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期间,江苏省京剧院、江苏省昆剧院相继推出了与梅兰芳有关的原创剧目。一部是以梅先生抗日时期蓄须明志为主题的京剧《梅兰芳·蓄须记》,主演特邀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京剧院著名老生傅希如,10月22日上演;另一部则是10月9日晚刚刚首演的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讲述了梅兰芳先生1913年首度闯荡上海滩时的故事,省昆当红小生施夏明主演。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形象首次被搬上故乡的戏曲舞台,且有京昆两种演绎,那么,主创人员如何解读这两个“梅兰芳”,演员又如何在台上塑造角色,昆虫记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且听主创们怎么说——

编剧篇(罗周VS罗周)

昆剧剧本为何选取梅兰芳少年往事作为创作主题?

昆剧编剧罗周:

当年梅郎唤醒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的少年。

接受京剧大师梅兰芳题材的戏剧创作于我来说是个大考验,以昆曲来演绎梅先生,对整个主创团队而言,也是一次大挑战。之所以迎难而上,一方面,是以我们创作的虔诚向梅先生致敬,也致敬他与昆曲的深厚渊源;另一方面,江苏是百戏之师昆曲的发源地,亦是梅兰芳先生的家乡,这个剧目,就像沿着时间之河回溯源头的一次相逢。 阅读了大量材料后,我发现梅先生在他的《舞台生活40年》书中特别谈到,第一次进上海滩演出是他生命中一个关键时刻,且这一时期也存在许多非常有戏剧性的素材。另外,史载梅先生平生仅返乡一回,即1956年他携家人至泰州祭祖并献演《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奇双会》《凤还巢》《宇宙锋》等梅派名剧。于是,《梅兰芳·当年梅郎》便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双线结构,以年方二十的梅兰芳初登上海滩为全剧核心,抚今追昔、歌生悼死。最打动我的,并非梅先生上海一炮而红的灿烂荣名,而是他走向那个舞台、伫立于那个舞台的跌宕起落。最终,所有的支持与猜忌,都化作前行的力量,使他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这样的谦逊、勇敢、昂扬、坚毅,是梅先生的少年时,也是每个人都有过的少年时,是哪怕行至千里之外,历经数十载风雨,都令人不敢忘怀的:我们心中,永远的少年。

京剧剧本为何采纳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

京剧编剧罗周:

蓄须明志是一种亮相,是艺术和人格对于战争的战胜。

昆剧剧本之后,泰州有关部门依然想做一部京剧《梅兰芳》,邀请我创作。我仍以梅先生1956年返乡祭祖演出为切入点,从史实、题旨、演员、戏剧性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选定了抗战时期梅先生蓄须明志的故事核心,架构戏剧,塑造人物,充实细节,完成了《梅兰芳·蓄须记》的剧本。 从内容上看,这是个抗战剧,但又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抗战剧,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战争背景下的坚守与抗争。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有他的祖国。我将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到梅先生内心两种真切的力量所形成的巨大张力上。一是在日军重重的威胁进逼下,先生坚持民族气节,绝迹舞台,另一方面,是要一个正值壮年的艺术家离开舞台,他有多么痛苦!梅先生的伟大,恰恰在于他不但没有因为痛苦而放弃、而让步,更以他的襟怀素养,以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他饱满强劲的艺术力量,战胜、超越了这种痛苦,成为更好的自己,走向他人生的艺术的新高度。 梅先生的蓄须不是权宜,而是抉择,不是闪躲,而是直面,是一次特殊的、精彩的亮相!是抗战时期全中国意志的亮相!它不但彰显了先生的气节,也显示出他对胜利的期许与信心!

导演篇(徐春兰vs童薇薇)

昆剧如何塑造京剧大师?

昆剧导演童薇薇:

实践证明,昆剧演绎梅兰芳另有一番味道。

同为戏曲人,梅兰芳是我十分崇敬的大师。记得我8岁时,曾由梅大师亲授过一整套《霸王别姬》的虞姬剑舞,因此,当接到执导昆剧《梅兰芳》的任务时,顿觉缘分奇妙。 昆剧演出现代戏,又是塑造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的确困难重重。在排练中,针对念白究竟用韵白还是京白,我们研究了很长时间。我希望这个戏中,念白更贴近生活一点。但考虑到昆曲这个古老剧种有特定的韵律和格律,所以最终确定,几位主演仍以韵白为主,其他角色则根据人物属性夹杂着用些方言进来,比如苏州话、上海话等。 在表演上,昆剧传统戏非常规范,逢歌必舞,身段动作须配合音乐唱腔。但现代戏不穿水袖也不着厚底,所以必须要做简化。我们根据人物性格、戏剧色彩,做了一些探索,在借鉴昆曲特有表现手段的同时,尽量靠近现代元素。比如梅兰芳和黄包车夫的那场对手戏就非常棒。从剧情看,迷茫踌躇中的梅兰芳,从底层人物身上找到了前行的动力;从表演上看,我们没有让真车上台,而借鉴了传统昆剧的虚拟手法,仅用一根麻绳、一盏油灯来指代黄包车,车行车止、转弯抹角完全靠演员的脚下功夫来表现。 省昆青年演员虽首次表演现代戏,但他们传统戏功底深厚,演绎人物时,可塑性很强。主演施夏明,戏里戏外,京昆转换,挑战很大。经过两个月的磨合,他已将人物的神采把握得八九不离十了。这次创排既是探索也是创新,昆曲在开拓一条新路,我觉得很好。

京剧塑造梅兰芳,易还是难?

京剧导演徐春兰:

难,很难,但再难都会迎头而上!

