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通讯线、信号灯,摄像头……在北京城市诸多街道和路口,线路和支撑线路的电线杆们,成为别样的“风景”。

7月21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多路段发现,一些路段线杆密集,不到百米就超过20根。有些线杆甚至霸占道路,如同“拦路虎”将人行便道拆为两半。林立的各种线杆不仅阻碍通行、影响市容,也容易引发意外。记者注意到,这些线杆涉及公安、通讯、电力等多部门。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看到,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今年将对多区域道路线杆进行整治,推进“多杆合一”。以900米的雍和宫大街为样本,经过整治,各类杆体设施由原来的233根缩减为77根,减少六成以上。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教授李迪华认为,“多杆合一”改造的背后,是城市管理者治理思路的转变,“城市治理不能以符合规定的工作底线来要求自己,而要提升对人的服务意识,基础设施在规划中必须考虑人的舒适度。”

淄博拔牙根(记者体验雍和宫大街)(1)

朝阳北路与金台西路丁字路口线杆林立。新京报记者 马明仁 摄

淄博拔牙根(记者体验雍和宫大街)(2)

金台路两旁电线杆、路灯、摄像头和指示牌等汇成的集群。新京报记者 马明仁 摄

金台西路丁字路口

线杆“站岗”挡行人,带给司机盲区

7月21日,新京报记者来到朝阳区朝阳北路,在该路与金台西路的交叉丁路口,林立着超过20根包括木质、水泥、金属材质的线杆。有的线杆上没有任何电线和其他设置,明显已经废弃。大部分线杆底部有国家电网公司的图标标注,小部分电线杆无任何标识。

在该路口西南侧,一家超市门前的人行便道上,共立着6根线杆,紧靠线杆就是行人过街的斑马线。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斑马线两侧并未设置信号灯,从超市购物出来的市民,先要站在线杆之间探出头左顾右看,寻找恰当时机再过马路。

一位路人称,他住在附近,每天都要经过这个路口,穿行在这些线杆中间,有时候看不到来往车辆,“走得实在胆战心惊。”实际上,对路过超市门口的机动车司机来讲,这些线杆恰好遮挡了他们的视线,形成盲区,也容易引发意外。

淄博拔牙根(记者体验雍和宫大街)(3)

广渠路线杆挤占人行道。实习生 黄莹 摄

广渠东路

线杆串联占道,路人小心翼翼穿行

朝阳区广渠东路通往小海子村的一段路上,400米的距离内立着100余根各类线杆。最密集的地方,不到20米就有8根线杆,有的线杆之间的距离仅有一米。

有的线杆是路灯杆,有的是电线杆,更多的则无法辨认。有些杆子上有几十根各种线缆搭在一起。有些线杆上挂着的设备已经生锈,有的线杆上线缆头杂乱地缠绕在一起,垂吊在线杆中间。甚至有的线杆已经半躺在旁边的线杆上。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多数线杆都被圈在路边的金属围挡内,少数线杆则立于围栏之外的人行道上,将人行道挤压得只剩约半米宽。加上此路段并未划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即便在中午非高峰时段,车辆和行人仍然密集,共约10米宽的道路上大货车、面包车、摩托车、共享单车、三轮车缓慢前进,行人则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夹缝中穿行。

附近一商贩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的状况,是去年该道路修缮后的结果,较之前已规整许多。“原来所有的线杆都在路上,走几步碰一个,现在好多都被围进围挡,但可供走的路就窄了。”

淄博拔牙根(记者体验雍和宫大街)(4)

海淀中街与海淀北二街交汇路口杆子林立。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中关村

迷宫路口,同方向立三根信号灯杆

除老旧小区和街道,部分近十年左右修的路段,林立线杆让人更加尴尬。

在海淀区中关村海淀中街和海淀北二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四个方向的路上都设有交通信号灯、交通违法监控摄像头和路灯,但每一种设备均独自占用高低不等的金属线杆,整个十字路口延伸到不同方向的线杆多达20个,呈现出“放射状”。

在该路口的西北角,有6个线杆分布在百米内的人行道上。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除路灯外,在三个不同的线杆上挂着朝同一方向的交通信号灯,每个信号灯间隔约五六米距离,分别指挥着由东向西行驶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

附近上班的孟先生每天都要经过这个路口,他说,此前一直看着别扭,觉得杆子多,有碍观瞻,这回仔细看才发现光交通信号灯就立着三个杆子。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三个信号灯完全可以挂在一个杆子上 。”与孟先生随行的另外一男士同样认为杆可共用,信号灯也没必要分开设置。“红灯停、绿灯行不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吗,不管开车还是步行,这还用分开提醒?”

