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里面的绿林好汉,行侠仗义,共聚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乐自在,里面也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细节,比如说梁山泊大聚义中,因为地点在山东,因此大多数人操的都是北方口音,李逵、阮氏三兄弟等人,在自称的时候,都一般读作为“俺”,而杨志鲁智深,却自称为“洒家”。
这个“洒家”是什么地方的自称,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说出来别不信根据原著中描述,鲁智深出身在渭州,也就是甘肃平凉,而杨志则是“自幼流落关西。”因此,“洒家”在施耐庵的眼中,就是关西人的代表。
何谓“关西”?关指的便是函谷关,在战国时期,函谷关以西基本为秦国领地,以此划分关西秦国和关东六国,因此关西指的也就是如今的陕西和甘薯两个身份,在潼关县北,也有着“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的说法,洒家的传统也起源于这里。
至于“洒家”的称呼,开始上还是有较多争议的,《辞源》修订本认为,“洒”(音zá)与“咱”“喒”同,“洒家”即“咱家”。在很多影视剧中,太监都喜欢念叨这个词,实际上“咱(zá)家”在明清时期,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语的阶段就用来被使用,它是一种口语化的称呼,并没有“鄙人”“老朽”等自称谦卑恭敬,而是类似于“在下”或者是西游记孙悟空常常说的“俺老孙”一样,不卑不亢,一般适用于对平等地位的人或者是对地位更低一级别的人进行交流。
不过其出现年代较晚,因此在新版的《三国演义》中,董卓自称为“咱家”是错误的,而宋朝的洒家,很有可能是“咱家”的一种形容方式。
而也有学者认为,这样没有解释“洒家”的“洒”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过去能够被称之为“家”的,基本都是有着一定身份的人,中国传统用语当中,“家”是一种敬称,还有着强调身份的作用。
类似于此的,比如有王侯相位之人,会称之为“本王”、“本候”、“本相”、“本帅”,而至于贵族的女子,在丧偶之后,可以自称“哀家”,宦官官职达到少监以后能自称为“咱家”。而中央或者是地方的官员面对下级时候,可以称之为“本官”。但是这里必须提出一点,那就是过去很多朝代认为,武将并算不上官员,将帅和官员是分开的。尤其是在重文轻武的宋朝,武将的地位就更低了。那么他们自称什么呢?等级比较低的自称为“某”,例如关羽在《三国演义》初期自称是关某。
而中等职务,官职谈不上卑微但是往上又比不了将军,比如鲁智深鲁提辖,又或者是杨志杨制使,就能够称之为洒了。明朝《永乐大典》中指出:“洒是厮杀汉”。通“杀”音。因此那些爱好厮杀之人,就被称之为洒家了,这里其实也体现出了施耐庵的良苦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