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初衷是通过提倡孝道,来促进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

一定程度上,清明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感恩节,人们通过祭拜先祖,表达哀思与感念。

宋代诗人高翥(zhù)曾在清明作诗《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地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然而,中国的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向来不缺孝顺的典范。其中有一位国君将孝顺做到了极致,他的故事在清明这个特殊时节,读来令人动容。

郑庄公曲折的继位过程:

介子推临终前的一首诗 一个国君为尽孝(1)

郑庄公因出生难产,继位前不受母亲喜欢

郑庄公继位后,面临母亲武姜和弟弟叔段的挑衅,先礼后兵:

介子推临终前的一首诗 一个国君为尽孝(2)

郑庄公继位,平定叔段叛乱,立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颖考叔动之以情,婉劝郑庄公,成就“黄泉会母”的佳话:

颍考叔就让人挖了一条隧道,一直挖到地下水,郑庄公和武姜分头进入隧道,在水边相见。抱头痛哭后,母子如初

介子推临终前的一首诗 一个国君为尽孝(3)

孝道与智慧的结合,成就了“黄泉会母”的佳话

后来这一举动被后世评议为:"既逐叔段,又未留不悌的骂名;既惩罚了母亲,又未留不孝的骂名。" 足见郑庄公的胸怀与才智。

介子推临终前的一首诗 一个国君为尽孝(4)

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春秋初期政治家,史称“郑庄公”

郑庄公执政期间:

  1. 政治上,攘外安内,使得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
  2. 经济上,重农兴商,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3. 外交上,远交近攻,借强制弱,远交齐国、鲁国,近攻宋国、卫国、陈国、蔡国,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

难怪毛主席也曾高度评价了郑庄公:“春秋时期的郑庄公,此人厉害。他很懂得国内斗争和国外斗争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