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清宫剧,我们可以看到,后宫各级妃子们,不断勾心斗角,想当皇后,母仪天下,仅仅是因为皇后地位尊崇吗?清朝十位皇帝,虽然能力有大小,却并没有昏聩之君,是否与皇后的特权有关系呢?

皇后是三宫六院之首,天下之母,那与皇帝的其他普通嫔妃自然多了一些特权,这里说4个比较典型的。

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清宫皇后4大特权)(1)

称呼

在许多清宫剧中,太监宫女对选秀女称“小主”,而对有封号在身的妃嫔,哪就是比较低等级的答应,也称“主子”。这是错的,是影视剧的误导。“主子”这个称呼,是皇后的专称,是寓意皇后与皇帝一样是天下之主的意思。

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珍妃。与光绪天天如胶似漆,恩爱非常,可以说是整个后宫妃嫔中最得势的女子。而且入宫前期,就连慈禧也很喜欢珍妃,连一些庆祝或祭祀大典也是由珍妃出席,而不是当时的隆裕皇后。

在《宫女谈往录》中,记载,宫女太监对珍妃的称呼,也只是“珍小主”,没人敢称其为“主子”,毕竟珍妃再得宠也不是皇后,享用不了“主子”这个至尊称号。

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清宫皇后4大特权)(2)

侍寝

皇帝想宠幸哪个妃子,就会翻敬事房太监递上的,写有嫔妃封号的牌子。嫔妃就会来到皇帝居住的养心殿,等候临幸。养心殿有候寝殿,里面有6个围房。这6个围房就是妃嫔们等待侍奉的地方。完事之后,嫔妃不能在养心殿过夜,因为宫门已关,回不了自己的寝宫,只能在房间里凑合一夜。

至于嫔妃在被翻了牌子之后,是不是一丝不挂,被棉被裹着,被太监抬进养心殿。这个并没有记载,大多是野史或艺术作品的猜测。

皇后侍寝就有特权了。每个月都会有固定几天,而不用皇帝翻牌子。而且皇后可以全夜陪着皇帝,这是其他妃嫔羡慕不来的。

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清宫皇后4大特权)(3)

宝玺

皇后被册封之后,皇后之宝玺,就会放到皇后宫中。当皇后对后宫中某个人或某件事有看法时,就会把宝玺印盖在《中宫谏表》上。就算皇帝有异议,想袒护某人,或者想更改处置,都没有这个权限更改。咸丰见慈禧被杖责,不敢露面,这个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清宫皇后4大特权)(4)

祖训

相当于皇后手中的“尚方宝剑”。皇后可以拿着祖训,训斥皇帝。

《清稗类钞》记载,慈禧当时还是“兰贵人”,刚为咸丰生了儿子,很得咸丰宠爱。常常在慈禧储秀宫过夜,甚至多有不去上朝听政的事。

一日,大清早,在储秀宫睡得正香的咸丰,被人叫起,说皇后叫皇帝起来听训。被打扰清梦的咸丰帝起床气挺大,怒气冲冲的出来,见慈安跪在地上,手中高举清朝祖训的绢布,咸丰帝硬生生把火压了下去,立马说软话,皇后,你这是何必呢,我立马去上朝。咸丰一会儿都不敢多留,急忙去上朝了。

也无心听政的咸丰,匆匆结束上朝,立马就往皇后的坤宁宫赶。他心里担心慈禧受罚啊。当然慈安那时还不是慈安太后,慈禧也不是慈禧太后,为方便理解,权且这么称呼。

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清宫皇后4大特权)(5)

赶到坤宁宫,咸丰见慈禧跪在地上,哭哭啼啼。慈安一脸义正言辞,大声呵责,不时还让人打慈禧板子,咸丰见如此情况,不敢上前,缓缓退了出来,撤了。

清祖训有规,子孙不得贪恋女色而荒废政事。这本是皇帝的错,可是妃嫔不加规劝,那就是后妃的错啦。咸丰与慈禧夜夜笙歌,甚至都不上朝,慈安也正是借此条祖训,惩戒慈禧。

咸丰自然知道这条祖训,自己就算是皇帝也不敢与自己老祖宗对抗啊。只能避而不见,权当不知道慈禧被罚。

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清宫皇后4大特权)(6)

皇后的特权,实则是彰显皇后地位与权力的象征,不仅仅是对皇后个人,同时也是对国家有利的。权力变得绝对,不见得是好事,晚清时期,慈禧拥有绝对的权力,皇帝成为摆设,大臣成为附庸,晚清的境地变得如何呢,割地赔款的条约,民怨四起的起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经济凋敝不堪,或许就是少一个能够制约慈禧权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