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的东方之珠,

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它为啥简称“沪”,

众说纷纭,

是各执一词。

网络上也有好多解释,

甚至是有地方官媒也刊载着解读的文章。

他们的解读或多或少都有有些欠妥。

其实它由来的背后,

还有一段,

鲜为人知的发生在上海的历史故事!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1)

我们先看看一般人的解读

解读较多的一种:捕鱼工具说

有人从现在遍布与江浙一带用于捕鱼的“小地笼”,前推到“”,最后推倒“”。它们之间确实是“祖师爷”与“孙子辈”的关系。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2)

在古时“沪”确实是捕鱼工具。

 志书载:这种捕鱼工具,晋代时即遍布吴淞江(旧名松江或淞江,上海段俗称苏州河)下游一带水中,可谓星罗棋布;而这一带,又正位于江流入海处被称为“渎”的地方,故时人习惯称“沪渎”。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3)

  渎者,水道也;《尔雅》里便有“江淮河济为四渎”之说。古时,太湖称震泽,湖水经吴淞江、娄江和东江而入海,不断有泥沙在吴淞江下游沉积。宋前之吴淞江水面宽阔,数倍于今,“吴淞古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下游因“沪”遍布而称沪渎。

他解读的“渎”也对,没有毛病。

 

紧接着他引用了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典故。

 

谁能想到,这一道小小的渔具渔术,既把生存智慧诠释得淋漓尽致,更改写了这一方地域的历史呢?

 见证“沪”的久远和魅力,唐代诗人陆龟蒙算得上一个权威。他科举不第,遂还乡松江甫里,过起了饮茶作诗、农耕渔猎的隐居生活,人称甫里先生。松江甫里乃今日江苏吴县甪直镇,位于古时“沪”地。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4)

陆龟蒙

甫里先生这个“沪人”当得既洒脱又学术,耕渔之外,著述甚多。有《末铝经》一文,专讲水田耕作农具“犁”的各部构造与功能。又嗜钓鱼,便又写就了《渔具诗十五首并序》,对捕鱼之具之术,讲得甚是专业精妙;其中一首诗,便曰《沪》。

 沪为何物,陆序中说得明白:“列竹于海澨曰沪”。亦即是用绳子编的竹竿联成排,插在滩涂上,潮来时尽没于水中;潮退后,水去鱼留。

其实,这样的解释很欠妥当。要是这样,那么东流入海的江河可不止吴淞江一条啊!在河口捕鱼的方式基本都是此类做法,为啥就单单吴淞江口这称之为“沪”吗?还是因为它在此地的方言发音?都不是。

它绝非是就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捕鱼工具的“沪”说。

“沪”并非渔具,来自“沪渎垒”的防御工事,它揭开了一段上海在东晋的历史

沪”是一种捕鱼器具的土语发音,但是“沪渎”里的“沪”并非渔具,而是岸; “渎” ,就独,是指独流入海的江河。

因为黄渡(今天的安亭镇)以东是成陆不久的冲积平原,没有小河,吴淞江(今天的黄浦江)下游即独流入海,因此可称为“渎”。“沪渎”其实就是“河边”或者“江边”的意思。史书上之所以单单把吴淞江下游入海的一段称为沪渎,是因为这里曾两次修筑了海上防御工事“沪渎垒。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5)

虞潭:一修沪渎垒

西晋因为一个“八王之乱”搅得中原崩坏,彻底走向灭亡。大批的汉族贵族带着他们的宗族和财富,南下江东,安家落户。

北方先进的文明在往南传播的过程中,使南方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开发,加上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从此开始了经济重心南移的步伐。

公元317年,逃至江南的北方贵族和江南的官僚士族结合在一起,拥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史称东晋。当时上海地区所在的太湖流域的吴郡、吴兴和会稽三地成为东晋朝廷的主要粮仓,史称“三吴”地区。吴郡即今天的苏州,吴兴即今天的湖州,会稽即今天的绍兴。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6)

虞潭

晋咸和年间,历阳镇守将苏峻和寿春镇守将祖约一起叛乱。东吴名士虞翻的孙子虞潭,以67岁高龄奉旨平叛,总领三吴等地的军权。虞潭曾出任吴兴太守和吴国内史。由于他平叛屡立战功,爱民如子,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潭子”。现在上海“中远两湾城”的前身叫做“潘家湾”和“潭子湾”,其中“潭子湾”的名称就是因虞潭而来。

