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肩负新时代科技使命的科学家们,是如何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将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创新精神(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家精神)(1)

11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4位科学家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畅谈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

姚檀栋 家国情怀

科学家精神创新精神(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家精神)(2)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认为,科学家精神应该包含几个层面。

一是好奇心和科学的质疑。好奇心能驱动科学家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通过真正科学层面的质疑,才能有学科体系的建立。

二是证据和方法。一些文章发表时有数据造假的情况出现,那就是没有做到科学证据、科学方法。

第三,科学的坚持和忍耐。有了科学问题,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甚至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可能是很长时间的事,这就需要有长期的坚持,耐得住寂寞。

第四,新时代需要团队和合作,这也是全球的大趋势。近年来诺贝尔奖,很少一个人单独获得一个成果,这样的成果现在越来越少,一定是团队的,这个团队也往往不光是一个国家的团队,可能很多是国际之间长期共同的合作。

此外,从科学的道德层面,科学诚信是科学道德的底线。有几点必须坚持,一是诚实,二是公正,三是严谨,这是科学诚信最基本的几条,也是国际科学研究的共性。

“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国家创新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地位,这种情况下,科学诚信就要在科学本质和科学道德的层面再提升,那就是家国情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的服务是有对象的。”姚檀栋说。

袁亚湘 薪火传承

科学家精神创新精神(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家精神)(3)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认为,老一辈的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刻苦攻关、敢为天下先、攀登科学高峰,这些优良的品质给我们留下很好的榜样。

“科学家精神能够鼓舞年轻一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国。在数学领域,华罗庚、陈景润就是老一辈科学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事迹、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学家。”袁亚湘说,爱国奉献这一点是老一辈科学家、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都要坚持的。

第二是淡泊名利,不去追求荣誉、地位,真正为了献身科学,为了自己兴趣爱好,为了国家的发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功利性地做研究。

第三是甘为人梯。今年是华罗庚诞辰110周年,华罗庚最初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破格成为清华图书馆管理员,之后又成为教员,从剑桥访问归来后直接提升为教授,就是因为有更老一辈的科学家甘当人梯。后来华罗庚先生自己又当伯乐,把陈景润从厦门调到北京来。“科学家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家,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们这一代更应该在当今社会弘扬这种甘为人梯、扶助后学的精神。”

最后是要甘于寂寞。特别是做基础研究的、做数学研究的,要真正坐得住冷板凳,不要为外界喧哗的世界所迷惑,有定力,真正埋头苦干,做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这是发扬科学家精神最好的做法。

霍守亮 勇于担当

科学家精神创新精神(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家精神)(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霍守亮表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环保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主要是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家国情怀,心系人民。我们要肩负起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我们环保科技工作者的重任,国家需求至上,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我觉得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质量的向往作为环保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的落脚点。

第二,勇于创新,刻苦攻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结构性、复合性、长期性叠加的难题,这就更要求我们环保科技工作者攻克勇于创新、敢于攻关,甘坐冷板凳,解决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些关键的核心问题,支撑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第三,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的、系统的问题,我们必须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我们要通过团结合作、共同攻关,来补短板、强弱项,来支撑美丽中国的建设。

“跟当年‘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相比,他们把青春甚至生命都留在了荒芜人烟的沙漠上,我们现在的条件比较好了。在现在的条件下,我们青年科学家就应该更有担当,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我们一份力量。”霍守亮说。

郭少军 鼓舞大众

科学家精神创新精神(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家精神)(5)

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郭少军表示,科学家精神非常重要,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他介绍说,自己读博士时的导师,现在已经快90岁了,依然坚守在实验室,从早晨八点一直到晚上十一点甚至到十二点,每天都如此。“这样一位博士导师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地努力。我从研究生开始,一直到国外读博士后,再回到北京大学建立自己的课题组,每天都坚持如此,只要不出差,每天工作基本上都是早晨八、九点到晚上十二点的节奏。”

“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年轻人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首先要以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为榜样,同时我们要有为祖国的昌盛、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甘于奉献的精神,要有教书育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面对现在这么多挑战性的科学难题,还有技术的瓶颈,我们要很好地攻破它,大力创新,提升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郭少军说,希望科学家的精神能够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让每个人都热爱科研、热衷于科研创新,真正把科研理解成一种时尚,让更多的人从事科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