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中的奥匈帝国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存在。作为当时中欧最强大的国家,它却空有数量众多军队无法打赢哪怕一场战役。庞大的帝国疆土上无法形成合力,虚弱的巨人是对奥匈帝国最恰如其分的形容。

一战中奥匈帝国有多强(一战强国奥匈帝国为何昙花一现)(1)

这个坐拥67万平方公里领土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仅仅存在51年就分崩离析?它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在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的?奥匈帝国的覆灭真都归结于战争吗?

站在我们的视角,用我们的历史做参照,奥匈帝国的昙花一现,又有哪些原因呢?

一、欧洲最伟大王室的回光返照

要想了解奥匈帝国的前世今生,首先要了解哈布斯堡家族

在人类历史中有不少皇室家族,只不过大多数皇室家族无论疆域大小,都只统治一个国家。这点可以理解,毕竟皇帝国王不是钞票,做不到走到哪里都让人喜爱。一个国家的国王或者皇帝,如果想统治另一个国家。往往需要通过战争去实现才可以。

然而哈布斯堡家族是个例外,首先这个家族成员人均是国王皇帝。从公元6世纪开始,这个家族成员就开始在欧洲各国走马上任,除了他们的老家奥地利外,西班牙、葡萄牙、波西米亚、卡斯蒂亚甚至美洲的墨西哥!都曾有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当最高统治者的历史记载。

一战中奥匈帝国有多强(一战强国奥匈帝国为何昙花一现)(2)

哈布斯堡家族之所以能将如此多国家大权握在手中,靠的是欧洲所谓“皇室血统论”做支撑。这个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皇帝血统必须纯正!他的父母必须来自皇室家族!如果血统不纯正,无论多有能力也不能做皇帝!在这种理论影响下,多子多孙的哈布斯堡家族靠着皇室联姻,将自己血脉遍布全欧洲!只要血统论存在一天,哈布斯堡家族总会有人当皇帝,延续自己“皇帝专业户”的荣光。

一战中奥匈帝国有多强(一战强国奥匈帝国为何昙花一现)(3)

然而随着血统纯正论消亡,哈布斯堡家族也成为许多欧洲国家眼中,旧制度腐朽的象征。他们的家族成员被赶回奥地利老家,不得不在老家建立起奥地利帝国。在1848年匈牙利人闹革命被镇压后,哈布斯堡家族为了维系统治,不得不给匈牙利人高度自治权,奥地利皇帝虽然兼任匈牙利国王。但也只是名义上的联合而已。也就是说,奥匈帝国的由来从一开始就是欧洲旧制度产物。

国家虽然年轻,但心脏却和老人别无二致。此时的哈布斯堡家族已是回光返照,奥匈帝国注定不会长久。

二、外强中干庞大帝国,民族问题成解体主因

和人类历史上所有短命帝国一样,奥匈帝国从诞生之初就存在先天不足和一些隐忧没有解决。这个帝国外强中干,虽然在一战爆发时,奥匈帝国贵为欧洲五强之一,拥有欧洲第三的人口、世界第四军工制造,和知名度堪比克虏伯的斯柯达兵工厂。

但啥都不缺兵强马壮的奥匈帝国,还是输在根基不牢上。

一战中奥匈帝国有多强(一战强国奥匈帝国为何昙花一现)(4)

首先它的存在,建立在哈布斯堡家族在中欧地区多年积攒的威信上。这个传奇家族就发迹于多瑙河,他们高贵的血统和昔日荣光,成为奥地利人匈牙利人引以为傲的资本。也正是靠着江东父老的拥护,哈布斯堡家族才有了最后一片根据地。

从弗朗次一世开始,一直到弗朗次约瑟夫一世,历代君王都是靠个人魅力控制这个庞大帝国,而当这些极具个人魅力君王相继离去时,这个庞大帝国再也找不到主心骨和统一的理由,分崩离析也就此开始。

