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1)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后,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2)

葬花吟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说,林黛玉为怜桃花落瓣,曾将它收拾起来葬于花冢。如今她又来花冢前,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此诗,恰为贾宝玉所闻。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3)

作品原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褪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4)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花开时节容易看到,一旦飘落难以找寻。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葬花的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手里紧握着花锄,我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上重重闺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青冷的灯光照射着四壁,人们刚刚进入梦境。轻寒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的被褥还是冷冷冰冰。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人们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这样格外伤心?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一半是恼恨春天的逝去。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我高兴春天突然来临,又为它匆匆归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无语地降临人间,又一声不响地离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那鸟儿的精灵?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不管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都一样地难以挽留。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5)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双翅膀。尾随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地的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便也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6)

枉凝眉

《枉凝眉》,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一支曲子。这首曲子主要描写红楼梦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各种缘故最终破灭的故事,林黛玉泪尽而逝。曲子采用先扬后抑两相映衬的手法,表现了遭受封建社会迫害,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者的内心憋痛,不绝如缕地传达出伤感哀怨的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7)

作品原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一个是仙境里生长的美丽花朵,一个是没有缺点的纯洁美玉。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如果说没有神奇的姻缘,为什么这辈子偏偏和他相遇;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如果说是神奇的姻缘,又为什么满腔的爱情最终成了空话?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白白地独自叹气,一个白白地魂牵梦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一个是月亮映在水中的影子,一个是镜子中照出的鲜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想一想,她的眼中究竟有多少泪水呀,怎么禁得起从秋天流到冬天,又从春天流到夏天。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8)

红豆曲

《红豆曲》出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乐曲在书中是由宝玉吟唱的,宝玉唱《红豆曲》实际是在唱他的心上人林黛玉,试把《红豆曲》中的字句同黛玉的《葬花词》、《题帕诗》等对照起来读,把《红豆曲》的内容同黛玉平日的行状对照起来看,就可知道字字句句是在唱黛玉,即便在外面饮酒作乐时,他也忘不掉心上人。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9)

作品原文: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抛着红豆相思的血和泪滴也滴不尽,满画楼的是春柳春花,开也开不完。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在风雨中的黄昏后,纱窗内的我怎么也睡不踏实,因为我忘不了旧愁加上新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吃不下去珍美的饭食菜肴,看不到菱花镜里面的容貌也已经消瘦。

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

舒展不开的眉头,在更漏声中熬着等待不到天亮。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呀!恰巧像那远方遮不住等等隐隐约约的青山,悠悠的绿水流也流不断。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10)

题帕三绝句

《题帕三绝句》 是《红楼梦》中的组诗作品,见于小说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写贾宝玉被贾政毒打后,在昏迷中“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睁眼一看,知是林黛玉,“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就推说自己疼痛是假装的,安慰她一番。待黛玉走后,宝玉“心中记挂”,设法支开袭人,特遣晴雯送去了两条旧手帕。

对这番赠帕情意,林黛玉是在“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在宝黛的爱情生活里,很少有这样的相互融洽的情意交流,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林黛玉“一时五内沸然炙起”,“余意绵缠”,并以其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三首绝句。这三首诗是小说女主人公林黛玉对男主人公贾宝玉爱情的心血之流注。组诗通篇都闪烁着泪珠,黛玉的形象跃然纸上。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11)

作品原文: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我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幽幽滑落, 没有人明白我的伤悲,向谁诉说?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感谢你今天给我送来这样美好的礼物,这小小的手帕却让我因此感慨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泪水像珍珠、玉石一样偷偷流下,整天心绪茫然整天闲愁。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枕上袖边的泪痕难以揩拭,任凭它们斑斑点点留在上头。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彩线难以穿收起我脸上的泪珠,古典湘妃泪染斑竹的旧事已经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如今我的窗前也有千竿翠竹,不知它们是否已经染上了我的泪珠?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12)

聪明累

《聪明累》,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主要写王熙凤耍尽权谋机变,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落了个“悲辛”的凄惨下场。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大量采用比喻及迭词对句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了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全曲语带讽刺,曲调哀怨,充满了悲伤气氛。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13)

作品原文: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费尽心机耍弄聪明,反而算掉了自已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生前弄权术致使心力交瘁,死后留牵挂还显现出性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口安宁,最终落个家破人亡各自逃生。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半辈子殚精竭力枉费心。好似那悠悠晃荡梦一场。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好似是忽喇喇大厦倾塌了,好似是黑蒙蒙油干灯灭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呀!一场欢喜忽然悲变痛。唉!世间祸福终归难断定!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14)

飞鸟各投林

《飞鸟各投林》是《红楼梦》第五回中,《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命运的概括,也可以说是一首带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主题歌。红学界一般认为此曲十二分句分别隐喻十二钗的命运。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15)

作品原文: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16)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西江月二首》是《红楼梦》中的词作,见于《红楼梦》第三回。这两首词集中地描绘了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是对封建礼教的抨击和批判。全词所用的主要手法是反语,实现了外贬内褒、正话反说的效果。

评价曹雪芹的红楼梦的诗句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17)

作品原文: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无缘无故自寻愁和恨,有时像瓜有时候发狂。虽然表面上生得风流倜傥,肚子里全是杂草装。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落拓不羁不懂世务,愚笨顽劣怕读圣贤文章。行为性情怪诞固执又反常,根本不管别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富贵时不知道满足,贫穷时又受不了凄凉。可惜错过了大好时光,对于持家治国都派不上用场。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天下无能数他第一,不像父辈古今无人成双。送给富贵哥儿们一句话:可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