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而今,人们认识一个剧种或接触一个剧种,往往是因为某个名角的艺术魅力。提起越剧,茅威涛无疑如同代名词一般,无论是传统的《五女拜寿》还是新编戏《孔乙己》、《藏书之家》,茅威涛塑造的经典角色深入人心,越剧第一女小生这个名号,可谓是当之无愧。

谦谦公子,温润如玉,如果说这种质感唯有在越剧女小生身上留有神韵,那茅威涛就是其中的翘楚。茅威涛一直在舞台上扮演男人,她笑称自己当了一辈子女人,却演了一辈子男人。

谦谦公子,温润如玉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1)

茅威涛——“越剧第一女小生”

茅威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生于1962年,祖籍浙江桐乡。她17岁从艺,1982年毕业于浙江省艺术学校,同年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1984年年仅22岁时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越剧小生第一人。

艺术成就:茅威涛的扮相英俊,气度非凡,唱腔师承尹派,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发展,唱做念扮皆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其表演潇洒飘逸,含蓄深入,溶内心体验与程式化体现为一体,使之角色的创造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越剧第一女小生”茅威涛

茅威涛的技艺得尹桂芳亲自教诲与指点,并得尹派第一、二代传人尹小芳、宋普南的悉心教授与帮助,以其勤奋的敬业精神而成为尹派又一代传人的佼佼者。

她的扮相俊美、气度非凡,其表演高雅脱俗、潇洒飘逸,表演细腻深刻、含蓄深入、善于创造人物,且能汲取京、昆、川等剧种表演手段,为己所用,融内心体验与程式化体现为一体,使之角色的创造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她的唱腔师承尹派,吐字清晰、行腔流畅、音色圆润、气韵悠扬,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发展,唱做念扮皆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在继承中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被称为“茅腔”。

演唱在为传统越剧观众接受的同时也为广大现代观众所喜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用现代意识观照历史人物,赋予越剧小生以新的深度和魅力。在国内外都拥有众多茅迷,为之倾倒。大江南北还自发成立“茅迷协会”,出现对越剧演员最广泛的“追星族”。

茅威涛从艺近30年来,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如《孔雀东南飞·惜别离》中的焦仲卿、《何文秀》中的何文秀、《五女拜寿》中的邹士龙、《汉宫怨》中的刘询、《孟丽君》中的孟丽君、郦君玉、《陆游与唐琬》中的陆游、《西厢记》中的张珙、《寒情》中的荆柯、《唐伯虎落第》中的唐伯虎、《大观园》中的贾宝玉、《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新版《梁祝》中的梁山伯等。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2)

1989年《陆游与唐琬》,茅威涛饰陆游

1989年,顾锡东编剧,杨小青导演,创作了《陆游与唐琬》。这部新编越剧拉开了“诗化越剧”的序幕。这出剧至今已演出了上百场,是在观众中影响最大的越剧剧目之一。

《陆游与唐婉》讲述宋朝诗人陆游与妻子唐婉的凄楚爱情故事,茅威涛饰演陆游,其独特的做派,别致的唱腔,把处于情感与家庭矛盾中的青年陆游演绎的酣畅淋漓。

茅威涛在这出剧中对其感情的把握深刻,心理的刻画细腻,将陆游报国无门、 在封建宗法制度压迫下对爱情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插曲:

排《陆游与唐琬》的时候,茅威涛看过上海昆剧团的《钗头凤》,非常喜欢里面的一个设计:计镇华扮演的陆游开始很年轻,到了结尾变成了戴着胡须八十岁的陆游。茅威涛想模仿,贴上胡须和扮演老年陆游;顾锡东认为女小生不能戴髯口,否则有悖于美学定位,坚决不改。茅威涛很犟,你不改我就不演。

戏排不下去了,导演杨小青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后来顾锡东打电话给茅威涛,告诉她为什么自己不能改戏,在电话那头流了泪。

“这件事情是顾伯伯去世后,杨小青在纪念会上讲,我才知道因为艺术创作顾伯伯被我气哭过,他可能对我既爱又恨。我想演老年陆游,只是因为看了上昆的戏,希望在表演上有更大空间。”茅威涛说。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3)

1991年《西厢记》,茅威涛饰张珙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名作《西厢记》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著名导演杨小青执导,是小百花“诗化越剧”的巅峰之作。1991年3月首演面世后,小百花版《西厢记》被不少评论家称为是最好的改编演出,龚和德、刘厚生、张庚、黄宗江等著名戏剧家都对它赞誉有加。

