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作品是你的吗?我不承认这是你的作品。我们都上了你的当,你太投机取巧了。”毕志飞一上台,李诚儒直接怼上了他。认为他改编的作品《新小城之春》完全是模仿原作。

更狠的是,李诚儒直言,看了你的作业就知道为什么你拍的片豆瓣评分2.2分了。

后来在蔡康永邀请他参加自己的影片录制时,嫌弃蔡康永,“你别不自量力。”

一时间,李诚儒怒怼毕志飞,嫌弃蔡康永蹿上热搜。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1)

这不是李诚儒第一次因为犀利的发言而上热搜。在2019年,《演员请就位》节目中,李诚儒就因和郭敬明意见相左,而引发唇枪舌战。

李诚儒为什么这么狂?

祖传的院子在故宫旁,后安家在十三陵旁,院子里可种500棵樱桃树,家里的金丝楠木柜子据说比故宫原版还要大。

所以,李诚儒是财大气粗,掌控了流量密码,见谁怼谁?

李诚儒在冯小刚电影《大腕》里出演一个精神病人。精神病是没有正常思维意识的碎碎念,他大段的台词必须零卡壳。

凭借强大的台词功底,1分26秒,340多个字的台词,一镜到底,一气呵成。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2)

完毕,葛优、英达、冯小刚等在场的大腕儿都为他鼓掌。

李诚儒怼人,专业,有资本。

1. 落魄童年,扎实求学

李诚儒是老北京人,身上流淌着老北京人耿直、仗义、潇洒、较真儿的劲儿。

李诚儒家的祖宅在故宫东边的两处门脸儿,历史再往前一点儿,这里是著名的绸缎庄“义和信”。本应是贵公子哥儿,但当李诚儒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

李诚儒2岁,父亲去世,家中过起了“身无御寒衣,家无隔夜粮”的生活。

为了养活家中11个孩子,母亲白天去铁路扛枕木、砸路钉,晚上回来纳鞋底儿补贴家用,实在无钱可用,就把祖上传下来的物件儿当掉。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李诚儒的母亲仍然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她送大孩子们去学京剧,学会了,就回来教小的孩子。

爱唱戏、爱演戏的艺术天分就潜移默化地流进了李诚儒的血液里。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3)

16岁,李诚儒高中毕业,被分配进了服装厂,成了一名缝纫工。无聊的日子里,他总去家附近的北京人艺蹭票看话剧。

有一天,他看了董行佶的一出话剧《针锋相对》,便欲罢不能:“那种声音,太有穿透力了,场上其他的人都黯然失色。我一定要和这个人学!”

相比现实生活的灰暗,话剧里的日子就像天堂一样吸引着他。“要是我能演戏,就好了!”

机会很快就到来。

在一次北京民族宫的演出检票口处,李诚儒碰到了董行佶。他鼓起勇气,上前请求对方收自己为徒。经过重重考验,董行佶收下了这个眼里看演戏会发光的后生。

此后的十年,都会有一个青年每天早上在故宫墙根下念台词。李诚儒学得认真,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句台词练上四五个小时。从18岁到28岁,寒暑不断。

这样每日每夜的锤炼,李诚儒有了扎实的台词功底。1978年,高考恢复,李诚儒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进行专业学习。

1981年,《西游记》开拍,李诚儒毛遂自荐出演唐僧。因为太瘦了,杨洁导演拒绝了他。但这小伙子,口齿伶俐又头脑灵活,导演留下他做场记。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4)

虽然心里失落,但是能留在剧组,也算离自己的演员梦又近了一步。

在剧组的日子,李诚儒身兼数职。全国的山川道观,都是他先行一步去探索的。孙大圣大闹天空的偷吃的人参果中,出境的大树根是他从高速路上捡来的;唐僧的座驾白龙马是他从内蒙古寻来,一路亲自照料的。

在后来的采访中,杨洁导演说,“李诚儒就是我的一只手啊。”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5)

可惜的是,5年后,剧组解散,李诚儒没能谋得一个进入演艺圈的机会。但这段实打实在剧组打杂的日子,锻炼了他和左右逢源和各色人物打交道的能力。

2. 下海捞金,诚信经营

离开剧组后的李诚儒开始琢磨起做点什么营生,祖传的生意人头脑让他敏锐地发现市场上物质短缺,能有资源弄到货,就能变成钱。

李诚儒开始倒买倒卖,赚取中间差价。他卖过水果,卖过鱼,又通过之前在服装厂工作过的资源,干起了卖衣服的生意。

这为他迅速积累了原始资本。

掌握了上游面料供应链,又有工厂制作成衣,有了资本的李诚儒在北京西单开了一家面积800多平房米的服装店“特别特”。

这里采用开放式货架,售货员一色选用姿色上佳的美女,月薪更是高得惊人。在北京平均工资还是三四百的时候,“特别特”商场的售货员工资高达5000元。

李诚儒颇有营销天赋,他让这些绝色美女,身穿800块量身定制的导购服,走在川流不息的西单街上。这些行走的广告牌,让“特别特”名声大噪。

“特别特”商品多,货品全。在当时市面上都是售卖的欧式风衣的时候,李诚儒进了一批日式风衣,特别贴合中国人的体型,立马售罄。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6)

