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您一定想笑,这宦官和太监指的是男人?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中咱们称呼那些阉人不都是太监么(相比而言宦官还算是比较文雅的称呼了),怎么骂宦官最过瘾?就是星爷在《九品芝麻官》里的那一句:死太监!可见这宦官和太监明显指的就是指的这些阉人嘛!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1)

别的不说,就是去搜一下《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宦官的解释如下: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连字典都这样描述不是更印证了这种说法,宦官和太监怎么可能是形容正常人?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2)

咱们再稍微歪个楼,既然宦官和太监等同,那历史上有没有“女太监”这么一说呢?我也翻阅过不少资料,有的文章是这样定义女太监:皇宫中除了男太监外是有女太监的,想成为男太监要进行物理阉割,去除生殖器官,而女太监,同样要通过特殊处理,而且这种行为特别残忍,据说是给女子麻醉后用木棍敲击她们的腹部,重复多次保证女子的子宫脱落,这样就可以去除其生殖能力成为女官。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3)

这种说法有很大问题,首先历史上著名的女官并不少(比如班昭、上官婉儿等)但我翻遍了史书也没找到当女官之前还要经历还有如此步骤。不过这种锤女子小腹的行为历史上确实有,但对象并不是宫女,而且犯了罪的女犯,官府把这种刑罚称之为“幽闭”,王夫之曾在《识少录》中提到的:“男子去势,女子幽闭。”就是指这个。但这和女官没什么关系,更不用说是伺候皇帝的“女太监”了。可见女太监就是女子同样进行阉割这种说法纯粹是以讹传讹。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4)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宦官和太监是形容正常人的?宦官和太监是一个意思么?女子可以当太监么?

首先回答您第一个问题:宦官和太监都是形容正常人的,其次宦官不是太监,女子不但可以当太监,成年男子,老头,小孩儿,老妇人等等所有人都可以当太监。

任何人都能当太监,这是什么意思?咱们一个一个来解释。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5)

首先解释阉人这个词,早在西周时期咱们老祖宗就已经熟练的掌握了阉割技巧......《周礼·天官冢宰》中就记载:“奄,精气闭藏者,今谓之宦人。”后因奄人多承担看守宫门之类的职役,故“奄”加“门”而为“阉”。所以《说文解字》云:“阉,门竖也,宫中奄昏闭门者。”也就是说被这些家伙和正常男人不同,所以一般在王室负责苦力活和看大门,所以称呼上由奄人变成了阉人,春秋战国时期阉人也被称为寺人(《古文观止》里就有一个著名的阉人:寺人披,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

而宦官呢?根据唐代的典志体史书《通典·职官九·内侍省》解释“宦官”也是天上的星宿(和梁山好汉们一样):“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所以您不要小看了宦官这个词,他们也是天上的星星下凡!由于这些小星星常常伴随着在帝星旁边,所以用宦这个字来形容皇帝身边亲近的人,君主身边之人被统一称为宦。

您听出点啥问题来没?在君主身边的阉人当然被称为宦官,但这宦官可不一定是阉人,咱们这些正常的普通男人照样可以当宦官!(只要你经常伴随在皇帝身边即可)所以在《史记》里还记载了赵高这货身为宦官还有女婿,可见他也未必是阉人。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6)

到了东汉建立以后对宦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所以自东汉以后宦官就成为阉人的专用名词,从此以后宦官全部由阉人充当。所以您如果穿越到东汉之前听到有人当了宦官千万别大惊小怪,那时候的宦官和现在的公务员类似,能陪伴在君主身边那这前途也不可限量啊。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7)

太监呢?首先太监中的“监”字意思是考察、监督。在黄帝时期设立了“大监”一职,责任是负责“监于万国”——“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隋炀帝之后政府机构统一被称为监,您就比如说咱们都很熟悉的国子监啦、长秋监啦等等。太监这个词出现在唐末,最早的意思是负责工程的监工(这和它的字面意思很是类似),不过这就和咱们现在普遍认为的概念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8)

《续文献通考·职官考六》中记载,辽代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皆设有“太监”,负责监督和检查。可见最早的太监没有任何贬义,不但是正经的朝廷官员,甚至职能和御史还很类似。

这一时期不但辽国设有太监一职,包括北宋和金或多或少都有借鉴,等到元朝建立后把辽的太监制度发扬光大,在所有的职能部门都设置了太监,并且还详细规定了太监的人数,比如说章佩监有太监四员,典用监、典牧监、秘书监、度支监、中尚监各有太监二员。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9)

所以一直到元代,太监一词代表的都是朝廷部门的官员(除了极少部门的太监由宦官充当——“至元十五年置尚用监,二十年罢,二十四年改置中尚监,……至大元年升为院,四年复为监,参用宦者三人。”),他们与其他部门的官吏一样都是健全的正常人。

更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能当太监都得是世家大族名臣之后,你要是家里没点背景人家还让你当呢!“元秘书监…至元九年置,其监、丞皆用大臣奏荐选世家名臣子弟为之。”

比如说《元史·许国枕传》记载“每外国使至,必命(许国枕)与之语,辞理明辨,莫不倾服。改尚医太监。”许扆乃是元朝的名臣,他当时在朝廷担任礼部尚书,随后又成为了“尚医太监”,堂堂的礼部尚书三品官当然不可能是个被阉割之人!可见这时候的太监算得上是朝廷的高官,宦官这种不入流的小角色根本就没法比!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10)

除了正常男人可以当太监,历史上也有女性充当太监的记载,比如说北魏正光元年十月的《刘阿素墓志》就写到了“大魏正光元年,岁在庚子,魏宫内大监刘阿素墓志铭。监讳字阿素,齐州太原人也。”这个叫刘阿素的女子曾经在北魏宫廷中当过大监。这也印证了我在上文提到的那句话,甭管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只要皇帝愿意,都可以当太监。

那么太监究竟是怎么变成咱们现在经常说的这个意思呢?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11)

这就要从明清时期开始讲了。明朝设置了庞大的由十二监、四司、八局组成的二十四衙门。这二十四衙门中都设有掌印太监这个职务,而这个职务普遍由宦官来担任,所以您看,这时候的太监逐渐的就和宦官靠拢了。太监一定是宦官,但宦官可不都是太监(因为太监已经从官员变成了负责监督管理的宦官头子,属于高级宦官),一般的宦官可是没资格称之为太监。想当太监,看看人家郑和,《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初事燕王于落邸,从起兵有功,累报太监”先去立军功再说吧!

宦官和太监有哪些区别(古代宦官和太监原本都是正常男人)(12)

而太监真正和宦官等同一体则出现在清朝时期,清顺治十一年,成立十三衙门掌宫中事,只要是在十三衙门里做事的,甭管你官大官小,年轻年老,统一都被称为太监,自此以后宦官就和太监混为一谈了。

可见太监、宦官这些词都是在特定的时期有着特定的意思,您可千万别不看时代背景就直接下了个死定义,那古代那些当太监的老兄不就冤死了!

作者:胡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