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你却可以尝试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9月22日,北京通州区宋庄镇,断臂画家王恒的家和工作室,都座落于这座小镇中。初见王恒时,不特别去观察,很难发现他是一名残疾人士。只见他熟练地推开入户铁门,进去后再往上爬三层楼,便到达他的家和工作室。如今,他一家四口都生活在这里,多幅他创作的中国画挂在工作室墙上,书桌上也堆满了一叠厚厚的书法作品。他解释说,那是自己和家人平时练字积放在那儿的。

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采访后发现,王恒的人生,虽然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臂,但依然迎来了很多高光时刻。最近一次,是他去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那时他已经38岁了。在这之前,他在初高中就因为参加安徽省残奥会屡次获奖而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他高考考入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被奥组委选拔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入选中国大学生年度百强人物。工作期间,先后荣获北京五四青年、安徽省“自强模范”、池州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奖章。

王恒的斜杠(多重职业和身份,因头衔众多书写时需加斜杠竖线区分)人生丰富多彩,比如残奥会运动员奥运会火炬手五四青年自强模范杰出青年画家,还包括他在互联网上积累了数十万粉丝的短视频平台。他很早就开始通过短视频分享日常,视频内容多是他在画画和写书法,偶尔也会尝试直播。王恒通过这些方式结识了很多朋友。

画画专家作品直播(断臂画家绝不言弃的斜杠人生)(1)

▲王恒在创作,妻子拍视频。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汪璟璟

拍视频的夫妻档

在王恒的工作室里,有几盏打光灯摆放在书桌旁较显眼的位置,这几盏灯是他用来拍视频的辅助工具。妻子多多会帮他拍摄,“他一个人都可以,这些都是他一个人弄的。”在多多拿着手机准备拍摄的同时,失去双臂的王恒利落地用剩下的上半截手臂捣鼓着打光灯,打开灯光后,他会就着拍摄角度去调好打光灯的位置。

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看到王恒写字的墨水没有了,多多赶紧上前帮他加上墨水,准备下笔写字时,王恒发现毛笔笔头有一根多出的毛,“这里有一根毛,你帮我弄下吧。”话音刚落,多多拿着纸巾帮他处理毛笔的问题。

王恒的短视频内容,多是他个人出镜。视频拍摄中,他用一双断臂夹着毛笔开始工作,妻子多多则拿着手机做记录,之后这些内容就会被上传到短视频平台。

王恒告诉记者,他大学读的专业是艺术设计,毕业后也从事艺术广告设计工作,再加上家中弟弟一直在互联网平台工作,所以他很早就开始接触自媒体,有了短视频平台后,他也早早就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我就觉得这个平台很好,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很多喜欢学画的人还可以相互交流。”王恒在几年前就积累了数十万的粉丝,他说有的粉丝看了他的视频后,还会拉上全家人一起来看他的视频。这些粉丝觉得,王恒的视频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信心。

在王恒看来,现在是一个短视频爆炸时代,他认为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对他个人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通过这种形式,会有更多的人了解他和他的作品。同时,因为他分享的多是国画和书法创作,在他看来,这也可以弘扬传统的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热爱书法、热爱中国画。”

事实也是这样,王恒通过短视频,结识了很多网友,有的熟悉后加了微信,一些人会不时地拿着作品让他做出评价,“这也能够督促我更多地去写字画画,把这个时间都用在艺术上。”

王恒的视频拍摄没有刻意的策划,在其粉丝量积累到一定基础后,也有一些运营公司联系过他,都被他一一拒绝。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只是单纯地想分享日常创作视频给大家看,“有时间就搞搞,搞搞就是发给大家看看。”他说,往后还是会专心往艺术这条路上发展。

他也尝试过直播,后来因为有两年时间在准备考研,这事就暂时被搁置。现如今,他已经开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研二,因为日常要忙学业、家庭和创作,所以弟弟告诉他可以在使用“直播伴侣”软件进行直播。于是他把自己过往接受采访、参加节目的视频放在里面,偶尔通过这种形式进行直播,让粉丝更加了解他。

