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1)

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赵新月纵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3集)

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 ——赵新月纵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3集) 文/赵新月

(本文发表于《燕赵晚报》)

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2)

上图:1980年,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买过的黑白歌片《送你送到小村外》

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3)

上图:1980年老照片,让我们荡起双桨(同学催老光提供)

1、耳朵先富起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一曲《赠花卿》,虽是用来调侃唐朝官员不作为的,但也透露出妙歌仙乐如何入耳即酥、一听即醉。

1980年到1981年,咱们大陆老百姓的耳朵里吹过一阵软软的风,美妙的音符清清浅浅骚扰得人心痒痒麻麻。但此曲不是天上来,而是来自海峡那一边的美丽岛,那里有无穷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兰花,还有勇敢的人民筚路蓝缕以启高山林海与田园。

此曲被唤作“台湾民谣”。

今天,人们都在说改革开放如何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其实这“实惠”在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看来,是个“大拼盘”,不仅仅包括口福、眼福,也包括耳福。

在温饱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的年代,咱们大陆居民率先享受了一回不浅的耳福,或者说,我们的耳朵比嘴巴、眼睛、鼻子、四肢更早地进入了“小康”。

就老百姓的私生活而言,改革开放的里程,无非是五官的享受与欢娱方式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

2、脚步飘起来

听多了口号式的政治歌曲,突然吹拂过来《外婆的澎湖湾》、《乡间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三月里的小雨》、《捉泥鳅》、《童年》……耳膜猛地一怔,歌词与音符像清露滴进水潭,在内心里溅起异样的回响,干灼的心壁湿润了,浮躁的心气降温了,紧张的心情疏朗了,不安的心神慰帖了。像燥热的空气里飘来负离子,脚步都飘起来。

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4)

上图:1980年,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用三洋收录机,听了那么多校园歌曲。感谢它,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多年后,央视举办的“同一首歌”风靡神州,其中就有不少属于那个年代的台湾校园民谣。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甚至认为,“同一首歌”之所以受欢迎,原因就在于它是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耳朵所享受到的“精神福利博览会”,而最初的产品,就是海峡那边刮过来的妙歌仙乐,包括风靡至今的邓丽君。

是什么原因让那个年代的老百姓如此痴迷于台湾民谣呢?

因为它搔到了人性的软肋。

当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批评现代资本主义把人变成了单向度动物的时候,东方这个古老民族也在几十年的单一体制中变成了另外一种单向度的动物——过于政治化的人,用来入耳、洗心、革面的政治工具片面地将人自由舒展的精神疆界逼仄到了极其狭隘的空间,一旦外来的清凉随窗扉的开启吹拂进来,心灵的素帷如何不欢欣摆动与尽情摇曳呢?

3、风雅颂

台湾民谣的构成,有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刮风下雨的风,风花雪月的风,乡土风情的风,是微风往事中的风,是乡间小路上的风、是赤足走在田埂上的风,是外婆的澎湖湾里的风,是踏着夕阳归去的风。

“雅”是名人诗词谱曲的雅,是余光中《乡愁四韵》中的雅,是郑愁予《错误》中的雅,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雅,是邓丽君《在水一方》的雅。

“颂”是赞美国家民族的颂,是《龙的传人》一样的家国情怀,是《故乡》一样故土之思,是《出塞曲》、《橄榄树》一样的塞外风情,是《壮士行千里》一样的英雄情怀。

如此丰厚的内涵,使长久被压抑、渴望挣扎、突破的力量随着阵阵歌声流经茫茫九派与沉沉一线。

4、我买的一堆黑白歌片

那个年代的青年,谁不渴望拥有一把心爱的吉他,至少是一把小小的口琴,因为它最适合传递、表现、模拟、追踪台湾校园民谣的风味。

1980年,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正上大二,每个黄昏和清晨,舍友们每人一把口琴或吉他,坐在床沿上,坐在课桌上,坐在操场上,眼前几张黑白歌谱,把自己的灵魂送到乡间小路或外婆的澎湖湾……

那声音听起来,鱼龙混杂,恍然浔阳江畔“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混乱,但对于唱着东方红和国际歌长大的一代,那应该是只应天上才有的异音了!

黄昏和周日,校园里,“二道贩子”们背着麻袋来了,往地上一倒,都是不知道在哪里冲洗的黑白歌片,堆积如小山,上面有歌星玉照,有歌词,有曲谱。同学们围拢来,一毛钱十张,挑拣着,快乐着。那时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在想,我们这群数学系的孩子,面对这些“走光”的黑白歌片,感觉比课堂上的“双扭线”“玫瑰线”还美。

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5)

上图:1980年,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买过的黑白歌片《童年》

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6)

上图:1980年,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买过的黑白歌片《三月的小雨》

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7)

上图:1980年,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买过的黑白歌片《乡间的小路》

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8)

上图: 1980年,除了台湾歌曲,大陆歌曲也非常好听,如《小花》、《泉水叮咚响》。吹口琴时,主要看这

人的耳朵是一个奇怪的器官,像嘴巴一样,不能总消受一种东西。

台湾校园歌曲听腻了,反倒又会追忆起当年的“革命歌曲”,不久前江西卫视一场“红歌英雄汇”红遍神州,唤醒老百姓内心崇高的情结。当然,那也是在享受一种耳福,像吃腻了鸡鸭鱼肉之后又想起了小米饭和南瓜汤。

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更喜欢“小米饭”和“南瓜汤”。

(作者赵新月,理论工作者,专栏作家)

本文发表于《燕赵晚报》,原标题为《1980年,校园民谣妙入云》。

【声明】本文和“新月新语”文章谢绝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网络转载!

敬请期待【赵新月:一口气说他四十年】1981年,万家灯火看女排——赵新月纵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4集)

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9)

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赵新月纵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3集)

激荡40年有多少集(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10)

1980年:我曾经的迷恋——赵新月纵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3集)

敬请期待【赵新月:一口气说他四十年】1981年,万家灯火看女排——赵新月纵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4集)

【声明】本文和“新月新语”文章谢绝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网络转载!拒绝转载或变相抄袭转载。

“新月新语”文章百分百原创,目前发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媒体未经授权转发“新月新语”文章,导致赵新月个人微信公众号无法发表,极为不便。为尊重原创,谢绝转载。敬请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