俾斯麦产生了强烈冲突。1890年俾斯麦被迫下台,隐居乡间,于1898年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