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在湖北沔阳(仙桃市)有一位老汉,本来姓谢,因为过继到了陈家,因此改姓陈,取名陈普才。陈普才身无他长,一生靠打渔为生,膝下五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友当、友直、友谅、友仁、友贵。当时百姓的赋税很重,若想生存,十分不易。陈普才带着儿子们,每天天不亮去打渔,十分辛苦。唯有第三子陈友谅整日不务正业,心思完全不在打渔上。一日,陈普才训斥陈友谅游手好闲,不思生计。没想到陈友谅突然对父亲说:“爹,我不想打渔了,我想当皇帝!”

《渔民口述古代捕鱼经验》(渔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渔了)(1)

陈友谅此言一出,他的父亲和兄弟们都惊愕不已,认为这小子在白日做梦吧。陈友谅区区一介渔民,为何敢许下如此大志?因为在一个月前,有一个道士来到沔阳,正好遇到陈友谅,道士说陈友谅日后定会大富大贵。道士又主动要求到陈友谅的祖坟上去看了一眼,对陈友谅说:“卿乃帝王之相,非富贵能言者!”正是道士的话,让陈友谅怀揣着帝王之梦。这一年,陈友谅26岁。

《渔民口述古代捕鱼经验》(渔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渔了)(2)

9年后,陈友谅成为了沔阳县的一个小吏。当时天下大乱,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掀起红巾军起义,徐寿辉在蕲州起兵反元。当徐寿辉的义军举兵攻打沔阳时,陈友谅立即回家,让家人躲起来,然后他带领昔日的兄弟张定边、张必先等人,投奔义军,走上了造反之路。陈友谅在战场上表现的十分出色,很快被任命为簿书掾,不到一年就升任一路元帅。

《渔民口述古代捕鱼经验》(渔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渔了)(3)

两年后,徐寿辉和部将倪文俊内讧,陈友谅杀掉倪文俊,取得徐寿辉的信任。又过了两年,陈友谅见时机成熟,在太平(安徽当涂)设置伏兵,邀请徐寿辉入城,将其杀害。徐寿辉建立的“天完”政权,被陈友谅所取代。陈友谅在江州(九江)登基称帝,建立“陈汉”政权。当年那个不想打渔的小伙子,竟然真的成为皇帝,从陈友谅怀揣帝王梦,到梦想成真,仅仅用了14年。

《渔民口述古代捕鱼经验》(渔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渔了)(4)

陈友谅雄踞江、楚之地,有张定边、张必先、邹普胜等人辅佐,在推翻元朝暴政过程中,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元朝末年的几大枭雄: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等都是一边反对元朝,一边和元朝暗中合作,唯有陈友谅鄙视元人,从不和元朝势力沆瀣一气,这是陈友谅最硬气的地方。

《渔民口述古代捕鱼经验》(渔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渔了)(5)

陈友谅作为当时最大的枭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他占据长江中游,朱元璋占据南京,两者地盘接壤,为了各自的利益,时常相互攻伐。陈友谅大力发展水军,先沿江而下,攻打南京,可惜在龙江之战中被朱元璋伏击,最终惨败。三年后,陈友谅在鄱阳湖和朱元璋决战,双方大战45天,陈友谅携60万大军,最终被朱元璋20万大军所打败,陈友谅中箭而亡,一代枭雄,最终魂断鄱阳湖。

《渔民口述古代捕鱼经验》(渔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渔了)(6)

按照成王败寇的结局来说,陈友谅时常被人说成是“反贼”,实际上,这种评价对陈友谅是极其不公正的。著名的史学家梁启超曾评价说:

秦末之项羽、隋末之李密、元末之陈友谅,时代不同,事业大致相同,他们虽然是失败者,但也是英雄。

《渔民口述古代捕鱼经验》(渔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渔了)(7)

​梁启超把陈友谅和项羽并列,称他是英雄,这种评价比较中肯。在浩浩荡荡的反元起义中,陈友谅所起的作用绝对不可忽略,若无陈友谅,仅凭朱元璋、张士诚等人,要想驱逐蒙古统治者,恐怕所需要的时日更长。所以说,陈友谅固然有战略失误,但他的贡献,不能被湮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