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作为相机及镜头大厂,几十年来生产了不少为人称道的好镜头,这些大伙都已经概括得差不多了。但是Nikon在70、80年代随着F2F3的推出,其丧心病狂的症状是很值得说一说的,这些症状主要表现在生产了一些非常“新蜜蜂”的手动镜头。

而所谓新蜜蜂者,定义较含糊,姑且认定为价格高昂、生产量/拥有量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而并不一定同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在我们一般摄友手上比较难得一见的镜头。所以我这篇东西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另外Nikon现在也越来越表现正常,没有以前那么丧心病狂了。

尼康各个系列区别(为什么尼康有那么多死忠)(1)

Fisheye-Nikkor 6mm f/2.8 Auto

都说NIKON的广角好,那么就再说广一点,从鱼眼头开始说吧。NIKON从1962年推出第一支鱼眼镜头,8/8.0,但是真正新蜜蜂的鱼眼头是在Nikon F2推出后,在其丧心病狂症真正开始发作的时候的1972年推出的极致看家头Fisheye-Nikkor 6/2.8 AUTO。

此头从1972年首产一直到1998年结束生产,一共出了三代(也有说四代的),分别是非AI版,AI(1977年始)和AI-S(1982年始)版,都是12片9组结构。此头为什么牛?因为它是极端的6mm,因为它有220度超乎想象的视场角,因为它那直径20厘米的前组镜片,因为它5.2公斤的重量……此头的前组镜片中央厚度为7mm,但是边缘厚度达到60mm,最近对焦距离为25cm(第一代为30cm),当光圈收到f/22的时候,其景深范围从17厘米到无限远(还对什么鸟焦呢?),使用的时候要预升反光板。此头甫推出时,让全球摄影器材界都打了个喷嚏。直至今天,这个6mm头依然是35mm照相机镜头里焦距最短的镜头。

这个镜头,平时不用的时候可能最好的用处是拿来挂墙上当装饰,相信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是壁灯。

Nikon当然也出了很多其他的鱼眼镜头,比如6/5.6,7.5/5.6,8/2.8,8/8,10 OP/5.6等。但是有哪一支能比这支牛呢?其它视场角小于180度的超广角已经不是鱼眼,不说也罢。

尼康各个系列区别(为什么尼康有那么多死忠)(2)

图片说明:右图:6/2.8和它的同门兄弟6/5.6的区别。中图及右图:6/2.8接在相机上后。

Noct-Nikkor 58mm f/1.2

这个对Nikon的用家还需要多说么?Noct来自拉丁文Nocte(夜间),所以有夜之镜的说法。我非常赞同Ken Rockwell这个偏执狂和半疯子对此头的评述(虽然他很多话我都不敢苟同),"If you need this you already know it. It is a very special purpose lens. If you don't know why you need this, don't buy it."

另外就是“还要吃”兄对这支头和这里描述的其他几支头所表现出来的丧心病狂的程度的阐述精辟绝伦:“NOCT(的价格)倒底也是标头的几十倍。

拿吃来说,把焦距做到6和2000好比追求吃白化大熊猫的熊掌和千年白暨豚鞭之类的希罕东西;把标头做成NOCT这样好比拿几十只草鸡去炖半截萝卜茄子之类的小吃,丧心病狂的方向不同,程度是一样的。”

尼康各个系列区别(为什么尼康有那么多死忠)(3)

还有啥说的呢?

Reflex-Nikkor 2000mm f/11

比6/2.8 Fisheye Auto早两年推出的是Reflex-Nikkor 2000/11折返式镜头。这就是第三个要说的牛头了。此头是Nikon历来焦距最长的镜头,它在整个Nikkor家族里也是最重的和最贵的镜头。这个镜头有三个版本,最早是在1968年的Photokina上推出的,但是直到1970年才投入生产,当然,是特别订单生产,不是量产。

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区别是,内置滤镜从62mm变为了39mm,最近对焦距离也从20米降到了18米。第二、第三代间的区别不清楚。关于此头的重量,Nikon公布的是17.5公斤,此重量包括自带的两个三脚架接口,一个是1/4寸,另一个是3/8寸。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带的脚架环不太稳,你可以选购另外一个专供此头用的轭状三脚架接环支架AY-1,此支架重达7.5公斤,加上镜头本身的重量共重25公斤。带这头出去拍摄应该不怕有强人来抢,抢了你背着这玩意能跑得了多远?

