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名将,两半圣四战神四名将,其中两个半圣,分别是孙膑和吴起,谈到四个战神,个人认为,排名第一的当白起莫属,第二名当属廉颇,第三名李牧,第四名王翦,以前曽单独讲过白起,不再赘述,聊聊心目中排名第二的廉颇。

之所以将廉颇排在第二,是因为白起、李牧、王翦均属于进攻大师,有白起排在了第一,其他两个自然逊色,而战神的排名,不单单应该看进攻,防守同样重要,而廉颇的防守在四人中排名第一,所以综合下来,认为廉颇应该排第二。

大秦帝国富大龙经典片段对口型(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1)

廉颇是赢姓廉氏,与赵王族同宗,和廉老爷子有关的故事很多,不仅涉及到军事才能,更涉及到个人高贵的品格,一生为赵国尽忠,可惜最后克死他乡。

名将,各有各的特点,无非进攻、防守、策略、战术等几个维度,白起以进攻见长,更体现在谋略上,廉颇以防守见长,谋略同样不输白起,以最强的矛对最强的盾,难解难分,无定论,也没分出胜负,矛盾矛盾!

廉颇的一生总体顺风顺水,进攻基本没输过,防守基本没输过,是为数不多的最后能够善终的,白起被赐死,李牧被冤杀,王翦最后的解决历史无考证,唯有廉颇是老死,虽然克死异乡,总算不悲催,只是志难平。

廉颇的戎马生涯基本贯穿到赵国三代君王,赵惠文王,也就是饿死老爹赵武灵王的那位,还有他的儿子和孙子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惠文王时代,是廉颇逐步成名和被重用的阶段,赵孝成王时期,作为元老和定海神针帮助国家对外征战,也是一生中最能体现其个人军事特点和能力的阶段,赵悼襄王时期,不被重用,远走魏国和楚国,被排挤最后养老的时期。

这基本也是廉颇老将军一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属于打怪升级,攻魏国、攻齐国,基本都有胜利,打秦国、救赵国,基本都胜利,但规模都不算大,但这期间廉颇老将军算是常胜将军,基本没有败绩。

大秦帝国富大龙经典片段对口型(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2)

第二个阶段,就是赵孝成王时期,是廉颇老将军一生的顶点,最辉煌的时期,即有旷古烁今的长平之战,也有体现老人家高尚人品的负荆请罪,妥妥的大赵国柱石,国之栋梁。

比较有名的,也和几个典故有关系,一个是将相和,也就是负荆请罪,第二个是长平之战,都是大家熟悉的典故。而这些故事,也和几个人密不可分。

第一个是蔺相如,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维护赵王面子让秦王表演击否从而获得重用,在贵族政治的时代,蔺相如没有战功,却因为这两个事而平步青云获得重用,一些旧贵族肯定看不上他,廉颇老将军同样如此,甚至当众说出将来一定要当面羞辱下蔺相如,蔺相如听说后,主动避开,有一次,两人即将碰面,蔺相如直接拐弯离开,周围的人以为蔺相如是怕廉颇羞辱他而逃跑,都以此事讥讽他,蔺相如倒出实情:赵国如果将相不合,相当于是从内部瓦解了,国家内部团结,怎么应对外敌,他之所以避开,就是不想让这个事成真。

廉颇听说后,认真做了自我检讨,佩服蔺相如才是大才,有格局、有认知,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面子放在最低点,在气魄和格局上,自己已经输了,所以,老爷子在自我检讨后,要向强于自己的人学习和认错,于是便有了将相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从这一点上,足以看出,廉颇老将军心里满是国家,心里坦荡荡,尊重和佩服人才,而不是小心眼,一切以自我虚荣为出发点。

大秦帝国富大龙经典片段对口型(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3)

赵国能有这样的将军,实属大兴,期间廉颇的战绩不算多辉煌,但基本没输过,尤其是和秦军的交战,有来有回,几次也是把秦军打懵逼的那种,有廉颇在,秦军进攻赵国也需要忌惮三分的。

再就是是平原君和赵括,之前也讲过,平原君属于战国四公子当众的“三无人员”,要啥没啥,除了能装,基本一无是处,能挤进战国四公子排名有点不可思议。

长平之战初始,赵国是占优势的,尤其是廉颇老将军在综合分析后,认为赵军就是应该守,而不是攻,攻是秦军的长项,扬长避短,避实就虚才是成功抵御秦军的关键,最后就是和秦军拼耐力,拼国家实力,秦军的损耗是赵军的几十倍,赵国再难也没有秦军难,秦国再富裕也抵不住几十倍与敌人的消耗,于是坚守壁垒不出,这让天平逐渐向赵国倾斜了,坚持下去,秦军一无所获只能撤军,而且其中的经济损耗让秦国几年都恢复不过来。

秦军也不是傻子,在消耗中发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秦相范睢的攻心离间之计用上了,最后赵孝成王信以为真,让赵括更替了廉颇,并要求直接出击,因为不愿意过苦日子,只求短期不求长远,天真的以为论战力赵军可以击败秦军,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平原君,当初造成长平之战的祸根就在于平原君的贪心和没格局,换掉廉颇更是平原君的自私和没能力,最后赵括授命必须主动出击,最后被白起包了饺子,平原君的锅最后让赵括背了,赵括遗臭万年,平原君却挤进了四大公子,挺扯犊子的。

大秦帝国富大龙经典片段对口型(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4)

长平之战的失败,也让赵孝成王看到了廉颇战略战术选择的正确性,后面还是启用廉颇,在长平之战被灭四十万士卒的情况下,愣是抵住了几年后的邯郸之战还胜利了,将赵国从灭国的ICU里面给抢救了出来,不仅出来了,还能活蹦乱跳,这确实得感谢廉颇,而廉颇的人生也在赵惠文王时期达到了高峰。