在孟先生眼里,多余的设备不仅是累赘,更是资源的浪费。对于北京的庞大基础设施建设来讲,每个路口多出两根线杆,耗资显然是巨大的。“这个事儿怎么想都不科学。”孟先生说。

淄博拔牙根(记者体验雍和宫大街)(5)

万柳中路人行便道上各种线杆有的已经弃用。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万柳中路

7旬老人被线缆绊倒受伤无处追责

除影响出行和市容市貌外,多余的线杆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

据媒体报道,2018年6月1日22时许,在海淀区万柳中路与万泉庄路十字路口西南角人行道上,当年73岁的秦先生在遛弯时,被一根废旧电缆缠住脚摔倒在地,顿时满嘴流血,疼得动弹不了。后经医院检查诊断,其左手腕关节有两处骨折,下巴磕伤,两颗门牙从根部断裂,左侧第五根肋骨断裂、第六根肋骨受损。

新京报记者当时在现场看到,“涉事”的线缆一头向南顺着绿化带延伸,最后“爬”到一根水泥线杆上,但线杆并没有标注产权单位。新京报记者跟随秦先生家属到派出所、交管部门及3家电信运营商处,希望找到线缆归属,但并无结果。

在事发地,百米之内就有超过10根线杆,到底谁该为秦先生的伤负责成了难题。

7月21日新京报记者再次来到2年前的事发地,路口的线杆依旧林立,光十字路口的西南角,百米内就有11根线杆,其中包含路灯、交通信号灯及通讯线杆。绊倒秦先生的线缆已被清理。

新京报记者再次联系秦先生,他想起两年前的事仍心有余悸,复杂的路面对于行人,特别是老年人并不友好,“现在出门都十分谨慎。”

秦先生说,受伤后的半年里,他一直奔波在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他最担心的肋骨骨折目前已基本康复。但受伤的牙齿难以复原,影响进食,骨折的手腕也留下后遗症,“比如今天35度高温,我还是要戴着护肘。到现在也不知道线缆属于谁,治疗的钱都是我自己掏的。”

淄博拔牙根(记者体验雍和宫大街)(6)

附近居民称整治后的雍和宫大街“神清气爽”。实习生 黄莹 摄

整治

雍和宫大街多杆合一,233根整合为77根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看到,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会同多部门编制了《北京市城市道路多杆合一工作导则》和《北京市城市道路电力箱体三化设置要求》于近日发布。其中,《北京市城市道路多杆合一工作导则》用于指导北京市城市道路新建、改扩建、大修以及环境整治提升中道路照明灯杆、交通标志杆、交通信号灯杆、视频监控杆、电车杆、通信基站杆、行人导引类指示牌杆等杆体类设施的整合工作。

东城区崇雍大街、朝阳区CBD、海淀区中关村西区等20余条道路被纳入2020年“多杆合一”整治工作的重点区域。

市城管委发布上述文件时表示,2019年,东城区为改善公共空间环境和慢行体验,对雍和宫大街进行了城市道路公共设施规范提质。其中全长900米的雍和宫大街通过整治,各类杆体设施由原有的233根整合为77根。

新京报此前报道,曾经雍和宫大街两侧的路灯、探头、信号灯、指示牌等各自设置杆体,街道杆体林立,标识标牌杂乱,影响道路景观,且存在安全隐患。

经过综合改造的杆体集合了监控探头、道路指示牌和路灯等多项功能,与另一处综合杆体相距十余米。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景观处副处长陈龙介绍,杆体、机箱及搭载设备要预留一定的荷载、接口、仓位、管孔等,具备一定拓展功能。

家住附近的刘大爷每天早上遛鸟、晚上遛狗都要经过雍和宫大街。21日晚间他向新京报记者回忆,过去一抬头,头顶上密密麻麻的电线像捕昆虫的网一样,现在电线都没了,才感觉神清气爽。在刘大爷眼里,这才是城市该有的模样,也是北京整治的方向。

“现在大街上看起来干净多了。”外卖配送员陈师傅说。他每天要在这条路上来回十几趟,障碍物少了,骑电动车就更顺畅了。

专家

城市规划不仅要符合规范更要让人舒服

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教授李迪华看来,城市林立的线杆是过去几十年来城市建设的历史产物,主要形成原因是交通、通讯、电力等各部门独立,分别建设基础设施,互不联动,造成现在多杆局面。

另外一个原因是城市规划在理念上忽略了人的需求,以市政道路为例,李迪华说不少道路的拓宽都是为机动车服务,行人被挤到原本规划基础设施的绿地中,绿地变为人行便道,线杆就变成便道上的“拦路虎”。现在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论是“多杆合一”还是“多箱合一”,成本都非常高。

李迪华认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对现有路段的改造,更重要的是改变城市管理建设的理念,必须考虑人的舒适度和需求,否则城市规划建设就是在“走弯路”。

此外,李迪华提示,尽管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标准和做事规范,并且在规划时也遵守了规范,但这并不是城市管理的高境界,那只是一个基本要求。

以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为例,三个杆子来支撑三个灯,做法没有错,因为符合规范。“但这只是一个底线,城市管理者应该打破这种用‘底线’要求自己的思维,要把‘为人服务’、‘让人更舒适’作为更高要求。” 李迪华说。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马明仁 实习生 黄莹

校对 王心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