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1)

2020年1月28日13时7分,武汉汉口火车站,平时周边车水马龙,现在难见一辆车。A06-A07版采写、摄影/新京报记者 许星星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2)

1月31日,京东物流宝丰配送站,42岁的尚黎明在管理站点的同时,兼顾搬运和运送医疗物资到医院的任务,每天工作超12小时。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3)

1月31日,硚口区宝丰二路,来武汉10年的魏先生一家回老家的计划搁浅后,大年初一就打开店铺在社区售卖新鲜蔬菜。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4)

1月31日,硚口区,宝丰街道宝地社区协管员张静正在为社区居民测量体温。除为居民测量体温,社区工作人员还会为公共区域消毒。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5)

2月1日凌晨,本该停驶的40岁公交车驾驶员袁建河为北京医疗队员提供摆渡车服务。每天往返于驻地和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病区。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6)

2月1日,蔡甸区,19岁的张先生来自荆州,便利店夜间鲜有人光顾,但因为这是距工地最近并还开门的便利店,他并没有松懈。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7)

1月29日,雷神山医院建筑工地,45岁的胡先生通宵值守在现场。据了解,胡先生的亲属也在医院坚守岗位。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8)

1月28日,蔡甸区,来自随州的包言保今年春节和妻子留守武汉,与孩子分隔两地。空荡荡的街道上,他执行着清扫任务。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9)

1月31日,江岸区同兴社区,出租车司机(从左至右:刘先生,45岁;肖先生,38岁;尹先生,33岁;王先生,45岁)为社区老人和非发热病人提供服务。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10)

1月31日,火神山医院建筑工地附近,警察24小时轮班,对工程车辆进行通行管理,确保道路畅通。中午,一名辅警站在路边解决午饭。

武汉的圆脸(武汉面孔)(11)

1月31日,40岁的肖昌文是一名货车司机,大年三十接到征求志愿者的通知后,便组织货车司机进行调配和运输,将物资送往各个医院。

九省通衢的繁华都市,如今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僵持:一边是救人如救火的紧急,医院排长队,医生连轴转;一边则是空旷的马路和暗下去的万家灯火。

但总有一些人,出现在空空荡荡的大街上。他们是这座城市庞大而病弱的躯体上,渺小的个体,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这座骤然减速的庞大城市,能够尽量维持着运转。

1月29日,45岁的胡先生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工地现场又度过了一晚。他的亲属是医生,此时还战斗在抗疫一线。而他则从医院开工那日开始,就出现在这里,见证着、参与着这所“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医院拔地而起。

原本想回家的魏先生一家,最终决定留在这座奋斗了十年的城市,并且从大年初一就打开店铺售卖新鲜蔬菜,让社区多了一分平日里常常被忽略的人间烟火气。

在江岸区,40岁的货车司机肖昌文大年三十也没休息,他接到征求志愿者的通知后,就在群内组织货车司机们,自发地将物流点的物资送往各个医院;而另一位公交车驾驶员袁建河则在线路停运之后,为北京医疗队员提供摆渡车服务,往返驻地和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病区,从白天一直摆渡到深夜。

他们是这个城市默默的守护者。像他们一样的平凡市民还有很多。

城市和它的人民在静默中等待疫情拐点的来临,在此之前,等待将是漫长的、惶恐的,但微小的守护汇聚在一起,就成了点燃希望的烛火,维护着这座江城的活力,等待着江河血脉重新沸腾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