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东最古老的县份之一,秦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定揭(揭扬戍),属南海郡,西汉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

王莽代汉后,改揭阳为南海亭,隶属交州(今广州)。东汉复称揭阳县,隶属南海郡。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从南海郡分设东官郡,析揭阳县为海阳县、海宁县、潮阳县和绥安县,隶属东官郡。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割海阳县之永宁、崇义二乡和延德乡之龙溪、鮀江、鳄浦、蓬州四都复置揭阳县。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并入海阳县。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析海阳县复置揭阳县,隶属潮州。绍兴十年(1140年)建县治于玉滘村(今榕城区),揭阳县建制自此至1991年12月不变。即今揭阳市已有八百余年历史!

揭阳市地标:揭阳楼、进贤门!

揭阳楼旧址于今潮州市笔架山韩文公祠内,后迁建于潮州城南门,可惜今已不复存在,为缅怀先人,追求历史根源,2010年揭阳楼复建于今揭阳市榕城区!

唐•韩愈詩《别赵子》中云:“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馀。”

此处“揭阳”意指“潮州”!

有时可能会听到或看到“揭阳郡”一词作为揭阳历史上的重要根源,但历史上并无揭阳郡,后发现估计是借鉴了古人梅尧臣《送胡都官知潮州》诗中的“自昔揭阳郡,刺史推韩侯”从而得到“揭阳郡”一说。。

而在钱冶《和金城山诗》中的“高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许彦先《题金山见远亭》诗中的“山上危亭薙草茅,揭阳州望极南交”等等诗歌里的“揭阳”“揭阳郡”“揭阳城”“揭阳州”指的都是当时的潮州,而非秦汉时所建的揭阳或两宋之交所建的揭阳。

汕头市与省直辖副地级市潮州市于1991年重新调整行政规划,潮州市升为地级市,而汕头拆分为汕头市揭阳市,自此粤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在历史文化的问题上近年来却争论不休,一千多两千年来同祖同宗同源的潮州文化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揭阳市认为“揭阳”是粤东地区最早建制的行政单位,理应是“揭阳”!潮州市认为既然沿用千年“潮州”之名,就有这个责任跟义务传承维护弘扬好“潮州文化”,而汕头市则认为时代变迁,汕头市凭借天然港口且是经济特区占据粤东一席之地!必须采用“潮汕”新的叫法,这样才能更好整合粤东三市!想法是好的,其实无疑是馊主意!

什么是文化?

据曾楚楠老先生言:辞书对文化的释义为:“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大概涵盖三个方面:意识形态、生活行为方式、物化的精神产品!

在词义上对文化的定义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也就是说虽“揭阳”之名出现最早,但时至今日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隋唐之后形成的,历朝历代祖祖辈辈潮州人历经千辛万苦一点一滴流传至今而形成本区域族群特有的民系文化理念!并非叫个名改个字就是文化!

“潮汕”一词最早见于1883年洋关关文,至今仅一百余年,即是说潮汕文化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形成传统文化,那么又如何在短时间内自成一系甚至顶替固有文化,唯一的做法就是杜撰故事,通过各种途径让民众接受,打入潜意识而形成所谓的民间约定俗成!再通过这所谓的民间约定俗成进而名正言顺的成为当代的“潮汕文化”!

历史上在汉之前有夏商周秦等王朝,汉之后有隋唐宋元明清等皇朝,可偏偏如今身份证写的是汉族,人称汉人,讲的话叫汉语,写的字叫汉字,为何?

占据有利地形凭借天然港口崛起是必然的,但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却反其道而行强行推广“潮汕论”是无视海内外各地潮人间的信仰跟团结!是无视潮人先辈的辛苦结晶!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藐视!

正视历史!尊重先人!是为人之本!正统文化是否得以沿续是民系民族之根之魂!

支持大汕头发展经济及各市间的和平相处!但反对“潮汕”论的莫须有!更何况“潮汕”是洋关遗留产物,并不适合用于文化民系语种等!

有趣的是有的人认为“潮汕文化”是潮州市文化 汕头市文化 揭阳市文化的总称,甚至有潮汕论者认为潮汕文化涵盖潮州文化。。等等诸如类似的话题深究其本质,只会闹笑话!

既然“揭阳”之名是秦置揭,汉置揭阳县,宋复置揭阳县至今八百余年,历史文化底蕴是有的,虽然祖辈都是潮州人的身份,受“潮汕”论的影响已逐渐切割对祖上的认可,潮州市到汕头市的路叫潮汕公路,潮州市到汕头市的桥叫潮汕大桥!潮汕机场叫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富有地方特色的普宁英歌舞潮阳英歌舞却叫潮汕英歌舞,澄海狮头鹅叫潮汕狮头鹅等等,强行用“潮汕”之名覆盖扼杀当地文化特色,是最愚蠢的做法!

潮州市得以沿续“潮州”命脉,更应该要有自信维护弘扬好千年的潮州文化,莫因“潮汕论”而自我局限自我否定!

当然不排除有接受“潮汕”的,犹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怕上火”等等朗朗上口早已打入潜意识的广告语!要么就人云亦云听来的,不了解“潮汕”背后的实则意思是什么。。

话说回来,揭阳市又称“水出葫芦”、“水上莲花”,素有“国画之乡”、“小戏之乡”、“龙舟之乡”、“华侨之乡”、“亚洲玉都”之美称!

而揭阳进贤门是全国唯一的城门、城楼、亭台三合一的单体建筑,是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2016年1月,广东省政府批准并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进贤门的建设与揭阳文化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贤门因通抵学宫,有增进贤士之意,故名“进贤门”。

揭阳虽地处南蛮之地,但却有“海滨邹鲁”之美誉,自南宋置县以来,科举蝉联,乡贤滚滚相望,揭阳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进士的有一百多人。为了使这个地方文运连旺不衰,明代天启元年(1621),时任知县曾应瑞应乡贤郭之奇、黄奇遇的请求,在古榕城的北门和东门之间增辟了进贤门。

又如潮州八贤纪念馆位于山清水秀的揭阳市区黄岐山南麓凤内水库北面,是为纪念唐宋时期潮州历史上出现的8位先贤赵德、许申、吴复古、林巽、卢侗、刘允、张夔、王大宝(史称“前八贤”,“后八贤”为明代的林大钦、翁万达、肖端蒙、黄奇遇、郭之奇、许国佐、罗万杰、林大春)而建设的!

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

三山国王庙、双峰寺、关帝庙、禁城、城隍庙、丁日昌故居、文昌阁、南岩古寺等等名胜古迹!

部分资料参照网络

广东揭阳市揭阳县(粤东揭阳)(1)

广东揭阳市揭阳县(粤东揭阳)(2)

广东揭阳市揭阳县(粤东揭阳)(3)

广东揭阳市揭阳县(粤东揭阳)(4)

广东揭阳市揭阳县(粤东揭阳)(5)

广东揭阳市揭阳县(粤东揭阳)(6)

广东揭阳市揭阳县(粤东揭阳)(7)

广东揭阳市揭阳县(粤东揭阳)(8)

广东揭阳市揭阳县(粤东揭阳)(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