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含‬光‬

前段时间看到宝庆府是宋朝“直辖市”的提法,在诸多文章显示宋朝的知府、知州只相当于现在市一级行政品级的前况下,这个提法让人耳目一新,细细品味确实是有道理。

宋朝王爷府面积(宋朝的府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吗)(1)

宋朝四大名府

一、府和州是宋朝的一级行政单位。

淳化5年(994年),正式废道,改为路制;至道三年(997年),始定天下为15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西川路和峡路。后来又增加到十八路。

不禁要问,府、州上面还有路啊,怎么府、州就是一级行政单位呢?这是因为:虽然路下面是府和州,但是,不是行政单位,各路没有配置相应的行政体系,更没有路一级的行政长官。

也就是说,宋朝路只是地域的划分,不是行政划分。和现在的华北地区,华中地区等称呼差不多。你听说过有设华北地区区长的吗?没有。同理,宋朝的路没有行政长官,有的话也只是一个虚职,权力比州还小。所以说宋朝的府和州是和现在的省平级的。州与县构成了宋代地方政府的基本框架。

宋朝王爷府面积(宋朝的府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吗)(2)

开封府

二、府和州的区别

州是常设行政单位,每个区域(古称路)都有州,和省一样,北宋初,设州297个。神宗熙宁八年(1075),减为242个。比较重要的地方才会专门设立府,北宋最多时共有府 34,其中为京府 4,次府即普通府30 。南宋时,共设 42 府,这个数量相对来说又多了些。

府和州,虽然看起来地位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从历史中可以得知府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主要是当时国都陪读或者是皇帝诞生的地方居住过的,或者是巡游过的地方,统统改成了府,或者是政治经济比较重要的地方也都是府,由此看出,府的重要性可比州高得多。

宋代的著名的一些地方或者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府,比如宋代的四大名府。东京开封府是全国的首都、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这些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起着带头作用,加快带动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可以说用处是极大的。

宋代的州和府虽然在行政地位上没有什么区别,因为管辖的都差不多,可是深层次的经济文化方面却有地位上的不同。按照唐朝建立府的初衷,是将京畿重地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地区设置为“府”,而较为次要的都是“州”,宋朝沿袭了唐朝的建制,但是宋朝府、州差不多平级,府的官员配置等级自然要高于州的官员配置。

宋朝王爷府面积(宋朝的府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吗)(3)

宋朝官员

三、“府”的行政长官品级比较大,与现在的省级相当。

比如,许多担任宋朝朝廷重要官员都是直接从知府、知州的位置升到朝廷做重要官职,或从朝廷直接调任做知府、知州,人们熟悉的宋朝官员如包拯、晏殊。宋朝的知府,分大小州府等级,最大是首都开封府知府(包公),3品,然后是大的州府如山东济州府,山西太原府等,这些大州府知府在4--5品左右。其余小的州郡叫知州从5品以下。很明显府官员的品级比州官员品级要高一些。

根据2019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2020年3月3日发布的《公务员职务、职级与级别管理办法》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二十四级干部,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即,国、省、厅、县、乡,五个层次二十四级。

宋朝分成九个品次,每个品次依然是大小不同的官职,与“二十四级”类似。那么依次对应是,一、二品(国),三、四品(省),五、六品(厅),七、八品(县),九品(乡)。

包公以三品任开封知府;比如宋理宗赵昀登基,以自己的年号宝庆把邵州升为宝庆府,并任命族亲赵粤为宝庆府知府;在政治上,因为各府直隶朝廷,知府除了权力比较广泛,而且有权直接向朝廷奏事。可见当时“府”的重要性。根据宋朝的知府行政级别及官职品级与现代官级对比,是足以相当于现在的省级了。

总之,宋朝的“府”是由朝廷直接管辖的,并且其地位与作用还要高于直管的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