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转一转……”,当时还不认识钟增武,第一次打电话给他,便被这霸气又可爱的铃声震住了, 忍不住地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选用如此别样的曲风。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

第一次见到了钟增武本人时:一身休闲装,一张圆脸配上微卷的头发, 给人几分亲近感。他说起话来风风火火,加上有点沙哑的嗓音, 很独特。记得当时赶上中午一起去吃面,满满的一大碗,他三下五除二便吃了干净,还真有霸气外泄的架势。率真、爽直是他给人最初的印象。钟增武是蚌埠市观赏石协会现任会长,并创办了“锺磬山房”灵璧石艺术馆和“一壶闲”紫砂名壶堂,艺术馆的馆藏面积近800 平方米。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2)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3)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4)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5)

追求精致

来到他的石馆,简洁大方,悠然雅静。传统的深棕色色调,唯美而高雅,暖暖的色彩传递着氤氲的视觉效果。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6)

在哑黄色灯光的渲染下,每寸空间都充满了古典韵律的美。石馆的内部巧妙地利用月洞门、雕花槅门等分隔空间,但又在色彩上给人似分未分的朦胧感。古拙的干花枯枝、精美的木雕、写意的字画、古雅的文玩器皿、雅意十足的紫砂盆,一切都看似随意, 实则精心地布局于景,给人岁月静好的舒心感。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7)

石馆的顶层是他和好友品茶聊天的地方。一间玻璃屋,白天尽赏白云随风,夜晚尽观明月挽星,屋后几株盆景,绿意盎然,屋前还有一池清水,这是个可以慵懒地放空自己的地方。无论是馆内的展示空间, 还是顶层的生活空间,钟增武都将细节刻画到极致。他说,生活本身就需要精致,追求精致,才懂得享受生活。接触的时间越多,越感觉钟增武是个内心细腻的人,与他相处就越有吸引力。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8)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9)

石缘非浅

在安徽灵璧圈流传一句话:灵璧石产在灵璧、富在徐州、藏在蚌埠。蚌埠藏石的水平较高,钟增武又是蚌埠的藏石大家。这些年,他一直在追石头,却很少卖石头。“我并不经营石头,除非朋友追得厉害, 才会友情转让。”这话说的不假,2004 年开始藏石, 2012 年才转让第一块石头,随后出手的石头数目也都数得过来。我问他初期入手且品质一般的石头怎么办, 他爽快得回答:“送!”“从我这里卖出去的石头必须是精品石,普货级别的我宁愿送,得让买过我石头的朋友都说这买的石头好得没话说。”霸气的回答。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0)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1)

钟增武的石头要么不卖,要卖就一定是大价钱, 就像今年年初的两笔大交易。其中一块以150 万元转让朋友,还有另外两块以50 万元成交。其实圈里圈外都有不少人盯着钟增武的石头,只可惜他太惜石,轻易不肯卖。今年五·一我们参加灵璧石展的时候,酒桌上,听见钟增武对朋友杨勇劝酒说:“你喝了这杯酒, 我就卖一块石头给你!”杨勇听完,大表诧异,生怕钟增武反悔,马上接到:“真的?行,这是你亲口答应的,我喝了这杯!”看来这位朋友也是盯了钟增武的石头好久了,今天算得了个机会。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2)

成功不易

每个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钟增武也不例外,为了自己的赏石梦,他同样付出了努力与勤奋。初次接触灵璧石,是2004 年搬新家时,买了一块做家居用, 却从此与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既然选择了玩石,那就要玩得精致。”自此他开始学习、研究灵璧石的赏玩理念、赏玩方式和赏玩特点。在十几年前,关于灵璧石的文字资料非常少,他便跑到孙淮滨家里借书、买书看,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往图书馆跑,凡是能找到的资料,全部仔细研读。积累理论基础的同时,他还常常到一些藏家家里拜访学习。亲眼看、亲手摸、亲身感受,向藏家请教经验,与藏家交流心得。“要想提高赏石水平,就必须多看好东西,这样才能学得更快、更精。”看得多了,对比之下,他意识到早期出土的灵璧石比现在深坑的东西珍贵很多。为了更深入得了解灵璧石,他决定到产地去“蹲坑”。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3)

蹲坑其实是件十分辛苦的劳作。钟增武说,有时早上不到五点钟,就开车出发到坑边守着,午饭、晚饭对付一口,一直到很晚才往回走,有时到家已经是后半夜了。可如果收到了一块好石头,那就还要再兴奋一阵子,苦中享乐。正是这种奋斗的精神和经验的积累,现在的钟增武几乎只要看一眼石头,就能分辨出它出自于哪个坑口。“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很怀念常去蹲坑的日子,辛苦却总是有收获。”没错,正是蹲坑的那段时间,让钟增武完成了原始积累,囤积了大量早期的精品石。

多方学习

你从古装剧中学到了什么?你在参观古宅时学到了什么?你在观看色彩绘制时学到了什么?钟增武可不是看看剧情,听听故事,凑个热闹就完了。他说, 学习的方式不只局限于书本,更多的来自于生活,可以多种多样。古装剧中,他看到的是剧中如何利用颜色, 盆景、瓷器等装饰物提升空间美感,古宅中他听到的是如何布置家具以达到最好的空间质感,同时表达美好的寓意。比如,很多古宅讲究一个古钟旁放置一面镜子,再于镜前摆放一个瓷器,寓意终生平静。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4)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5)

色彩绘制中,他懂得如何利用红木家具、盆景、字画等跳跃性元素打破灵璧石颜色相对单一而带来的视觉疲劳。钟增武是个爱学、肯学又善于学习的人。“通过我们的智慧和知识,将石头变成艺术品和收藏品,这个过程妙不可言。”

艺术跨界

钟增武从小就喜欢收藏,集邮、收集铜币都是他的爱好。可真正让他知晓艺术理念的还是赏石。钟增武说,就他个人而言,更偏好体量较小的案头石,玩石玩石,与石亲玩。案头石方便上手把玩,我们可以随心地与石交流,与石对话,与石沟通,能常与之亲近的石头才更有灵性。在他看来,一块石头,通过相衬的配座,精心的布局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艺术品位, 成为艺术品。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6)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7)

灵璧珍珠石手玩石(这个年轻的老人)(18)

石馆里,除了灵璧石,还有不少他收藏的紫砂壶和鸟笼,再加上已经融入到置景中的字画和木雕,他是个博爱型的收藏者,是个收藏“杂家”。他说,他与别人不同,很多人是半路出家开始赏石, 而他的收藏之路始于赏石,接触其他门类收藏品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赏石艺术。他在赏石中领悟了收藏的意义。收藏是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收藏可以丰富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提高艺术修养,养性怡情的同时,收藏品还能保值增值,他眼里的灵璧石,不是诗,胜似诗;不是画,胜似画。

作者:邹璐萍

摄影:陆舜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