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全川同屏点亮同一种年味(新春走基层归隐)(1)

怀化新闻网讯 (记者 谌孙存) “几千观众了!”2月5日,元宵节,晚场演出开始前,锁呐师涂显孟在湘西辰河高腔研究传承展示展演群里发了一段视频,舞台下人头攒动,戏迷如云。这是辰溪县高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春节期间惠民演出现场,从正月初五开始,该中心每天在刘晓公园为观众表演辰河戏,元宵是本次演出最后一天。

这些天,每场都“爆棚”。演出现场,许多市民挤在雨棚里,伸长了脖子观看。这两天虽然下着蒙蒙细雨,挤不进雨棚的人将衣服顶在头上, 几个卖菜的小贩,放下菜担子,坐在人群后面倾听得正入神,宛若《诗经》里的《陌上桑》情景再现。

“老家的年味,新年快乐!”2月1日,在外工作的老乡看到抖音上的辰河戏演出视频,在评论区留言点赞。近3年来,受疫情影响,过春节演辰河戏的习俗中断,今年重新表演,得到大家的热捧,很多人在台下欢呼。

辰河戏源于弋阳腔,是流行于沅水中上游的古老剧种,以唢呐代替人声帮腔,即高亢、粗犷,又饱和、浓郁,起到人声难尽的妙处。该戏凝聚着当地的乡音乡情,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勾起浓浓的乡愁,2006 年,该戏的辰河高腔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外学术界称为中国戏的“活化石”。

“这个戏好看,让我们找到了久违的年味。”80岁的张大爷兴奋地告诉记者说,他小时候就是看着辰河戏长大的,有高腔、低腔、弹腔、昆腔四种腔调,其中以高腔最为群众喜欢,声言高亢,“唱起来热闹。”那时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有辰河戏表演,多在村里的祠堂开演,也有在露天下搭起大台子唱的,那叫草台,他能和同伴在对面的山上砍柴都能听到台上的唱腔。

戏一唱,年味就来了。

为了找个好位置坐,王大妈每次提前半小时就赶到了公园广场。他说,在家里看电视画面变换太快,年纪大了跟不上节奏,还是看戏过瘾,唱得有声有色,“再说到家里坐久了也不好,出来走走,公园里环境好、空气好,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这才像过年嘛!”

麻阳文化工作者黄呈章在《家乡的辰河高腔戏》中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它是家乡的地方戏剧的骄傲,每年春节和重大节日唱的大戏就是辰河高腔,唱腔高亢,豪放,真有穿透力和震撼力,在儿时幼小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

据说,以前辰河高腔剧团春节期间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表演时,还没表演完,沅陵的人就来接剧团了,演完那天深夜乘船从酉水顺江而下,而当地的人们还想留着他们继续演,追到河边,看到演员上了船,只好望水兴叹。

由于停歇了3个春节,今年的演出格外热闹。一出《四郎探母》开唱后,引起台下观众强烈共鸣,“四郎看到久违的母亲,圆了心愿,我们看到了久违的辰河戏,也非常兴奋啊。”戏迷杨女士告诉记者,此次的剧目很应景。

今夜全川同屏点亮同一种年味(新春走基层归隐)(2)

网友“放飞梦想”将该剧目全程录制,分4集发送到微信视频号,“这样精彩的演出不仅自己要欣赏,更应分享给大家共同观看,尤其是春节不在家的外乡工作人员。”

热闹的公园剧场成了学生们的乐园,每天都有几十个孩子像看“光头强”一样瞪着戏台上穿着古装的演员,为他们演绎着一首首童话般的史诗,有的还在台下模仿着演员的动作。在开学前夕,这里就像他们的“百草园” ,有要好的伙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方式。

2月5日晚演出的是《六国封相》,讲述战国时期苏秦的奋斗故事。“今天的戏很励志,虽然是老故事,但很有教育意义,我们应当学习他这种刻苦拼搏、立志成才的精神。”一名中学生观看之后颇有心得。

今夜全川同屏点亮同一种年味(新春走基层归隐)(3)

辰溪县高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辰河戏从古代一路走来,承载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有我们共同认同的文化价值,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不断提升演员表演技能,让非遗展演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正能量。

“条件成熟时,我们将积极投身文化下乡,做好新时代的文艺轻骑队,服务广大民众。”该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