为防止叛军从海上进攻,326-342年间,虞潭在青龙(今上海青浦西部)修筑了海上城堡“沪渎垒”。这是海塘的雏形,也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军事防御设施。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7)

沪渎垒有东、西二城,东城在今上海市区西北的小沙渡东,已在古冈身东约十公里左右。这说明当时上海地区的成陆面积已经向东推进到今上海中心区的边缘。这是因为晋室东渡以后,大兴土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泥沙逐渐在河口沉积,使古上海地区的陆地面积不断增加。

袁山松:二修沪渎垒

第二次修沪渎垒,是为了抵御“孙恩之乱”。上一章提到过陆机曾在赵王司马伦手下做过相国,当时他的同僚中有一名骠骑将军孙秀,虽出身寒微,但屡立战功,深得赵王重用。后与赵王一起死于“八王之乱”。孙秀死后,家族衰败,子孙也失去了升官发财的机会。东晋初年,孙秀的后代们移居到太湖流域,并通过信奉“五斗米道”,暗地蓄积力量。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8)

孙恩

东晋的北方皇族与江南官僚士族垄断了各级政权,裙带关系占据了所有的政府工作岗位,低等士族因此仕途受阻,难以出头。在天下兵起、门阀世族之间矛盾激化的形势下,孙秀的后人孙泰认为晋朝即将衰落,低等士族出头之日已到。于是通过传播“五斗米道”发动浙东的庶民,揭竿而起。朝廷设计诱斩了孙泰和他的六个儿子。孙泰之子孙恩幸免于难,逃到舟山群岛。

次年十一月,孙恩在舟山起兵复仇,率百余人进攻三吴地区,攻克上虞,进逼会稽。东晋时的会稽是王之、谢安等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南方士换的中心居地,也是东晋朝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会稽内史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与孙恩同为“五斗米道”信徒。孙恩破城之后,竟闯入王蒂之家,将其杀害。江南七郡同时起事,攻杀晋官吏响应孙恩,不到十天,孙恩有众数十万人。东晋王朝急调名将谢安之子谢琰率精兵前来平乱。孙恩抵挡不住,退回舟山。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9)

次年,孙恩率兵从镇海登陆,佯攻会稽,主力偷袭邢浦。晋军将领谢琰战死。孙恩的另一路人马在刘循率领下攻陷广陵(今扬州)。朝廷任命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军事,率军征讨。孙恩避其锋芒,率部撤回海岛。

趁此机会,朝廷命吴郡太守袁山松在当年虞潭修筑的海防工事遗址上重修沪渎垒,抵御孙恩的水军。让袁山松去抵御凶悍的孙恩是个荒唐的错误。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10)

因为这位袁太守的专业是散文和音乐。由他创作的长歌《行路难》,词曲俱佳,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与他的文学和音乐才华相比,他在军事上的表现十分业余。孙恩撤回舟山后,广造战船,操练人马。在两年中训练出一支拥有十多万人的水军,打造了上千艘战船。隆安五年(401年)五月,孙恩率水军浩精荡荡渡海西征。东晋都督刘牢之派部将刘裕迎战、 松在海盐筑城,设下空城计,大败孙恩。那恩天得已转攻袁山松镇守的沪渎垒。袁山松知道守城军力无法与孙恩对抗,便冒险派士兵快马传书,请刘裕背后追杀孙恩,对其形成夹击。不料孙恩截获了书信,在沪渎附近埋伏三千弓箭手,击退了刘裕的先锋部队。

上海简称沪是什么意义(上海简称沪的背后)(11)

孙恩士气大振,率十万水军猛攻沪渎垒。袁山松情急之下,放弃沪渎天险,率部倾巢杀出,试图突围,结果全军覆没,袁山松被杀。

晋将刘牢之、刘裕等均从浙江调回长江沿岸,他们联合作战,屡次重创孙恩的部队。402年,孙恩战败投海自尽。

在这次“剿匪”战役中崛起的小人物刘裕,实力迅速壮大,后来在建康拥戴晋恭帝司马德文即位,将东晋实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了宋国,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拉开了南北朝时期的帷幕。

东晋两次修筑的“沪渎垒”在宋代时被海浪冲塌,沉于大海。但是这一带却留下了“沪渎”的别称。今天上海市的行政简称“沪”即由此而来。

参考文献:

1.《图说上海6000年》 管真编著.—上海世界书局 2010.6

2.《为侬详解“沪”的由来》文明上海网站 2021-03-11 责任编辑:胡晓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