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刀削面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是50多年后,许世友回忆起他三过草地的经历,依然悲恸落泪。

上将许世友合集 许世友忆三过草地(1)

第一次过草地时,许世友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第4军军长。1935年8月15日,第4军与一方面军的第1、3军团和四方面军的30军,组成右路军开始长征,第4军担任右路军的后卫。

草地茫茫如大海,地上的积水乌黑腥臭,让人闻到就感觉恶心。草地上荒无人烟,无路可循,只有先头部队留下的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的脚印。草地气候多变,“一天四季”是许世友对草地恶劣气候的形容。上午日头当空,穿一件单衣都热得遭不住,不一会儿或许是暴雨倾盆、抑或是冰雹满天飞,到了下午寒风随至,再晚一点,鹅毛大雪就铺天盖地而来。

上将许世友合集 许世友忆三过草地(2)

经过大约一个星期的艰难跋涉,许世友带领第4军走出草地,进入巴西、班佑地区。胡宗南发现红军经草地北上,遂派部队控制红军入甘南的必经之地包座。为了确保红军顺利进入甘南,红军决定在敌援兵未到达之前,首先控制包座,然后围点打援。包座地区守敌是胡宗南的49师,这个师曾在上海与日军作战,还是很能打的。

红军前敌指挥部把这一任务交给了30军和许世友率领的第4军。30军的任务是以1个团的兵力消灭包座守敌,军主力隐蔽于包座西北山地,准备打援。第4军的任务是以1部攻打位于包座以北约10公里的求吉寺。

尽管一路行军艰苦疲惫,但听说有仗要打,第4军指战员马上就来了精神,几个师长摩拳擦掌,都想把攻打求吉寺的任务给争回来。许世友与政委商量,考虑到10师部队过草地时减员不是太多,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10师。

上将许世友合集 许世友忆三过草地(3)

包座战役求吉寺战斗遗址

10师师长王友均,24岁,尽管年轻,却是红军中优秀的师级指挥员。反六路围攻的西线作战,当时还是团长的王友均率领手枪队30余人,绕过敌人多道岗哨,爬上数丈高的悬崖,突袭敌人团部,击毙敌团长。

8月29日,天色刚暗,10师抵近求吉寺,突然向敌发起猛烈攻击,敌人组织敢死队拼命反扑,10师部队与敌展开肉搏,大刀拼了好几个小时,天黑透的时候,求吉寺才被10师攻下。此役,10师歼灭敌300左右,师长王友均壮烈牺牲。

对于王友均师长的牺牲,许世友痛心疾首,他亲自把王友均师长的遗体安葬在求吉寺附近的山上。安葬那天,10师的战士们采了好多好多山花先给他们敬爱的师长。

第二次过草地比第一次更加艰难,一个原因是思想上的困惑,想不通为什么不北上而要南下?另一个是事发突然,部队没有做好南下过草地的充足准备。怎么办?许世友在回忆录里说了六个字:“闷着头,跟着走。”

上将许世友合集 许世友忆三过草地(4)

第二次走出草地,许世友率部先后绥崇丹懋地区、天全、芦山、邛崃等地与敌人作战数次,先后击败刘文辉、郭勋祺所部,尤其是刘湘的“模范师”,被王近山率领10师打得溃不成军,连滚带爬向洪雅逃去。

12月初,薛岳率领7个师由新津、成都出发,向荥经、汉源压进,妄图配合川军在天全、芦山地区消灭红四方面军。荥经方向大兵压境,情况十分危急,四方面军有一陈姓领导亲自来到荥经,与许世友一起部署战斗。许世友与这领导在峡口阻击战兵力部署上发生了争执。许世友的意见是,敌人来势汹汹,守峡口最好摆5个团,最少不能低于3个。

这位领导不同意许世友的意见,认为薛岳实施碉堡政策,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不会一下子就把主力全部用上,峡口摆1个团就够了。许世友与其据理力争,并晓以利害,但这位领导根本不采纳他的建议,会议形成僵局,许世友无奈,只好服从命令,派35团担负了守峡口这一任务。

上将许世友合集 许世友忆三过草地(5)

战斗打响,薛岳9个团向峡口疯狂进攻,我35团全体指战员英勇抗击,屡创敌人锋锐,但最终因寡不敌众,全团伤亡人数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团长、政委英勇牺牲。丢了峡口阵地,许世友带领第4军不得不撤至天全、紫石关一带,伺机而动。

50多年后,许世友回忆起这一战,依然悲恸落泪。他说,在我的戎马生涯中,被人家一下子搞掉1个团,是绝无仅有的耻辱。多少年来,我每每告诫自己,任何作战决心都要先思后至,防患未然,万万不能独尊自大,一厢情愿。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对指挥正确与否的检验,最迅速、最无情,不打则已,既打则要力争全胜。谁打了败仗,还以胜败乃兵家常势而自我安慰,谁就是最没出息的指挥员。

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相对于前两次有了更多的经验,他们在甘孜地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了适应过草地时打敌骑兵、侦察道路、筹集粮食的需要,组建了一个骑兵部队,许世友带着这支部队,在第三次过草地的过程中,与敌作战72次,部队减员只剩下200多人,但是他们光荣地完成了“筹集粮食、侦察道路、阻敌骑兵”的任务,筹集牛羊约3万头,粮食6万多斤,缴获战马近百匹,枪支弹药若干,做出特殊贡献。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