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人民称:文殊皇帝。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智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台湾,三征噶尔丹,六次南巡视察黄河,三次西巡五台山,创立“多伦会盟”。为大清兴盛的奠定了基础,开创出康雍乾盛世的大局面,被称为“千年一帝”。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顺治帝驾崩,时年24岁,遗诏由第三子玄烨为太子,令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几天后年仅八岁的玄烨继位,称康熙帝。 同年,内阁被废除,并恢复了内三院。 年底,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偭王遣送到吴三桂军营。同时,清廷为了抗击郑成功,实行东南五省迁界禁海。
康熙元年(1662年)
当年二月,郑成功收复台湾,两个月后突然猝死,年仅39岁,世子郑经嗣位。同年,康熙册封皇祖母博尔济吉特氏为太皇太后,尊顺治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为仁宪皇太后,尊自己的生母佟佳氏为慈和皇太后。
康熙二年(1663年)
康熙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驾崩。庄廷鑨“明史案”结案,牵连致死者达70余人,为清朝著名文字狱之一。
康熙三年(1664年)
内大臣瓜尔佳·费扬古之子御前侍卫倭赫擅骑御马,被鳌拜处死,费扬古十分气愤,被以“怨望”罪斩首弃市,籍没全家。
康熙四年(1665年)
册立索尼孙女、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康熙五年(1666年)
鳌拜专权开始,与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因换地相争,并诬告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连,将三人矫诏杀死。
康熙六年(1667年 丁未)
康熙帝亲政,大赦天下;封顺治帝第二子福全为裕亲王;加索尼、鳌拜、遏必隆为一等公。鳌拜诛杀苏克萨哈及其子;下旨撰修《顺治实录》,并令康亲王杰书议苏克萨哈之罪。 同年,索尼去世,其子索额图接任大学士、辅政大臣之位。
康熙七年(1668年)
加封鳌拜、遏必隆为太师,额驸耿继忠为太子少师,山东郯城发生8.5级的地震,是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
康熙八年(1669年)
康熙帝“智擒鳌拜”,将其拘禁;诛杀鳌拜同党班不尔善等人;设立善扑营,夺取遏必隆太师、一等公;下旨永久停止圈地,并未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连平反。 同年,卢沟桥建成。
康熙九年(1670年)
起复遏必隆公爵,宿卫内廷; 颁《圣谕》十六条;复改内三院为内阁,复设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大学士;下旨举行经筵。
康熙十年(1671年)
封顺治帝第五子常宁为恭亲王;下旨编纂《孝经衍义》续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设置日讲官。
康熙十一年(1672年)
康熙帝在先农坛举行了首次行耕耤礼;同年《顺治实录》编纂完成;裕亲王福全、庄亲王博果铎、惠郡王博翁果诺、温郡王孟峨辞去议政大臣之职;孝庄太皇太后六十大寿;同年,皇长子允禔出生。
康熙十二年(1673年)
在南苑校阅八旗将士,下旨废除八旗以奴仆殉葬制度,重修《太宗实录》;平南王尚可喜请旨撤撤藩移驻辽东,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也相继请旨撤藩;康熙帝随即决定撤藩,派遣官员赴云南、广东、福建协助撤藩事宜,不久吴三桂斩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反清;吴三桂世子额驸吴应熊被下狱。京畿爆发杨起隆“朱三太子案”。
康熙十三年(1674年)
封顺治第七子隆禧为纯亲王;广西将军孙延龄响应吴三桂反叛;不久,靖南王耿精忠起兵,总督范承谟被囚禁,并传书郑经发兵助攻;皇后赫舍氏因难产驾崩;年底,康熙帝计划亲征三藩叛乱,被王大臣力谏阻止;不久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三藩,杀死经略大臣莫洛,起兵反叛。
康熙十四年(1675年)
经皇祖母太皇太后孝庄允许,康熙帝破例打破皇帝生前不立太子的定例,立次子胤礽为为太子,大赦天下。
康熙十五年(1676年)
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号;因军需吃紧,暂停仁孝皇后陵寝建造工程;不久,王辅臣被大将军图海招降;面对康亲王杰书的强大攻势,靖南王耿精忠再次投降。
康熙十六年(1677年)
在南苑校阅八旗将士,设立敬事房;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治理黄河水患;册立遏必隆之女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佟国维之女佟佳氏为贵妃;设置南书房,命侍讲学士张英、中书高士奇入值;同年,皇三子胤祉出生。
康熙十七年(1678年)
钮祜禄氏皇后驾崩,上谥号孝昭皇后;不久,吴三桂在衡州(衡阳)称帝,年号昭武,不久去世;同年,皇四子胤禛出生。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平定三藩取得阶段性胜利,康熙帝亲御午门宣捷;下旨以徐元文、叶方蔼、张玉书为撰修《明史》总裁官。 同年,京师发生地震,太和殿被大火焚毁,皇五子胤祺出生。
康熙十九年(1680年)
设立武英殿造办处;册封胤禛之母乌雅氏为德嫔;同年,皇六子胤祚、皇七子胤佑出生。
康熙二十年(1681年)