有位导演曾说,梅兰芳是无法轻易去塑造的,因为他是高山仰止的人物。大家都觉得很难,但如果这件事降临到你的头上,你也一定会去面对挑战。这里边蕴含着一种情感,他是我们戏曲界、京剧界最受崇拜、景仰的人物。就好像每个话剧演员都想演莎士比亚的剧一样,这已不是一种挑战,而是一种热爱和崇敬。 《梅兰芳·蓄须记》描写的是梅兰芳中年时的故事,因此京剧中以老生应工,但梅兰芳又是位旦角演员,无论念白还是台步、身段,都不能完全按照京剧老生的程式去表演,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显得非常关键。好在主演傅希如是个特别棒的京剧老生,他对度的拿捏恰到好处。比如第二场中,有一段梅兰芳对镜修面剃须的场景,作为一个男旦,梅先生很注重自己的容貌和仪表,而那个剃须修面的动作中,也暗含了梅兰芳当时十分复杂的内心世界,他是多么想上台唱戏,但在那样动荡的社会情势下,哪里有戏可唱呢,所以必须要忍。这里的表演,我告诉演员必须把动作放慢放柔,更多的身段要通过情绪带出来。 这个剧本有一处写得特别很好,它描述了梅兰芳一边作画,一边和日本青年歌舞伎艺术家中岛展开了艺术话题的交流,最终中岛被梅兰芳对艺术的态度所感化。这里的二度创作,我们在表演上把梅兰芳作画以及两人探讨交流的动作放大,甚至还设计了一群青衣以统一造型在舞台上呈现梅兰芳的艺术情怀,以达到将内在充分外化的效果。 看完全剧,你会明白,梅兰芳在隐忍躲避的同时,也有坚守和坚持,坚持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坚守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祖国。

主演篇(傅希如vs施夏明)

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京剧大师(京昆对话梅兰芳两剧种如何演绎同一个)(1)

昆剧主演施夏明

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的奋斗史。

如何理解剧中的梅大师?

19岁初进上海滩的梅兰芳,跟我们每个人一样,少年梅郎也遭遇过不自信,面对来自别人的质疑,他也迷茫过。重要的是,在经历迷茫之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拾信心。把曾经不拿手的东西,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一点点的练习,把它变成自己的拿手戏,并且展现在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赞誉。这就是《梅兰芳·当年梅郎》中所描写的梅先生。

最大的难点?

首先,作为一个昆曲小生演员,要饰演梅兰芳这样的京剧大师,又是唱旦角的,在现实中反差很大,第一次接触现代戏,没有了传统的水袖、厚底,挑战前所未有。表演上几乎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声腔方面,现代戏与传统戏也有很大差别。传统戏昆曲小生真假嗓结合,现代戏的台上念白,导演只有一个要求,“说人话”,就是要用平常生活中的语气加以舞台的表演节奏,用韵白表现出来,难度相当高。 此外,戏中戏部分,对我来说,不仅跨剧种,更是跨行当,也是一大挑战。虽说京昆不分家,但是京剧的发声方式、表演的拿捏,与昆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昆曲的声腔细腻婉转,而京剧的声腔要求嗓音通透明亮,保持在一个非常标准的发声位置上。为了学习到梅派唱腔的精髓,我上半年就向省京著名梅派弟子陈旭慧老师学习武家坡、宇宙锋等唱段,以及虞姬的剑舞。

最打动你的一句台词?

黄包车夫的一句话“难走的路,我走;别人不去的地方,我去”。由此,梅兰芳得到了启示:难唱的戏,我上;别人不唱,我唱。

自我感觉和梅兰芳最相似的地方?

大概是我的努力吧。(很谦虚地说)

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京剧大师(京昆对话梅兰芳两剧种如何演绎同一个)(2)

京剧主演傅希如

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梅先生为了民族气节,毅然蓄须明志,不给日本人唱戏。

如何理解并塑造梅大师?

这个戏中,我们把梅兰芳塑造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演员,而非革命斗士、革命家。梅兰芳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演员,他要顶住很多压力,有戏班子要养,有家人要保护,自己也面临生死抉择,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有彷徨迷茫甚至胆怯软弱。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最后能做出蓄须明志的举动,才令人感动,更有冲击力。

最大的难点?

难点在于对梅兰芳先生人物气质的把握。梅先生不同于传统京剧中的老生形象,没有任何现成的表演模式可以借鉴,他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同时他又是舞台上饰演女性的男旦,有不少同行给我提出各种建议,“千万不要演成大老粗”“不能太娘娘腔了”……因此,既不能过于娘娘腔,也不能太过粗放,找到中间点,把握好度很关键。好在徐春兰导演有不少方法,设计了很多身段,情感上的调度等等,非常准确地体现出梅兰芳先生的人物气质,使演员的舞台姿态、声腔念白,既不过于老生化,也不过于青衣化,就是梅兰芳这个人物。

最打动你的一句台词?

有句唱词,“梅兰芳坐也戏,卧也戏,写也戏,画也戏,笑也戏,演也戏,朝朝暮暮在梨园”,说明他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艺术,琢磨着艺术,从来没有离开过舞台。

自我感觉和梅兰芳最相似的地方?

性格有点像,比较温,不冲也不火爆,比较内敛。 文字:高利平 视频:实习生 王安琪、高利平

敬请关注:京昆对话《梅兰芳》主创分享会

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京剧大师(京昆对话梅兰芳两剧种如何演绎同一个)(3)

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京剧大师(京昆对话梅兰芳两剧种如何演绎同一个)(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