2000/11的镜片结构为5片5组,口径为25.4厘米,内置四片滤镜,包括L39 UV镜(后来的新版换成了L37C)Y48黄镜, O56橙镜和R60红镜。镜身上有两个把手,一个用来调焦,一个用来选择滤镜。视场角为1度10分。

除了这头,Nikon在丧心病狂期间推出的折返式镜头为数不少,包括最早期的50cm f/5、我们最熟悉的500/8.0、不多见的1000/11和我从来没见过的1000/6.3,而这几支折返头里又有不少的版本分支,形成了庞大的超长焦折返镜头群。

尼康各个系列区别(为什么尼康有那么多死忠)(4)

图片说明:中图:接上AY-1支架后的2000/11,右图:2000/11和1000/11和500/8的区别。

Nikkor Super Telephoto Zoom 1200-1700mm f/5.6-8.0P IF ED

一口气几乎不能读完的一个长长的名字……而它的镜身和它的名字一样长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是Nikon丧心病狂发作到后期完全爆发时的猛犸级的巅峰之作,Nikon的用家应该都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支镜头。这支镜头是在1993年面世的,1998年停产。镜片结构为18片13组,其中有3片ED镜片,内对焦。

最近对焦距离为10米,重16公斤(尽管还是比2000/11折返头差了那么一点),全长88厘米。它也是Nikon现有的3支P系列镜头中的一支,其它两支就是小巧著名的鹰眼45/2.8P和相对不那么著名的500/4P

除了这个头,Nikon常常被人提起的另一支丧心病狂的作品是360-1200/11 ED,这是一支包括了常用(其实也包括了不常用的)长焦焦距范围的变焦镜头,镜片结构为20片12组,重7.1公斤。在1975年推出第一代非AI版,77年推出AI版,82年推出AI-S版。这头是为F2的使用而出的,在F2上使用时Nikon推荐的最佳匹配对焦屏是B、D、E型。Sigma其实也出过一个同规格的350-1200/11 APO。此外Nikon还有几个小牛变包括180-600/8 ED,200-400/4 ED(想起了现在Nikon同规格的那只卖4万多的G头吧?)和200-600/9.5。

题外一句话,业余泡菜兄在写52mm尼康镜头群时,应该把1200-1700这个巨头包括进去,它也是用52mm滤镜的,虽然是后置。

尼康各个系列区别(为什么尼康有那么多死忠)(5)

图片说明:上图:1200-1700/5.6-8。下图:360-1200/11

尼康各个系列区别(为什么尼康有那么多死忠)(6)

图片说明:2007年7月,路透社记者在法国国庆阅兵上所使用的1200-1700

Nikkor 300mm f/2.0s IF ED

把这个头也算在Nikkor的牛头里边,应该没有人会有异议吧。这支300/2是Nikon丧心病狂中期的产物,在1983年(有说1981年)推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35mm单反机镜头里光圈最大的300mm镜头。镜片结构为11片8组,滤镜跟那支该死的1200-1700一样是52mm的。

重量比起上面两支长焦来是轻量级的,7.5公斤;最近对焦距离为4米;镜头口径为16cm。镜头的标准配件里有TC-14C,可以把这头当成420/2.8来用。有说这头生产数量少于300个,也有说当时是要特别订单的。

试想想,300mm的焦距,2的光圈,那种景深效果是什么样的!懒得自己去算,于是用网上的景深计算器计算了一下,然后一个人傻笑着YY了一番。

除了300/2这个大牛头,200/2也是个小牛头。前几个月终于出了AF-S的VR G版本。而400/2.8则自AI-S版开始后一直到现在的AF-S版本都在更新生产,500/4600/4的也就不多说了。

尼康各个系列区别(为什么尼康有那么多死忠)(7)

尼康各个系列区别(为什么尼康有那么多死忠)(8)

图片说明:300/2,不知道Nikon什么时候会把它AF化?

Nikkor 1200mm f/11 IF ED

从1974年开始,这镜头就是除了折返头外Nikkor焦距最长的长焦头,前后出了5个版本,在非AI的三个版本里是5片5组的,AI和AI-S版本是9片8组,两片ED片;当然ED,IF也是从AI版开始才有的。

现在有人叫AF-S 70-200/2.8G为小竹筒,那么这个头就是大竹筒,相对于其长度(58cm)来说极为纤细的镜身让它更符合竹筒的形象。最近对焦距离为14米,重量为3.9公斤,相对来说是轻飘飘的,再度证明它就是根竹筒。

1200mm的焦距使它的视场角只有2度,手动对焦时的痛苦程度估计比2000/11折返头好不了哪去。这年头,当然宁愿用AF-S 600/4头加个二倍增距镜了。不过要是拿出来在街上比划比划还是很吓人的。

1200/11的小弟是800/8,1985年Nikon又推出了800/5.6 IF ED,光圈大了两档,重量为5.9公斤,与Canon的FD 800/5.6L齐名。

尼康各个系列区别(为什么尼康有那么多死忠)(9)

图片说明:上图:1200/11接在F2A机身上。下图:1200/11镜身。


色影无忌 作者: maizhan

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色影无忌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