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过诈骗电话或者诈骗短信、微信,近来,网络电信诈骗套路又升级!

美貌女大学生为尽孝心卖茶叶、爱心支教的单身女教师一见钟情等等,这些听起来感人或带着美丽外壳的故事其实都是骗局……

郑州市上街区一年轻男子,

在微信上结识了一名“温柔善良”的女孩小芳,

她和男朋友分手后,去了山区支教……

谁知,被正能量满满的“支教老师”小芳吸引的这名年轻男子已不知不觉间上当了。

据发布该起案例的上街区检察院检察官透露,平日里大家都担心老年人会被电信诈骗,其实年轻人才是高危人群,反更容易受到网络诈骗。

女大学生卖茶被骗(骗子又换了新剧本)(1)

网络图片

“山村支教”老师改行“卖茶叶” ,小伙子真信了

今年3月,在上街区某工地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于某的微信被一位名叫小芳的人添加好友。后小芳称自己在山区支教刚与男友分手,于某出于同情安慰小芳。在微信交谈过程中,小于感觉对方温柔善良,看到她朋友圈支教的照片后,小于更是深受感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两人相谈甚欢,感情迅速升温,小于觉得他遇到了真爱。

因此,在“支教女孩”提出奶奶过生日发红包,自己过生日买礼物等事由,小于丝毫没有怀疑,并陆续发出红包,金额从10元、20元、30元到520元、1314元不等。

接下来,重头戏就登场了。

↓↓↓↓↓

小芳称,其亲生母亲去世,生前给自己留下一个茶庄,现在正与继母争夺茶庄经营权,条件是必须在一个月内达到营业额达到5万元,否则继母就要卖掉茶庄。

小芳还在微信上给小于出示了一张三方协议。小于对其是深信不疑。

为帮忙,还从小芳处购买了1000元的茶叶,几天后也确实收到了小芳寄出的茶叶。于是几天后,当小芳提出,经过努力营业额还差一万元时,小于想也没想就又出手相助。

一个月转账1.34万元后,小芳迅速将其拉黑。

一查,该诈骗团伙还有剧本

“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小于转账后,小芳迅速将其拉黑。此时,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小于已付出了1.34万余元的代价,终于醒悟。”据郑州市上街区检察院检察官赵莎莎透露,目前该团伙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共骗取了“好心人”近30万元。目前,该案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上街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其实、所谓的支教女孩、卖茶女都是某地一个诈骗团伙精心设计出的人物形象。

据赵莎莎介绍,在上述案件中,涉案的莫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出资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他们先是通过到“同行”公司进行卧底,获取了一份叫作“十四天朋友圈”的“话术本”,其实就是诈骗的剧本。

这些“话术本”,均系根据人际交往、培养信任的过程精心设计,嫌疑人按照“话术本”的剧情,一步步与被害人建立信任、博取同情,实施诈骗。按照该“话术本”,嫌疑人从接触“目标客户”到最后实施诈骗,只需要14天左右的时间。

“然后,该诈骗团伙购买了已加有大量微信好友的微信账号,又雇用美女模特拍摄大量生活、工作照,之后雇请一批‘业务员’利用多个社交应用平台推送微信,到处加微信好友,再根据‘话术’套路与客户聊天,发展‘目标客户’。”赵莎莎说,就是所谓的“广泛撒网、重点捕鱼”,一旦发现社会经验不足的“潜在目标”,就频繁索取钱款来满足私欲,骗到一个是一个。

据介绍,这些“业务员”中很多都是男的,

他们先是将自己伪装成漂亮女孩,比如美女支教老师、幼儿园老师等,塑造清纯可爱、积极向上、孝顺父母的人设,按照话术,与“客户”聊天培养感情,并配发朋友圈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景图片。

接着,哭诉说被男友无情抛弃,悲痛欲绝,以博得同情。

然后通过假装生病、过生日等方式博取被害人的同情与信任,要红包。

最后,再编造出亲生母亲去世,自己与继母争夺茶庄经营权,条件是必须在限期内达到一定营业额,否则继母就要卖掉茶庄。经过艰辛的市场奔波,女孩谎称营业额还差数千元,恳求“客户”购买帮自己达成心愿。可谓是层层推进,引诱受害人步入陷井。

在赵莎莎看来,“这种基于感情、通过茶叶作为交换物的诈骗循序渐进,采取层层过渡、慢慢推进的方式,很容易让被害人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意识到自己被骗”。

遇到有陌生“美女”加微信要警惕 背后可能是“套路”

如果遇到有陌生“美女”加你微信的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说不定背后就是满满的套路。

那么情感诈骗如何辨别?网络社交中到底如何防骗?

在赵莎莎看来,首先要培养防骗意识,警惕经济上的来往,不向陌生人转账;其次,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透露自己的财产状况等信息;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投资、理财心理,规避高风险、不切实际的冲动行为;并且,要警惕对方发来的不明二维码、链接、App等,不轻易点击,不轻易扫码,避免财产损失。

“此外,我觉得陌生人的微信好友申请最好一律拒绝。”赵莎莎表示,年轻人也要多关爱长辈,及时向他们传达安全防范知识。此外,也要多留意长辈的网络支付情况,保障财产安全,及时止损。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通讯员 周庆华 周静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