“特别特”火爆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都有五、六十万,李诚儒也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开上了奔驰560,一条领带一万多,在北京人均工资50块钱的时候,他的账户上有1300万美金。

但即使在卖方有绝对定价权的卖方市场时期,李诚儒也绝不胡乱加价。他信奉着祖辈的“义和信”,他要求每件衣服质量第一,价格控制在成本之上的30%左右。

李诚儒,曾经改名“李成儒”,希望自己做个读书人,后来又改名“李诚儒”,希望自己做个诚实的读书人。后来,他笑言,我干脆叫李真儒。

“真”与“诚”,似乎与生俱来,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3. 千金散尽,绝处逢生

在“特别特”火爆的时候,李诚儒曾被判断为鼻窦癌晚期,即使手术也时日无多。

躺在病床上,他心里就想着,我还想演戏。

虽然后来被确认是误诊,但病床上那种对演戏的念想在李诚儒心里扎下了根。

李诚儒开始寻求演戏的机会。

他在《编辑部的故事》里饰演一个骗子,后来又在《过把瘾》中演钱康。

剧中,李诚儒有一句台词,“我图她什么?图她敢跟我急,敢像训三孙子似的训我,说翻脸就翻脸,我还得上赶着哄她,嘿,来劲,过瘾!”

活脱脱一个暴富后精神空虚的大款,李诚儒把他们演得活灵活现。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7)

中国有句老话叫“否极泰来,盛极而衰”。

那时北京富豪圈流行炒外汇,敏锐的李诚儒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炒外汇来钱快,赢得多,输得也快。李诚儒相信自己一如既往会有生意场上的好运气,把钱全部放入外汇市场。

市场局势瞬息万变,没想到最初几小时赚几万美金的外汇市场,随着93年美日贸易战,一瞬间,把李诚儒的1300万美金全部吞没。他坐在机器面前,一股凉意从脖颈一直凉到尾巴骨。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8)

第二天,一起来,他照常用手理头发,却发现手上、枕头上全是头发。

这一年,李诚儒39岁。

与年轻时赤手空拳,却对生活充满希望不同,人到中年,身价千万却一扫而空,这种打击是叫人从云端直坠地狱。

但年幼时见过母亲在生活里摸爬滚打,仍然咬牙坚持的时光;青年时,亦经过生活的磨砺。李诚儒没有趴下,他的烦恼跟随这一头青发悉数散尽。

千金散尽,李诚儒又如29岁那年一样,两手空空,唯一不变的是心中对演戏的热忱。

4. 42岁出道的老派“新人”

1997年,清理完所有债务的李诚儒正式进入演艺圈,这一年,他42岁。

他出演了《重案六组》里亦正亦邪的曾克强。这个会飙脏话,有正义、讲义气还幽默的警察“大曾”给他演得有血有肉,立体生动。

2001年,他在《大腕》中表演的精神病人,演技折服了冯小刚,被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9)

后来,李诚儒塑造了许多角色,大多数都是配角,但都让角色大放异彩。

李诚儒是个较真的人,他对自己有一股狠劲。

他曾说,“如果有一天,我在现场下不来台词了,我一定不在现场装孙子,我回家抱孙子。”

李诚儒是个老派的人,他从骨子里喜欢正确、严肃,正史的东西。

2010年,李诚儒自导自演了一部历史正剧《红墙绿瓦》。他翻遍了正史、野史,耗费十年,写出剧本。

他拍戏要求演员全是北京人,连拍戏用的折子、传位的遗诏,都是从托人从故宫影映出来的,每一处细节都真到极致。

这部戏拍完之后,很快就过审了,但电视台都因为太“正”了,不愿意买单。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10)

李诚儒的老派,不是不接受新潮的冥顽不灵,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真”,舍近而求远,这让他成了那个“坏”人。

5. 李诚儒的妥协

李诚儒说,“我最崇拜的一个人就是张良,帮着汉刘邦打下天下,曾经还谋刺过秦始皇,功成名就,全身而退,成为逍遥侯。”

如今,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他在十三陵旁安置的园子里。他按时节,掐院子里的野菜吃,穿25块3双的袜子,偶尔约陈道明拉上一段京胡。

经历浮沉,他说他“懂事了。”

但在演戏这件事上,他似乎从未“懂事”。他看过好的东西,不愿意自己热爱的演戏这件事被人亵渎。他的发言,在如今这个捧着、顺着流量的时代,显得如此大胆和刺耳。

李诚儒也是有过妥协的。他曾最讨厌综艺节目,如今,他屡次现身。被问到为什么,他说,因为没戏拍,上综艺,有了曝光,就有人找。

他从未想过,这会让他晚年回春。

他仍然对这个时代充满困惑。就像他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中质问郭敬明的一样,“难道现在年轻人就喜欢看这种东西?”

李诚儒到底有多少家产(90年代身价过亿却一夜蒸发)(11)

或许李诚儒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感叹世道:那个十年修行,只为念好台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江流深。心怀谦卑,静水流深。

参考文献:

1. 《可凡倾听》20160917专访李诚儒:人生几度秋凉

2. 《鲁豫有约》20090921-李成儒·京华戏梦

3. CCTV10《人物》专访李诚儒

4. 《春妮的周末时光》2014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