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

永定土楼

在前往福建永定之前,我对土楼的印象大概只有“神奇古老的建筑”“位于遥远南方的世界文化遗产”。无论是《大鱼海棠》中的“神之围楼”,还是迪士尼版《花木兰》中的木兰家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选择以土楼为背景,展现带着些神秘色彩的古中国。从厦门出发,一路向西,当眼前的风景从滨海都市逐渐过渡成山野田园,当路侧土色的巨大围合建筑开始变得越来越密集,我们便来到了这种神奇建筑的故乡——永定。

建筑奇观承载文明变迁

在闽西,土楼比我们想象的更多。这些形态各异的巨型建筑散落在山野之间,成为田园诗中的点睛之笔。据了解,目前永定现存土楼有2万多座。2008年7月以永定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了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在永定停留的3天里,我们走访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土楼。那些令人惊叹的建筑虽然外观或圆或方,看似相似,但是走进其中,你才能品味到形态和结构的各异。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2)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3)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首童谣唱的便是有“土楼王”之称的承启楼。这座雄伟、厚重、粗犷的巨型土楼在鼎盛时期有七八百人居住于此,相传有姑嫂分别居于楼东楼西,竟数年不曾相识。这样规模的土楼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城市了。几十户人家聚集而居,共楼居住,出门相见,一楼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也难怪,承启楼被称为“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4)

行至于此,或许你不免好奇,这种神奇的共居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其实,这正是土楼建造背后承载的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进程。据了解,大多数的永定客家人是南宋、元、明时期从河南中原一带迁入的。饱受战乱饥荒、漂泊流离之苦的永定客家先民,选择闽粤赣交界的山区作为安身立命之所,既要防御时常出没的虎狼野猪、盗贼匪寇的侵扰,又要化解与土著居民的摩擦,聚族而居、集体防卫成为他们生存的必然选择。因此,他们运用中原古老的建筑技艺,建造起融居住防御于一体的 “堡”“寨”。一般客家土楼是一个由四五层楼房围成的方形或圆形建筑,中庭是祖堂——举行祭祀和家族活动的地方。而在外圈建筑中,一、二层通常是厨房和谷仓,对外不开窗或只开极小的射孔,三层以上才住人开窗,可以说这种建筑防御性极强。客家土楼有3种典型样式——五凤楼、方楼和圆寨。在洪坑村的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这些典型的土楼样式一应俱全。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5)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6)

碧水中流,田宅错落,鸡犬相闻,榕荫掩映。步入洪坑村,一幅客家乡村的田园画卷便在眼前铺陈开来。洪坑土楼群依山就势沿洪川溪而建,选址布局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风水”理念。客家人巧妙地利用了山间溪旁狭小的平地,建造了一栋栋形态各异、精巧繁美的土楼。在河对岸的观景台上远观福裕楼,高低有序、形似三山,巧妙地融于周围的自然之中,堪称五凤楼的经典之作;宫殿式的方形大土楼奎聚楼与其背后的山脊连为一体,远观犹如猛虎下山,气势非凡;临河而立的圆楼如升楼精巧玲珑,有“袖珍”土楼之称,这里也是《大鱼海棠》中神婆的居所,站在中庭仰望天空,恍然中有一种“坐井观天”之感……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7)

在洪坑,振成楼是游客不会错过的一栋。这座有“土楼王子”之称的圆形土楼拥有福建土楼中独一无二的“官帽”外形。其主体结构是依八卦图设计的,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若是遇上失火,只会烧一卦,不会蔓延。振成楼不仅外观富丽堂皇,内部设计也相当精美,石雕柱脚、木刻门面、琉璃瓦当……苏州园林和古希腊建筑的元素在这栋土楼中完美结合,堪称一座中西合璧的土楼。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8)

如果说洪坑古村落展示了土楼形态的多彩多姿,那么距离洪坑约20公里的初溪古村落则更能令人感受到质朴与原生态。爬上高高的观景台,可以看到初溪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土楼盘亘在山水之间,这里既有现存最古老的圆土楼集庆楼,还有最年轻的圆土楼善庆楼。群山环抱中初溪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清幽,行至此间,你也会多了几分闲适之心,去细细探访那传统的客家世界。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9)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0)

客家文化灵活展现

如今的洪坑村也是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各种精巧的土楼建筑,更能感受到存在于方方面面的客家文化。我们行至振成楼前时,悦耳动听的古乐传来,引得游客纷纷上前观赏。原来这是由数位民间艺人演奏的“十番音乐”。这种集打击乐与吹奏乐为一体的交响乐原是古代举行大型庆典的宫廷音乐,流传闽西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如今,十番音乐已与闽西汉剧、土楼营造技艺一起入选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迎宾客》《步步高》等传统音乐不仅优美动听,更是展示出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以及对生活的美好企盼。曲罢,乐师李德忠向我们热情介绍起十番音乐的历史以及他们演奏使用的乐器。“其实民间的十番音乐还会有唢呐等吹奏乐器,不过在景区表演为了配合整体环境和氛围,我们因地制宜,主要使用弦乐和打击乐器。”热情悠扬的十番音乐似乎让人穿越到土楼家族正门大开、宴请贵宾的繁华场景。李德忠望着不远处的振成楼说道,“你看,那是物质遗产,我们这是非物质遗产。来到土楼,就是要让你们全方位地感受到客家文化哩。”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1)

