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屠龙道人头条号,带你了解神秘的宇宙~

"和平"号并不"太平""和平"号为什么会坠毁?北京时间2002年3月23日14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碎片,已经全部坠入位于新西兰与南美洲之间的指定区域,大致地点是南纬40度,西经160度。当老朽的"和平"号最终坠入大气层,化作一道绵长绚丽的火焰时,人们所缅怀的,大多是这位"烈士"的丰功伟绩和趣闻轶事。

和平号建造过程(和平号退出历史舞台)(1)

在很多人看来,"和平"号退出历史舞台,完全符合新陈代谢的规律,它的年纪毕竟不小了。但事实上,被迫坠毁的结局在"和平"号刚诞生时便已经注定了。专家认为,"和平"号自身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遗传缺陷",这就是造成它悲剧结局的主要原因"和平"号空间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因为它显得有些先天不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虽然站上的每个舱段都安装有面积较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但由于它们彼此之间相互遮盖,反而大大降低了电能的输出效率,造成许多实验都无法进行。

和平号建造过程(和平号退出历史舞台)(2)

不仅如此,太阳能电池板由于长年遭受微陨石、空间碎片和氧原子粒子的撞击,迅速老化,已经提前到了使用的最后期限。供电的严重不足,使"和平"号的作用和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正逐渐成为太空中的一堆垃圾。但这却没有引起俄罗斯的足够重视"和平"号的另一个致命弱点,是天地往返运输的能力不强,结果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就"和平"号的规模来说,它应当能够负担得起6名宇航员的长期生活。但实际情况是,"和平"号仅能维持运载2至3人飞行的水平,比一般的载人飞行器高级不了多少。

和平号建造过程(和平号退出历史舞台)(3)

而即使是这样,空间站上还经常"断粮",生活物资供不应求。更可悲的是,不仅地球上的东西运进来不容易,"和平"号上的东西想出去也难,成功的实验产品早就堆积如山了,虽然不断产生,却只能堆在空间站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不仅是因为俄罗斯养活不了"和平"号,不科学的运输方法也是一个重大原因。一直以来,"和平"号全靠一次性飞船与外界联系。

和平号建造过程(和平号退出历史舞台)(4)

这种飞船的最大优点就是造价低,正因为如此,前苏联才挑中了它。但是一次性飞船的性能不好,让它承担为百吨级空间站往返运输的任务,真有点"强人所难"。前苏联也很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它本来打算在"和平"号扩建之后,把一次性飞船换成可重复使用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由于一艘"暴风雪"号每次能够承载30吨物资,运输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然而,"暴风雪"号的费用太高了,它只在989年实现了首次试飞之后,便随着苏联解体而天折了。

和平号建造过程(和平号退出历史舞台)(5)

和平"号的姿控系统也有问题。前苏联在最初设计时,只考虑到"和平"号处于对称结构状态时,该如何进行姿势控制这一种情况。但是,扩建之后的"和平"号并不像计划中那样体形匀称,而在太空中如果飞船的姿态不对,就会因为重心不稳而出现严重事故。

为了保持合适的姿态,空间站不得不频繁启动站上的姿控系统。这样做的代价非常大,不仅会消耗大量推进剂,增加飞船的发射次数,还会因此减少"和平"号的使用寿命。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奇思妙想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哦!【未完】

—— END ——

欢迎关注【屠龙道人】头条号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