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股市的主旋律就是两个字:『震荡!』
港股在震荡、美股在震荡、A股也在震荡。就拿今天来说,上午一片绿油油的,下午就给你V起来了,现在的市场,抓不住主线是真的。
最近总有人问我:『老K,现在如果要买宽基相关的ETF,买哪个好?』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因为在我的理解里,现在比较有投资价值的宽基无外乎那几个:中证500、沪深300、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
今天就以这个为话题,说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先来说一下300和500的主要差异:』
简单点来说沪深300主要指的是两市市值最大的前300只股票,且主要是主板和深圳的蓝筹股,小盘股基本没有。
而中证500主要指的是市值排在沪深300之后的500只股票,也就是第301-800名的股票。
这里一般中证500指数代表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小盘指数,有中盘也有小盘。
所以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两者是没有什么成分重叠的。
不过有时也不排除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某种动态轮动的关系。
- 例如沪深300中某些市值下降的公司有可能跌落到中证500中,而中证500中市值变大的公司也有可能上升到沪深300中。
对了说到这我记得之前还有人问过,『沪深300为什么不叫中证300?』
其实中证500的中证和沪深300的沪深,它的范围是一样的,都涵盖了市面上两家主要交易所。
只不过因为沪深300这只指数成立的比较早,所以它的命名很独特叫沪深300, 而没有叫中证300。
后面你会发现其他一些指数都叫中证多少,唯独沪深300比较例外。
『至于目前市场到底是买300好还是500好?』
如果单从目前估值来看的话,中证500近5年17.84的估值、沪深300近5年12.44的估值,但是中证500的安全边际要更高。
不过由于中证500的持仓中包含了很多类似能源、原材料等周期股,所以目前中证500看似便宜的PE里其实也存在着过于低估的假象。
我们之前也说过,对于强周期板块来说,估值的参考性比较低,往往很多时候具有迷惑性。
这点著名麦哲伦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曾提到过:『不要在周期性行业业绩喜人的时候去布局,那是低估的陷阱。』
这是因为强周期到来时,由于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企业的利润就会大幅增加,从而拉低了估值。
- 举个例子,假设企业现在的股价是10块,企业利润是2块,那么估值就是5倍。3个月后,企业股价涨到了15块,但利润增加到了5块,估值就降低到了3倍。(PE就是市盈率=市价/收益。)
所以其实对于强周期板块,你会发现后续一旦周期结束,很可能就会出现股价在跌,估值在涨的背离现象。
不过虽然目前中证500确实存在着估值失真的现象,但是按照目前行情来看,修正后的中证500虽没有这么低估,但也是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这里特意提出来只不过是想提醒大家,在当下选择板块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味的盯着估值以偏概全。
如果我们回归到成分股分析上来看,中证500是包含顺周期(非金融板块)最多的行业。
它的特点是制造业多,所以资产周转率高,对经济环境、资金环境的变化很敏感,估值弹性很高。
而沪深300除了金融股,还有大量的喝酒吃药等逆周期。
它的特点是头部企业多,所以长期盈利较稳,受经济环境、资金面变化的影响较小,估值波动也小。
我们说在价值周期中,金融、消费板块表现往往要优于其他板块,所以个人觉得你要是追求稳健收益,或认为今年经济形势一般,难有亮点的,可以考虑选择『沪深300相关的指数增强ETF』,这类产品的收益确定性强,但弹性比较小。
反之的话,就可以考虑买入『中证500相关的指数增强ETF。』
接下来就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了。
目前主流“50系列”宽基指数共有3个:上证50、富时中国A50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
上证50代表的是上海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家公司、富时中国A50代表的是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是优选50个可通过陆股通投资的大市值股票为成分股。
在此前的文章中,老K曾仔细地分析过这个指数,它的最大亮点就是聚焦中国优质的核心资产,行业分布均衡,中长期历史业绩稳健,成长性和盈利性稳定。
而且,现在这个指数的估值也不高,11.32倍,安全边际还可以。
而且,老K看到,跟踪这个指数的『MSCI中国A50ETF的联接基金(A/C类 014528/014529)』今天正式开放申赎,也为投资者当下低位补仓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工具。
这也意味着,到此,汇添富基金做到了对这个指数的场内『MSCI中国A50ETF,交易代码560050』和场外『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联接,A/C类 014528/014529』的双覆盖。
对于想要投资中国优质核心资产,并且想要进行行业分散投资的小伙伴,其实可以关注一下。
当然,市场先生有时候就是个疯子,存在极度悲观或乐观的情况。而我们的一些假设,也存在偏差的可能性,所以大家在投资的时候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既要着眼于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