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与相关人员下基层了解情况。 □本报记者 赵芳 喻梅 谢勇勇
罗多森林茂密,是天然的“氧吧”。
清晨,3000多只桃花鸡从蓝色 “小别墅”里钻出来,在松林里悠闲觅食散步。突然,一阵话语声打破了松林的静谧……
“产业发展靠技术,但技术入股是给工资呢,还是以‘三变’模式按占比分红?”
“我们也遇到这种情况,能不能建立一个技术基金?”
“有些技术可以量化,有的则要看潜在价值……”
林中的说话声,忽而七嘴八舌,忽而窃窃私语,一会儿声音突然抬高了八度,又似在争执。就像一场“头脑风暴”,在激烈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声音最大的要数“黄家三兄弟”,还有营盘乡 “90后”副乡长黄琪、罗多村村主任詹明文。
“黄家三兄弟”何许人也?
大哥黄坤,35岁,市委组织部选派到盘县刘官街道高官村的驻村干部;
二哥黄照勇,31岁,盘县宏财公司选派到盘县大山镇古德村的“第一书记”;
三弟黄亚祥,29岁,市委办选派到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的“第一书记”。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黄家三兄弟主动请缨,和56岁的父亲肩并肩,演绎一出“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的感人故事。父亲经常在电话中告诫三兄弟:“多和农民亲近,多干实事,少放空炮!”
这次三兄弟齐聚罗多“论剑”,一来是两个哥哥想到这个省领导的挂钩扶贫点“侦察”情况,学习借鉴;二来是有点“小私心”——看看全家人最钟爱的老幺、三弟黄亚祥。老三好久没有回家了,他的孩子刚出生还未满月。
车在罗多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爬行,跟随三弟参观完“桃花鸡”养殖等项目后,两个哥哥满肚子的话想一吐为快。
“罗多村1018户、3756人,贫困户有468户、1370人,贫困发生率为36.5%,高于全省平均值。”老三亚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亚祥说:“我们的发展思路就是长短相连,以短养长。短,就是发展短、平、快的产业,比如养殖桃花鸡和牛,种植小黄姜、枇杷等;长,就是依靠北盘江、乌蒙大地缝、悠然山居等景区景点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实现老百姓持续增收。”
二哥照勇频频点头,但是仍不客气地“批评”老三,“鸡龙公路在建,在罗多境内11公里,为什么不成立劳务公司,让村民就地打工,增加收入呢?”大哥黄坤立即表示赞同。
比照古德村的脱贫攻坚路径,老二照勇认为产业扶贫是“牛鼻子”。
“产业布局很关键。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要相互补充。比如,古德在抓好刺梨产业的同时,还利用优势发展水产养殖,借助合作社这个平台,用好‘三变’这张‘王牌’,再把电商搞起来,好日子不就来了吗?去年古德人均纯收入7800元,今年可以达到8100元……”黄照勇信心满满。
老大黄坤最后发言,“老二、老三都来‘实’的,那我就来点‘虚’的吧!我说的‘虚’不是不干事哦,是要抓好基层党建,以党建促发展……”
黄坤说,基层党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未来几年,高官村将围绕‘五个一’,即建强一个堡垒,建立完善一套机制,聚集一批能人,培育一批‘富人’,教育一批‘后进’,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大众参与、全民监督实现管理的立体化;通过空中远程教育、地上文化广场、隐形微信QQ群,达到教育培训的立体化;通过空中养蜂、林下种植、水里养鱼,中间连接合作社,推动产业的立体化,最终打造高官村脱贫致富的‘铁三角’!”
一旁观战许久的“216”水城战区营盘乡决战工作队队长潘方红,点评了黄家三兄弟的“大比武”。他说,老大成熟干练、老二头脑灵活、老三思路清晰,“通过这场‘比武’,我们很受启发,学到了很多东西!”
“老三,我可是帮理不帮亲啊!不怕你两个哥哥生气,罗多有着他们没有的后发优势,只要找准路径,一定能干出名堂来!”
下午时分,“罗多论剑”暂告段落。三兄弟依依不舍相约,下一次比武“擂台”将摆在古德村。
又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记者手记
黄家三兄弟“大比武”比出了什么?
天大地大,扶贫最大。跟着黄家三兄弟,参加了营盘“大比武”,我们越看越受启发,越看越受鼓舞,越看越有信心。
黄家三兄弟很普通。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千千万万名驻村干部深深扎根基层,用心用情用力,向贫困发起猛攻的“片段”和“缩影”;
黄家三兄弟并不普通。他们从农村走出来,又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大战场”“大考场”,一家四口父子齐上阵,放弃了小家的安宁,体现出他们热爱“大家”,努力改变家乡贫困状况的强烈责任担当;折射出他们“敢叫日月换新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和胆魄;反映出他们把脱贫攻坚当成一份事业,发挥聪明才智,从实际出发,找准脱贫攻坚路径方法的大胆创新和创造精神。
脱贫攻坚不是“独角戏”,而是“集体舞”。黄家三兄弟的营盘“大比武”,并不是比输赢、比得失、比荣誉,而是比工作、比奉献、争一流,通过相互交流切磋,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超越,使老百姓有真正的获得感。
“春季攻势”已经告捷,但脱贫攻坚却永远在路上。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脱贫攻坚战一定会打赢,同步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