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以为这个小镇是个热爱海豚和鲸鱼的地方。”

沙滩下的罪恶(海豚湾阳光下的罪恶)(1)

《海豚湾》是由路易·西霍尤斯执导,里克·奥巴瑞担任旁白的纪录片, 于 2009 年上映,曾获得第 82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观众选择奖等奖项。

影片讲述在一群热爱海洋生物的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阻碍深入日本太地町海湾,拍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杀的血腥场面的故事。

《海豚湾》的主创团队来自于美国,因此在叙事模式上难免受到“3S”的叙事原则,即:影片的开头,要给观众一个 Surprise(惊讶、惊喜),以便吸引观 众;影片的展开部,要能设置 Suspense(悬疑、延宕),以便留住观众;影片的 结尾,要给观众一个 Satisfaction(满足、称心)。

沙滩下的罪恶(海豚湾阳光下的罪恶)(2)

《海豚湾》采用倒叙的方式,将访谈作为线性线索贯穿影片始末,开端克里“我想说,我们确实尝试过通过合 法手段拍摄这个故事,我也设想过这样做可能导致的后果,这令我彻夜难眠”,由此剧情慢慢展开。

表面平和的太地町,路边有着微笑的海豚模型,大型的海豚博物馆,地上石板印有拟人的海豚形象,看似其乐融融,但通过克里的介绍我们 知道这里实际上暗藏杀机,这种打破传统的认知在影片开头便给观众制造惊讶,这是第一个 S,即 Surprise。

沙滩下的罪恶(海豚湾阳光下的罪恶)(3)

高潮部分以对潜入太地町拍摄的夜间行动叙述为主线,穿插进了对海豚这种特殊哺乳类动物的介绍。此过程中,影片故意使用了特殊角度的拍摄镜头以及配乐,烘托紧张感,夜间行动能否成功始终牵动着观众心,这是第二个 S,即Suspense。

在结尾部分展现了震惊世界的“三分钟”屠杀场景,揭露了日本政府可以隐瞒海豚肉中汞含量超标的问题,当影片结尾字幕缓缓显示出:“诸贯秀树,日本渔业部副部长,于 2008 年卸职,他的头发样本经检验呈汞中毒阳性,“私人领地”在当地的职务被罢免,海豚肉被撤出太地町学校午餐计划……”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满足了观众心中的第三个S,即 Satisfaction。

沙滩下的罪恶(海豚湾阳光下的罪恶)(4)

不同于雅克贝汉的《海洋》、《迁徙的鸟》,《海豚湾》不是通过正规渠道拍摄完成的,因此一些看起来很粗糙的素材但尤为珍贵。

影片真实的纪录了这个摄制组偷拍的全过程,同时电影也翔实的向我们讲解了关于捕杀鲸类的种种背景知识和国际上的斗争。在纪录片拍摄中,介入意味着异质的闯入,作为一种手段,是一种美学观念在作品中延申的体现。

《海豚湾》以积极介入的方式对日本太地町地区屠宰海豚事件进行报道,影片开头,里克在车内拍摄的所有片段都采用了主观视角,我们是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和声音对海豚湾时间有了一定的认知。

沙滩下的罪恶(海豚湾阳光下的罪恶)(5)

在影片中,导演多次使用了抓拍、抢拍视角的镜头,例如太地町当地渔民拿着“禁止拍摄”的标牌阻挡外国拍摄者拍摄的画面,日本渔民对着镜头大吼和竖中指进行挑衅等,并采用运动镜头的形式,真实地刻画了渔民们的蛮横无理的形象。

在剪辑上,影片通过多处的对比蒙太奇,如在海洋馆里表演的海豚与在大海里自由遨游的海豚,海豚被刺杀时的哀嚎与渔民的欢声笑语,人与海豚和谐共处与超市贩卖的海豚肉,多次的对比带来的视觉震撼,强化了渔民的残忍手段,给观众带来了强烈同情心和责任感。

沙滩下的罪恶(海豚湾阳光下的罪恶)(6)

在夜间行动这个段落时,影片使用了夜视镜头与手持镜头,配合着混乱的剪辑,红外热像仪下的“黑白负片”与夜视镜头高频切换,整个行动过程展示的简明紧凑,营造了紧张危险的氛围。

此外,《海豚湾》里色彩运用也很独特。红色和蓝色尤为突出。影片开头用了大量的蓝色的画面表现太极町的美好与宁静,碧海蓝天,蓝色的瓷砖,蓝色的博物馆,就像里克说的“你会以为这个小镇是个热爱海豚和鲸鱼的地方”,然而这只不过是平静的表象。

沙滩下的罪恶(海豚湾阳光下的罪恶)(7)

片尾刺杀海豚的画面,整个画面是触目惊心的红色,海豚的血染红了整片海域,蓝色的海水逐渐被红色的血水所覆盖,两个对比极度鲜明的色彩,从一片宁静到触目惊心,导演用色彩对比更能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影片较大的争议在于同样是动物,为什么不能把海豚等同于任何一种人类可以享用的食物呢?

为什么我们看到海豚被捕杀会伤心难过,而对鸡鸭牛羊就习以为常呢?难道海豚是动物,鸡鸭牛羊就不是动物吗?汉密尔顿法则认为,当 rB>C 时,利他行为就会产生,其中 r:帮助者与受利者的关系,关系越好,r 值越高。B:受利者所能获得的收益,C:帮助者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沙滩下的罪恶(海豚湾阳光下的罪恶)(8)

站在这个维度上来看,因为海豚的智力比起鸡鸭牛羊与人类更加接近,r 值更大,因此我们会更多的同情海豚。

由于海豚和人类都具有更高层次的意识,如海豚会自主呼吸,这种相似性使得人类会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地带入一种类似拟人的情感,启动了移情机能,我们通过影片看到的是一个和接近人类的物种受到如此虐待,因此人类对海豚的同情是远远大过于鸡鸭牛羊的。

与传统的纪录片直接宣教性相比,《海豚湾》的宣教性更为隐蔽,影片通过对太地町海湾屠杀海事件的真实记录,以一种间谍片般的节奏,用画面的力量去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深地植入每个观众的心中。

沙滩下的罪恶(海豚湾阳光下的罪恶)(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