说起日后是否会有更多的直播安排,王恒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他会思考出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去做。

画画专家作品直播(断臂画家绝不言弃的斜杠人生)(2)

▲王恒在创作书法。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汪璟璟

4岁那年的意外

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们,除了知道王恒擅长绘画和书法外,可能都不太清楚他之前的人生。

在王恒的过往人生中,他身上有着很多的标签:残奥会运动员、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足球厂商的无臂卡卡、38岁的无手斜杠青年考研成功等……这些都让他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在这其中,他的断臂并未给他的人生带来太多阻碍,相反,他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出了天赋并获得成绩。随着时光的推进,有关于他4岁那年意外触电导致失去双臂的过往,逐渐被时间冲淡。

1983年,王恒出生在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工师傅,父亲的好手艺一度让他们家里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他做木工的时候,我家经济条件很好,那时候村里还没有电视机,我家准备买彩电了。”然而,一场意外彻底打破了这一切。

1987年,本在县城做家具的父亲,应邀回村给一位要结婚的村民家打制家具。王恒记得,出事那天他本来要跟母亲去地里给油菜施肥,但因下雨,他就去了父亲干活的地方。“他们家一个小女孩儿比我小一岁,把我带到他们家后院院子外面。结果我当时就看到那个变压器,这是村里面唯一一个变压器,准备去拿上面的两个白瓷瓶。”王恒记得,变压器旁边只用鹅卵石堆砌了一座矮矮的墙,由于当地多发洪水,所以这鹅卵石也被冲散留了一个很大的缺口,王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场触电倒地。

“那天因为下雨,脚底穿着那个球鞋还是绝缘的,电流就从我的左边胳膊到右边胳膊循环,静脉都烧坏了。”王恒低头看着剩下的半截手臂说。王恒只有4岁,所以他当时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他记忆里有这样一个画面:父亲抱着他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神情焦急,旁边伴随着奶奶和母亲的哭喊声。那天,他们从村里赶到县城医院,之后又从县城医院赶往了安庆市医院,再之后还连夜去了省城合肥。

最终的诊断结果,是截肢。王恒告诉记者,在他父亲的哀求之下,医院先截掉了他一半的手臂,他长大后才明白,这留下的半截手臂是多么宝贵,给他日后的生活留下的是多么大的便利和希望。

虽然失去了半截手臂,但儿时的王恒并未意识到这次事故会给他日后的人生带来多大影响,甚至他记得在住院期间,自己还会唱歌安慰父母。出院之后,王恒双臂裹着白色纱布回到村里,他依然和以前一样调皮,照常和小伙伴们玩打弹珠等儿时游戏,开始锻炼用半截手臂夹着勺子吃饭,期间打碎了碗盆就重新开始。他的生活在这场变故之后逐渐恢复了平静。

只是,这场意外不仅带走了他的半截手臂,也给他的家庭带来经济重担,这之后他家里的生活条件也一落千丈。

画画专家作品直播(断臂画家绝不言弃的斜杠人生)(3)

▲王恒在训练。成为运动员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运动员生涯的荣光

早期,残疾的身体没有让王恒变得自卑,他觉得这和自己的家庭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他记得,在刚刚没有手臂的时期,家人会帮着他重新学习吃饭穿衣,“一开始就面临吃饭的问题,爸妈都帮我想办法做工具,比如说吃饭给我做一个勺子套在胳膊上,写字给我做个零件套着去写。”有了这些辅助后,剩下的就是自己去练习,王恒说那时候吃饭碗经常掉在地上,家人从来没有责备过他,只会帮他立刻换上新的碗,让他继续练习。

王恒的记忆里,即便是失去双臂后,他的童年依然是满山遍野地跑。放了学去放牛,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和姐姐上山砍柴等。这里的每一件事他都完成得非常好,所以他一度不觉得自己和他人有多大的差异。