听罢十番音乐,不远处传来的客家山歌将我们引至庆成楼,也是如今的客家家训馆。在庆成楼的中庭,一位身着传统服装的大姐一边打着竹板,一边高声吟唱。“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来情义长,声声唱出哥心事,句句唱出妹心肠。”清亮的山歌配着竹板的韵律回荡在土楼的围廊之中,让人不禁想到客家人在山间劳作,阿哥阿妹曲通心意的传统生活场景。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2)

如今,很多客家人依然生活在这些土楼之中,我们步入的每一座土楼都不只是冰冷的建筑。五月的永定艳阳高照,午后阿爷大姐们就坐在那些古老的楹联下聊着天,看到我们进来还会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喝茶。走在其间,你会感到那种绵亘数百年的生活方式依然没有被现代化的浪潮冲洗殆尽,传统的客家人依然饱含着那份好客热情。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3)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4)

而客家人坚守的,还有那些刻在楹联门楣上的家训。千百年来,在数次长距离迁徙中,客家人跨黄河、渡长江,历尽艰辛。不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将家训带在身上、刻在心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彰显的正是这种家风家训对于客家人的重要性。也正是这种家训,让客家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依然奋发,在陌生的粗粝之地构造出属于自己的家园。客家家训馆记载了这些影响着一代代客家人的箴言。念祖追宗、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孝悌仁爱、礼义廉耻等是贯穿多家家训的核心思想。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5)

在土楼之中,关于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楹联更是随处可见。“土楼王”承启楼大门的楹联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振成楼的门联则是“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另有楹联“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衍香楼的门联为“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土楼建造者们将内心里的价值观念和对子孙后代的期待要求都镌刻在这些楹联之上,希望这些精神与土楼一样世代相传。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6)

古老土楼活化新生

在永定的乡野遍布着2万余座土楼,除了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土楼,还有很多土楼面临居民流失、无人照看的问题。在福建客家文化旅游集团、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开梅看来,对这些土楼进行活化利用和开发,不仅能够切实地将这些古民居保护起来,还能够将永定的土楼旅游开发出更多业态,注入更多活力。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7)

在永定的湖坑镇,数百座大小、形态各异的土楼,依山就势分布在南溪河两岸,蜿蜒十几公里,错落有致,蔚为壮观,被当地人称为“土楼长城”。行走在南溪的村落之间,体味到的是恬静悠哉的客家乡间生活。据张开梅介绍,南江土楼是永定区规划未来永定土楼五大民宿集群项目之一,为了加大对民宿项目的打造力度,福建客家文化旅游集团计划先期投入建设标杆民宿项目,带动国内知名民宿连锁品牌及网红民宿主进驻永定土楼,创投民宿项目,建设以永定土楼元素为主的民宿大集群。经过与厦门读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商洽,双方决定共同开发南江读旅·朝阳楼民宿项目。“推进读旅民宿项目的创新开发模式后,目前我们增加开发东昌楼、洪坑民宿中心、崇盛楼、永昌楼等项目,同时有4家民宿品牌正在洽谈合作项目,创新的开发模式将作为今后民宿项目招商的样板项目。”张开梅说道。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8)

此外,在南江,福建客家文化旅游集团还联合湖坑镇打造了南溪乡村振兴示范带,镇村企合力推进景区项目建设,景区项目开发依托土楼精品民宿集群、世遗土楼、南江3A级景区、福建土楼第一漂等项目,整合土楼及相关资源,打造土楼实景演艺、高空索道创新观景、高山露营基地等项目。此外,福建客家文化旅游集团还挖掘南溪连片基点村及“红色小延安”革命历史,打造了红色旅游新品牌,让具有丰富业态的南江具备永定土楼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如今,随着南江旅游的升温,游客逐渐增多。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南江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青壮年慢慢回流村里就业。据了解,目前村里有50多个卖农副产品和小工艺品的摊位,村民自家产出的柿子饼、百香果、笋干、茶叶等供不应求,每个摊位年均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19)

去闽西看土楼散文(传世土楼客)(20)

谈到永定土楼未来的规划和发展,张开梅表示,永定土楼将不断延伸“旅游 ”的概念,升级打造旅游产品。“客家土楼文化是永定土楼最核心也是最独特的文化特征,我们将会对客家土楼文化的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张开梅说道。目前景区正在大力推进“客家文化进土楼”项目,借助客家家训馆、客家楹联、客家婚庆表演等项目,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为景区注入创新的文化血液。“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永定土楼希望游客走进不同的土楼,能够收获到不同的文化体验。此外,他表示,永定土楼还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特别是村民参与土楼美食、特色农产品、主题休闲游等业态的开发,并进一步完善洪坑景区的夜游土楼和商业街区项目,全面促进景区的产业升级。

图源:景区提供及自采

环球时报汽车周刊

环球时报时尚周刊

环球时报地产观察

环球时报前沿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