中间还有个插曲,就是燕国,趁人病要人命的事他也得来一次,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实力大损,兵力空虚、经济凋敝、人口凋零,燕王想趁机灭了赵国,便派了2000多辆战车,十几万大军,想直接来个渔翁得利,赵孝成王让廉颇为将帅兵抵抗,各国都在下赌注,赔率1:10,都在赌燕国赢,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种情况下的赵国,按理说不堪一击,却在廉颇老将军这里变成了神话,不仅打败燕军,而且俘虏并杀死了燕军主将,并且一路向东,一直攻打并包围了燕国的都城。

燕王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只得割城求和,献出了五座城池才换来了赵军撤军,廉老将军又登上了战国晨报的头条,风头一时无两,赵孝成王也封廉颇为信平君,真正的工功成名就,被组织所肯定。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不仅以少胜多了,而且直接带兵打到了人家老家,最后还逼着人家割让城池,某种程度讲,这和孙膑有得一拼,从这一点上来讲,白起也不见得比得上。

第三个阶段,就是赵悼襄王时期,这哥们一上台就听信谗言,害怕廉颇功高震主,直接把廉颇的大将军之职给撸了,国防部长直接不给人家干了,军委副主席的职位也换成了乐乘。这和谁说理去?一生为了赵国出生入死,自己从来谋反之心,新上位的大领导直接就夺兵权,也太狠了,一生的忠诚在瞬间就荡然无存,找了个理由和乐乘闹矛盾,然后远走魏国。

大秦帝国富大龙经典片段对口型(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5)

原本想投靠魏国获得重用,但是魏王一直不敢重用他,一是因为赵王本身就是猜忌人才的人,另一方面因为魏国实力太弱了,得罪不起赵国,所以,廉颇老将军一直不被重用。

后来,秦国又不断的折磨赵国,赵国却没有大将像廉颇一样能够和秦军你来我往不落下风,甚至让秦军忌惮,无奈之下,赵悼襄王又想起了廉颇,派人去魏国试探下廉颇是否还愿意回赵国效力,也就引出了另一个有名的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使者被廉颇的仇人买通,廉颇见到使者后,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据推断,当时的廉颇老将军已经70多岁了。

只要赵国有需要,即使70岁高龄一样心系祖国,愿为国效力,一代军魂,铮铮铁骨,可惜输给了小人。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并且不被重用,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起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

大秦帝国富大龙经典片段对口型(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6)

廉老将军一生戎马,致死都在想着报效祖国,这种军人的忠诚是后人的楷模,更是赵人血性的代表,无论是赵国的赵奢还是后来的李牧都是如此,对赵国都是义无反顾的忠诚,即使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也从未背叛国家。

历史是这样,现实同样如此,有能力的人寻找平台难,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平台有了,怎么获得老板信任给自己机会是个问题,还得和其他人争机会,争个你死我活,党争伐意之后帮助老板开疆拓土,然后在老板的权衡和不断平衡中功成名就,而功成名就后才是最难的,继续有大功则被猜忌,往往就是落井下石、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阶段,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廉颇同样如此,功成名就谁都希望,自己能力不行怎么办?那就靠谗言,把对方搞掉,那自己才有机会。廉颇也不例外,也是在一帮人的诽谤和谗言中被罢职,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心都是哇凉哇凉的,只有极少的人能够知道如何功成身退,后来能做到的寥寥无几,萧何算一个,刘伯温算一个,还有多少呢?同生死容易,同富贵难,帮助老板打了天下却不愿意分钱,甚至害怕功劳太大影响到自己,最后基本都会选择痛下杀手,这是人性,人性恶的一个方面。

有人说,这个世界,都是穷人善良富人恶,从概率来讲确实如此,穷的时候反正没多少也不值钱,欲望少,所以容易善良容易有同理心,而富人,因为拥有的多所以不想失去,欲望更多,所以容易展现恶的一面,不喜欢别人来拿走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拥有的多。

大秦帝国富大龙经典片段对口型(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7)

一个穷人有100元,相信很多人愿意拿出10元来去帮助别人,因为他的欲望低消费低,能维持生存即可,而且经历过困苦有同理心。

马云有3000多亿资产,但是他绝对不可能直接拿出10%,也就是300亿给别人的,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他的,即使愿意捐,又担心别人把他的钱贪污了,所以宁可不捐,正如几年前,马云给汶川地震捐款一样,他捐了一元,他有自己的逻辑,不想被道德绑架,但内心的自私也有,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历史上功成名就、功高盖主的人最后都没有几个善终的,能留条命的都算不错,可以数一数、列一列,比例太低了,所以人类的历史,就是人性的历史,算计人性的历史,驱使人性的历史,利用人性的历史,而这就是政治的本质。

纵观战国各列国的后期,大部分都是国君昏庸,人才流失,手下基本没有多少有名的大将,或者即使有大将,也不是力挽狂澜的人才,算是战将,却不是名将。

赵国后期基本都是国君都不算突出甚至有点昏庸,而人才却是一个接一个,并且个个都是奇才,能够力挽狂澜那一种,可惜,因为君主的昏庸,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最终只能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大秦帝国富大龙经典片段对口型(HR角度观影史大秦帝国之)(8)

秦国,则是国君基本没一个昏庸的,下面人才济济,而且知人善任,虽然也有政治的牺牲品,但秦国隐藏在骨子里面对人才的重视却从来没有变过。

所以,战国六国中,只有赵国最可惜,而赵国的将相中,廉颇和李牧最可惜,而他们却是战国四大战神之二,没有遇到明主,跟错了人,即使文治武功再牛,下场是固定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能不能不重要,你让不让才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