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其中也阐述一些伦理学的思想,例如经济伦理中的分工原则,在这里就得到了较细的阐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前提(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1)

它标志着唯物史观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同以往就哲学的彻底决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至关重要的是,马克思在本书中具体,全面地阐释了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最伟大发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这句“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 识。 ”或者说,这句话是我们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把钥匙。由此,我们可以全面、深入地洞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自己新的世界观——唯物史观概括为: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本书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 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 产生、发展的动力。 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 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 质因素。 这几点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述的关键点。我们可以从马、恩对唯心主 义的批判看出唯心主义历史理论的主要缺点是只停留在思想动机上而没能从物 质生活方面去考察历史发展和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得唯心主义对历史的阐述 没有物质根基,脱离了客观现实和历史发展规律,在某些物质性的关键问题上显 得模糊不清。马、恩则从现实出发,以历史的现实基础、人民生活的现状、革命 的物质因素等方面,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了产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的物 质原因,指出了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物质根源,说明了人民群众对推 动历史发展、进行社会革命起着决定性作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前提(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2)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生产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从与生活直接联系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来观察整个生产活动,并把与该生产关系相关联的交往形式理解为历史的基础;在国家的范围内理解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中阐明各种意识理论形式。第一种历史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第二种历史是生产满足第一种物质生活之后的新的需求,以此类推,因此一定的生产关系是与一定的共同劳动方式即生产力相关联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之间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使得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劳动与享受、生产与消费能够由不同的人承担,只有消灭分工才能消灭这一矛盾。

与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对劳动和产品的不平等分配,进而出现了所有制。所谓所有制就是对他人劳动和产品的支配权。因此可以说分工和私有制是同义的,分工侧重于描述活动,私有制侧重于描述状态。随着分工的发展还出现了个人利益与他交往的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分工还提供了一个例证:人只要还处于自发形成的社会中,只要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还有分裂,只要分工还不处于自愿,那么人的劳动对他而言就还是一种异己的、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支配着人,而不是人支配着这种力量。这是因为分工把一定的活动范围强加于个人,使得个人为了获得生活资料不得已在分工划定的范围内活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可以自由地在任意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整个生产。

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使得国家作为与实际利益相脱离的形式独立出来,分工使得群众分裂为各种阶级团体,其中一个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统治另外的阶级。统治阶级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之后便把阶级的利益说成了整个国家共同的利益。这是因为一方面被统治阶级追求的利益与统治阶级的利益不相符,统治阶级必须将个人利益限制在所谓的“共同利益”之中;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始终反对统治阶级的利益,利益的斗争使得必须用以国家姿态出现的“共同利益”约束、干涉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即在社会上占有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的阶级,同时也必然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必然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这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物质力量在观念上的反应。统治阶级支配着物质产品与分配的同时,也支配着精神产品的生产与分配。

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大的收获是清楚了唯物史观形成的逻辑顺序,以 及社会革命理论,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了一定深刻地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如此丰富的内涵,这本书毫无疑问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重要的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在哲学上彻底破除了黑格尔的体系,创立了新的世界观,实现了对历史的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