清军攻入云南,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康熙帝大赦天下,封赏后宫及宗室皇亲;同年,诏见直隶巡抚于成龙,称赞其“清官第一”;皇八子胤禩出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太皇太后孝庄七十大寿;康熙帝东巡盛京谒陵,令皇太子胤礽随从;同年复起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准备攻台;下旨重修《太祖实录》,纂修《三朝圣训》《平定三逆方略》;派宁古塔将军萨布泰率军与雅克萨沙俄驻军对垒。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康熙帝在二月、九月两次临幸五台山;设立汉军火器营;开始第一次木兰围猎;设置黑龙江将军;台湾收复;同年,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出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第一次下旨纂修《大清会典》;宁古塔萨克素率兵包围雅克萨;康熙帝第一次南巡,开放海禁,视察黄河河工;拜谒明孝陵、孔庙;采纳施琅建议,在台湾台湾设府置县等,隶福建行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设置景山官学,训练内务府三旗闲散子弟;下旨修《政治典制》;令彭春等增援雅克萨城,沙俄约降,退守尼布楚;同年,皇十一子胤禌、皇十二子胤裪出生。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沙俄重新占领雅克萨;同年重修《太祖实录》完成,文华殿修建完成;下旨撰修《一统志》,不久清军围攻雅克萨。 沙俄彼得一世遣使议和,清廷撤军;同年,皇十三子胤祥出生。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下旨八旗都统、副都统轮番入值紫禁城;《明史》修成后,与明实录并存于世;太皇太后驾崩,康熙帝割辫服衰,居慈宁宫守灵。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制定宗室袭封年例;御史郭琇弹劾明珠、余国柱等结党,明珠、余国柱及其党余被罢免;蒙古喀尔喀部被准噶尔部噶尔丹攻破;为太皇太后上谥号孝庄文皇后;同年,皇十四子胤禵出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查验河工,祭大禹陵,再次拜谒明孝陵;颁行《孝经衍义》 册立佟国维之女贵妃佟氏为皇后,次日皇后驾崩,谥号孝懿仁皇后;派索额图与沙俄谈判,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下诏修三朝国史,《大清会典》修成;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禔为副将,恭亲王常宁为安远大将军;噶尔丹大败乌兰布通,清军获胜。
康熙三十年(1691年)
翻译《通鉴纲目》完成;蒙古喀尔喀部归附,康熙帝北巡,举行多伦会盟,设置蒙古旗制管理。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在玉泉山举行阅兵;下旨改玉泉山澄心园为静明园,召科尔沁亲王沙津入京,面授机宜,诱使噶尔丹深入。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准噶尔策旺阿拉布坦遣使入贡,向康熙报告使臣马迪被害及噶尔丹情报;同年,康熙下旨维修盛京,皇十五子允禑(xú)出生。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下旨撰修《渊鉴类函》,设立虎枪营;康熙亲临巡视京畿河堤;在丰泽园亲试翰林出身官员。 康熙帝下令求贤,徐元学、王鸿绪、高士奇等人受到提拔;同年,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去世。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下旨重建太和殿;并再次巡视京畿河工及海口运道,建海神庙;同年在南苑举行阅兵,皇十六子胤禄出生。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康熙帝下诏再次亲征噶尔丹,于西苑蕉园设内监官学,令太监读书,命皇太子胤礽监国;抚远大将军董鄂·费扬古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斩其妻阿奴,噶尔丹再次遣使投降;同年,皇十一子胤禌去世。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命皇太子胤礽监国,不久噶尔丹战败服毒自杀,漠北平定;下旨令宗室及满洲诸生参加乡试、会试,同年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郡王敦布多尔济,皇十七子胤礼出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康熙帝第三次巡幸五台山,命皇长子允禔、大学士伊桑阿祭金太祖、金世宗陵;封皇长子胤禔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俱为贝勒;赐名永定河,建河神庙;奉皇太后东巡塞外。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康熙帝第三次南巡启銮,巡视黄河大堤,在江宁举行阅兵,诚郡王胤祉母亲去世,因其不及百日剃发,被降为贝勒;再次视察永定河工程,令直郡王胤禔率领八旗将士协助修永定河堤;同年发生顺天乡试舞弊案。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康熙亲视永定河工程,并指示修河方略;皇太后六十万寿节;同年再次巡阅永定河。
康熙四十年(1701年)
应河道总督张鹏翮奏请,加封金龙四大王;允准御史张瑗奏请,派人毁魏忠贤墓;同年,皇十八子胤衸出生。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第四次巡幸五台山;下旨建造国子监、维修大禹陵;康熙帝第四次南巡行至德州时,皇太子胤礽生病,中途回銮; 同年,皇十九子胤禝出生。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适逢康熙五十岁万寿节,加恩赏赐百官;索额图挑唆皇太子胤礽自立,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于宗人府;同年,康熙再次巡幸塞外,并西巡山陕诸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下旨封淮河神为长源佑顺大淮之神,派遣侍卫拉锡察视黄河河源;赐四品典仪凌柱女钮祜禄氏为皇四子胤禛格格;并下旨撰修《佩文韵府》 。