上了初中后,王恒也进入青春期,身穿校服后手臂处卷起的校服变得皱巴巴、上课开小差想偷看一本小书更容易被发现,这些细微的生活细节,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王恒的人生因为运动发生了改变。他记得读初中时,一位在残联工作的老师来到学校选拔人才,他因为身体素质好而被选拔上,之后他就开始了体育训练。从村里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5公里,王恒说他每天上下学都是跑着来回,“早晨就跑步,5点多钟天都是黑的。那时候路都是不平的,不是说一马平川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头,早晨就穿个背心,外面穿个校服,跑步跑到学校,一坐全身是汗。”

王恒说,这样的训练很快有了效果,初中时期的他就开始参加省级、国家级残运会,从铜牌到银牌不断进步,直至最后一度包揽金牌,一步步为自己的家乡创造历史。他在国家级、省级残运会田径比赛中,共获得过11枚金牌。

如今王恒回想起来,这些经历对于那个时期的他而言至关重要,“本来是心情有点自卑失落的时候,有这些东西进入我的生命,我发现我还有另外一方面很强。”在这个时期,他通过参加体育竞赛拿到奖牌和奖金,也因为运动成绩优秀受到了他人生中第一轮的媒体关注,这都给他的人生注入了很多信心。

高考后,王恒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广告设计专业。虽然告别了运动员生涯,但他的大学生活并未因为残疾受到任何影响,玩游戏、运动、参加比赛、专业课等一样不落下。王恒说,他心中一直有个奥运梦,所以在2008年,他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一名火炬手,这一段经历也一度引发了大量的媒体参与报道。

面对一次次的媒体和大众的关注,王恒的心态一直保持平和,“没有觉得这个就不得了,该奋斗还得奋斗。”

画画专家作品直播(断臂画家绝不言弃的斜杠人生)(4)

▲通过长期训练,王恒操作电脑鼠标不在话下。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汪璟璟

持续奋斗的人生

王恒的短视频更新,曾经有近两年更新较少,为此他还打趣道,“粉丝还流失了好几万。”虽然视频更新较少,但他也没有闲着,这两年他全部花在学习上,并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专业的研究生。

王恒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大学毕业后先去了一家运动品牌公司做广告设计。5年后,王恒辞职开始创业做少儿书法培训。在这期间,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多多,还去参加了当年的一档综艺节目。节目组请他进行才艺展示并可以实现他一个梦想。王恒告诉记者,他自幼就喜欢画画写字,这也受到了热爱诗词歌赋的父亲影响,所以当节目组问他梦想的时候,他就想起了绘画,说自己想拜师艺术大师张立辰。最终,王恒来到杭州张立辰中国画写意高研班求学,成为花鸟大家张立辰先生的弟子之一。

也是这段学习经历,让王恒对中国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以前认为画画就是画,之后到高研班听到张立辰老师谈画画。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画画,是为了民族的文化传承,就是扛着民族文化的大旗。”所以,学完回京后,王恒就一直想要更加深入学习国画创作。

王恒在36岁那年,决定考研。第一年考了347分,刚过国家线,差院线3分,与研究生失之交臂。王恒说,那次考试发现自己多年不用笔,在纸上写字变得生疏,所以在答题时时间不够。

他决定再奋战一年。王恒指着工作室的一张书桌说,准备考研的近两年里,他一直坐在座位上看书,除了参加每周两次的踢球,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进学习中。吸取了第一年考场上的教训,他第二次考试之前买了20多种笔在家里练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笔后开始掐表计时做题。终于,他在38岁这年,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专业的研究生,开启了新的篇章。

今年,王恒还成功举办了首场个人画展,“这个画展,只是我圆梦的第一步。人生就是奋斗,余生绝不言弃。”王恒说。

上游新闻记者 汪璟璟 实习生 李杜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