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因为是由少数民族主政,所以清朝的很多礼仪制度同中原王朝有很大的差别。臣子的称谓便是如此,看过电视剧的读者相信都有发现,在清朝以前的各个朝廷臣子们都自称为“臣”,而清朝就不是这样了,清朝的很多官员都叫自己“奴才”。

在清朝梁章钜的作品《称谓录》中有解释“奴才”的意思是“奴仆之所能”。这个词本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句骂人的话,意思就是低贱的人。对于官员自称“奴才”的这一现象,很多人解释说,这种称呼的差别是满清在入关后,对汉族官员进行思想上的压制才产生的。

被误会已久的“奴才”

“奴才”一词也可以简称为“奴”,原本指的是在古代犯过罪的人,又或者是打仗中被俘虏的战俘,东汉许慎在著作《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奴婢皆古罪人也”。

清朝为什么称奴才和臣(历代官员都自称)(1)

由此可见,在东汉乃至以前这个词语是充满贬义的,不过随着封建时代的不断变化,这个词的含义也渐渐的变得丰富了起来,不过依然充满着鄙视意味,在清朝之前,“奴才”这一词大部分用作他称。

除了宋朝时期,在宋朝奴是当时对于妇人的美称,当时的清贵人家中的夫人小姐常常自称为“奴”。明清时期这一词语仍然充满了贬义,比如说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就曾骂吕布为“三姓家奴”。

到了清朝,“奴才”这一词语的含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清朝的前朝后宫中,这一词语,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是汉语中的“奴才”,它指的是过去满语中的“阿哈”。这一词语指的是家奴、奴仆的意思。这一称呼离不开满清入关前的八旗制度。

清朝为什么称奴才和臣(历代官员都自称)(2)

简单来说,八旗制度其实是一种人口编制,这种人口编制也包含着军事意义。在满清入关后,八旗制度被赋予了某种社会上的法律上的特征,成为了一种复杂的制度。

清太祖时期,为了更好的进行人口管理,他将手进行了编队,从此以后这一编队下的家庭世世代代都属于这个小队,这种编队叫佐领,随着满清势力的壮大,这些小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就在小队之上设立了中队和大队。中队叫做参林,大队叫做旗。

到最后一共建立了8个大队,这8个大队有着属于自己的符号和颜色。他们分别就是后来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等8个旗。随着八旗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八旗内部又根据不同人口的特点分成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从名字上来看,这种划分方式好像是根据民族来划分的,其实并不是如此,因为无论是蒙古八旗还是汉军八旗,上层人大多都留在了满洲八旗。另外汉军八旗也并非都是汉族人,其中也有很多满洲人和蒙古人他们因为在明朝时就改用了汉姓,所以被划分为汉军。

清朝为什么称奴才和臣(历代官员都自称)(3)

一般来讲八旗由皇室担任旗主,各有属于自己的势力,旗主与之间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因此各旗中的官兵百姓多称旗主为“主子”,自称为“奴才”。随着满清入关,八旗中的属人不仅要效忠于自己的旗主,还要效忠于皇帝,所以八旗大臣大多会在奏折当中向皇帝自称为“奴才”。

由此可见,满清时期官员的称谓与当时的八旗制度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称谓背后代表的是八旗旗主和旗下官兵百姓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是融入血统,无法改变的,在满清的官场上经常会出现旗主的官职比属人的官职低。

但是在很多大型场合中,官职高的属人地位依然要低于官职低的旗主。在相关文献中就有记载,在当时贵为军机大臣的松筠及时已经位极人臣了,但是依然属于蒙古正蓝旗旗下的属人,当旗主家办丧事时就必须请假去旗主家里听候吩咐。

清朝为什么称奴才和臣(历代官员都自称)(4)

满清臣子称谓变化

在满清刚刚入关后,对于臣子称谓的要求并没有如此严格,随便叫什么都可以。一般来讲,满族官员依然按照入关前的旧俗在奏折中,自称为“奴才”,但也有自称为“臣”的。

甚至清太宗时期还有汉臣在奏折中自称为“我”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雍正时期曾想改变这一称谓,当时汉军镶黄旗的高其位曾进奏折,奏折中自称“奴才”,雍正皇帝看过之后,不太满意,便用红笔勾画后在右下角改成了“臣”。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高其位只是汉军镶黄旗出身,所以没资格称自己是“奴才”,其实不然,镶黄旗是直属于皇帝的一个旗。

按照旧俗来说,他这个称呼并无大错,雍正皇帝之所以改,是因为他不想让臣子们称“奴才”,他曾下了一道圣旨指明满朝统称为“臣”。不过他还是没有因为臣子的自称而表示批评。

清朝为什么称奴才和臣(历代官员都自称)(5)

乾隆时期这两种称谓并存的现象依然可以见到,不过在乾隆统治前期的时候,八旗官员的称呼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当时有官员在上私折称自己为“臣”,又把自己的儿子成为“奴才”,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斥责。

至此,官员自称的现象终于引发了朝政的注意,当时规定八旗内部的官员上私事折的时候,必须称“奴才”以此维护满洲旧俗。乾隆二十三年,朝廷正式下令,对于官员的自称进行规范,乾隆皇帝要求,凡是请安、谢恩或者是私事奏折,官员必须自称“奴才”至此称呼基本确定。

清朝时期官员的称谓的变化与整个大清王朝的发展息息相关。乾隆皇帝的做法本意上是为了维护过去的旧俗,但的确也引发了社会上的一些变化,当时在社会上满人常自称为“奴才”。

鲁迅先生曾对这一做法极其不满,发表了很多有关于“排满”的言论。清朝统治者对于官员称谓的要求,虽然是为了维护王朝的正常运行,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民族隔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