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古文渊鉴》撰成;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阅河,命选江南、浙江举、贡、生、监善书者入京修书;同年,江宁织造曹寅校刊《全唐诗》书成;国子监落成,康熙帝与罗马教廷发生冲突,下令禁教。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康熙帝北巡塞外,在热河建避暑山庄,作为每年秋狝驻跸行宫,下旨修《功臣传》。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其属下第巴桑结嘉措隐匿十六年不报,迫于局势,康熙只好默认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同年,皇二十子胤祎出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
康熙帝第六次南巡;北巡塞外,巡幸诸蒙古部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南岳庙、北镇庙重修完成;捕获明崇祯帝后裔朱三太子及其子斩首弃市;《清文鉴》《平定朔漠方略》撰修完成;康熙巡幸热河,第一次废皇太子胤礽,送京幽禁,皇八子胤禩谋求储君,被削去贝勒爵位;皇三子胤祉告皇长子胤禔魇镇皇太子,被削直郡王爵,幽禁;皇十三子胤祥因维护太子被一同幽禁。回京后不久,胤礽、胤祥获释。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复立胤礽为太子;为缓合父子矛盾,康熙册封皇三子胤祉诚亲王,皇四子胤禛雍亲王,皇五子胤祺恒亲王,皇七子胤祐淳郡王,皇十子胤䄉敦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俱为贝勒。于京西畅春园之北建圆明园,赐予皇四子胤禛居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皇太后七旬万寿,康熙传谕礼部隆重操办,下旨普免天下钱粮、撰修《满汉合壁清文鉴》《康熙字典》;第五次巡幸五台山。
康熙五十年(1711年)
视察通州河堤、运河河工,秋狝木兰,下旨令张鹏翮处置江南科场舞弊案。同年,皇四子胤禛第四子弘历(乾隆)、皇二十一子胤禧。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下旨内外大臣此后均以具折陈事、新增人口不加钱粮;皇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禁锢于咸安宫、皇十三子胤祥也再次被禁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康熙六十万寿节,举行第一次千叟宴。 下旨宗室凡被削籍者,子孙分别系红带、紫带,并在《玉牒》中载明、并诏修《律吕》诸书。 同年,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出生。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下旨修建地坛;命大学士、南书房翰林考定乐章,赐律吕、历法、算法三书共为一部,名《律历渊源》。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下旨贝勒胤禩、延寿,停食俸禄,康熙右手患疾不能写字,用左手朱批奏折;年底,停发皇八子胤禩爵俸,在京畿小汤山建汤山行宫。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准噶尔部噶尔丹之侄策旺阿拉布坦祸乱西藏;《康熙字典》完稿刊印;同年,皇二十四子胤秘出生。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周易折中》撰修完成,颁行学宫。策旺阿拉布坦遣将侵扰西藏,杀拉藏汗,囚禁六世达赖喇嘛;同年,皇太后驾崩;康熙帝下旨禁赴南洋贸易,赴东洋者照旧。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翰林院检讨朱天保违旨上疏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被康熙帝,斥责为不忠不孝之人,下令诛杀;谥皇太后为孝惠章皇后;下旨撰修《省方盛典》、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进军青海;命皇七子、皇十子、皇十二子分理正黄、正白、正蓝满蒙汉三旗事务。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确立功之臣退休后,其世职由子弟承袭,若无承袭之人,发放俸禄终养;学士蒋廷锡表呈进《皇舆全览图》;下旨,命抚远大将军胤禵驻师西宁、命蒙养斋举人王阑生修《正音韵图》。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册封新胡毕勒罕为六世达赖喇嘛;传诏抚远大将军胤禵次年返京;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为世子,以贝子赐俸;制定外藩朝觐标准。
康熙六十年(1721年)
康熙帝登基六十年,派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世子弘晟分祭永陵、福陵、昭陵。 大学士王掞、御史陶彝等十三人奏请建储,被治罪,发往军前效力;召抚远大将军胤禵返京。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康熙帝第二次举行千叟宴,并赋《千叟宴诗》,亲至皇四子胤禛邸园饮酒赏花,命将其第四子弘历养育宫中;十一月康熙帝生病,还驻畅春园。命皇四子胤禛代为祭天。不久康熙驾崩,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称雍正帝。
雍正继位后,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应诚亲王允祉奏请,将诸皇子名中胤改为允。
次月,雍正帝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并下诏制定太监官级。
康熙一生文治武功几乎做到了极致,但是晚年因立储而引发的九子夺嫡,皇子与大臣结党营私,致使朝政腐败。其多年的征伐、大兴土木,令国库空虚,导致雍正继位时国库之有区区不足八百万两,这是康熙一生的最大败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