此外,民族问题也是奥匈帝国死穴。纵观人类历史,多民族国家维持国家凝聚力方法,无外乎宗教、制度和文化三种,而奥匈帝国由于建立时间短,始终没机会将三种方法付诸实践。到一战爆发时,奥匈帝国军队依然按照民族编组,同一民族士兵在一起打仗。各作战部队之间连最基本语言都不通,上战场只能各自为战。

一战中奥匈帝国有多强(一战强国奥匈帝国为何昙花一现)(5)

到一战中后期,奥匈帝国军队消耗殆尽,不得不将各民族士兵混编在一起。各民族间本身就存在嫌隙,部队内部内耗不断。加之奥匈帝国将国民按照民族划分等级!这就让民族矛盾更加尖锐。战场上内乱频发战斗力极其低下,很多时候协约国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奥匈帝国军队全部歼灭。因此在当时,除了意大利军队战斗力渣外,就数奥匈帝国战斗力渣。

随着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奥匈帝国也陷入到土崩瓦解的边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始作俑者奥匈帝国成为最大输家,国家内部的11个民族树倒猢狲散,纷纷宣布独立。

除了奥地利和匈牙利彻底分家外,捷克人、罗马尼亚人也纷纷成立自己国家。南部斯拉夫人成立联合王国,也就是南斯拉夫。

可正所谓有枪就是草头王!虽然这些新兴小国没多少军队,战斗力也非常一般。但彼此之间互相攻伐不断,今天人们口中的巴尔干火药桶,就是此时开始出现的。只是谁也没想到,中东欧一乱就是100多年!

三、帝国长寿原因各不相同,帝国短命原因逃不出这几点

作为一个只存在51年的短命帝国,很多军迷都认为,奥匈帝国是因为战争失败而消亡。但如果我们用中国历史做参照的话,就能看出,奥匈帝国的短命离不开三点原因。

第一缺乏增加国家凝聚力手段,一个多民族国家想存在下去,必须要有一套哲学理念做依托。比如各民族信奉同一种宗教。如果无法实现,就必须有其他哲学思想将各民族思想统一,比如我国古代王朝都将儒家思想,作为提升国家凝聚力手段,无论什么民族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帝国决策层。这种思想上的平等是国家凝聚的关键。

一战中奥匈帝国有多强(一战强国奥匈帝国为何昙花一现)(6)

第二没有统一语言文字做基础,拿我们国家来说,虽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语言,地方还有地方语系。但汉语和汉字才是基础,即便少数民族同胞也会说会写。语言文字的统一,让各民族之间都能了解彼此风俗习惯、历史和文化。而只有深入了解各民族行为习惯,才能做到互相尊重。

奥匈帝国就因为语言文字不统一,奥地利人一句你好,捷克人听到以为在骂他。这就让各民族之间因为无法沟通导致彼此之间出现不信任和隔阂。后知后觉的奥匈帝国掌权者,想用德语作为统一语系,但相关普及工作又无法展开,随着战争的爆发,这项工作又被抛在脑后。这才导致奥匈帝国最终崩溃。

一战中奥匈帝国有多强(一战强国奥匈帝国为何昙花一现)(7)

第三做不到民族平等,将人按照民族划分等级,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等级制度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印度还在使用,奥匈帝国一味地抬高奥地利人与匈牙利人地位待遇,而将斯拉夫人踩在脚下。这种愚蠢做法只能加深各民族之间矛盾,毕竟无论奥地利人还是斯拉夫人,都为奥匈帝国打仗理应得到平等待遇。

但奥匈帝国显然还沉浸在旧制度中难以自拔,他们的统治者以血统纯正自居。所以也用同样方法将国民进行分类,这种堪比元朝制度做法,在20世纪依然行不通,也不会得到国民认可。

也正是因为这三点原因,即便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笔者也敢断言奥匈帝国长久不了。中国有句老话:“胡虏无百年之运”,多民族国家想长久存在下去,只有融合这一条路可走。奥匈帝国统治者不懂这个道理,短命国运早已注定。

文/斜杠青年

参考资料:

1、《奥匈帝国的民族与民族关系治理》,高晓川

2、《联姻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兴亡》,袁灿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