茅威涛在剧中儒弱中显豪气、俊秀中露刚毅,举手投足尽显小生本色,唱腔婉转大气,嗓音宽厚凝重。

1994年,凭借对剧中张珙角色的精彩演绎,茅威涛荣获了艺术生涯中的第二个中国戏剧梅花奖以及第二个文华表演奖。

插曲:

当初,由茅威涛塑造的张珙,还曾在戏曲界引发了一段争议。原来,为了表达张珙接到莺莺信笺的兴奋与急切的心情,茅威涛在演出中借鉴川剧小生的身段,设计了“一抖”与 “一踢”的动作。可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细节,引发了戏曲界人士姓“越”还是姓“川”的质疑。不过这种博采众长的理念和精神,最终还是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4)

1996年《寒情》,《寒情》茅威涛饰荆轲

冯洁于1996年新编的越剧历史传奇剧,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首演于1996年。

《寒情》这部戏,茅威涛在里面饰演荆轲,非常帅的造型,又是在颜值高峰期,扮相潇洒俊美。这部戏演得不多,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被认为步子跨得非常大,该戏结尾的扇舞非常好看,是著名舞蹈家金星排的。

茅威涛在《寒情》中挥舞着一条扇剑,从渺远的时空走入当代观众的视线,她捕捉历史史实的蕴涵,找到了一个嫉恶如仇、抗暴扶弱、有情有义、智勇双全的游侠所特有的气质,拓展了荆轲的“情感领域”,向人们展示出一个悲剧人物不甘愿以生命为代价,以感情做祭礼,无奈何而为君主“自毁”的悲剧意识。

茅威涛以她对阴柔与阳刚的独特理解,一改中国戏曲重表现、轻体验的传统。对越剧小生的表演做出一种全新的探索。一把儒士的折扇代替了一条游侠的长剑,更加含情地传递着喜怒哀乐。这不单单是生活符号的变化,而是从具象进入抽象领域的高度提炼与升华。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5)

1998年《孔乙己》,茅威涛饰孔乙己

1998年,茅威涛申请从小百花停薪留职,暂别体制,组建了自己的戏剧工作室。

工作室的第一个作品是郭小男导演的《孔乙己》。茅威涛找了绍兴咸亨集团合作制作,用浙江省越剧团的班底。虽名为《孔乙己》,实际融汇了《药》、《狂人日记》等篇,孔乙己也并非鲁迅笔下那个读书失败时运更失败的旧儒生,而是一个生未逢时的才子,满腹经纶却无力回天。

在茅威涛所演的所有剧目中,《孔乙己》无疑是最受质疑的,很多老戏迷说到气愤时手都会抖。茅威涛不怕,她几乎是在骂声中成长的。回想起年轻时在上海演出,观众对茅威涛改良版的尹腔不满,有人偏激地说“以后你不要来上海了”,剧团中的人劝阻她说“不要谢幕了,外面的话不好听”。茅威涛不怕,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听,她就愿意唱。

凭着这股韧劲,茅威涛凭借《孔乙己》不仅拿奖拿到手软,(一举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 、第十届上海“白玉兰主角奖”、中国戏剧节奖。)还获得了众多行业专家的好评。

戏剧评论家童道明老先生就曾评价说:“《孔乙己》的唱腔和演员把越剧的美全部展现出来了,这无论对戏剧还是电视剧都不失为一种创新。尤其是主演茅威涛,像这样的演员在戏剧界几十年才出来一个,我看过王洛勇、严顺开、朱旭表演的孔乙己,茅威涛演绎的孔乙己是最美的一个,性格表现得更加复杂,她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审美上的享受,也应是一种思考。”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6)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素有“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多情的许诺、凄婉的别离、坚贞的追随感动了一代代观众。

新版《梁祝》丰富了传统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表演方式,茅威涛以尹派唱腔重塑了梁山伯的声音呈现,并参照昆曲和现代舞蹈身段表演的语汇,创造出全新的审美形体感受。在保留大量传统唱段的同时,新版对故事情感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唯美的服装、浪漫的灯光与贯穿其中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新版《梁祝》找到了“古典与时尚共融”的平衡点,既富于现代艺术元素,又不失传统越剧婉约柔美的鲜明特点。

凭借在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精彩演绎,当年45岁的茅威涛摘得“三度梅”——“梅花大奖”,在她之前,戏剧界只有尚长荣一人获此殊荣。

剧不惊艳,誓不休

茅威涛1962 年出生在浙江,在她的少年时代,娱乐生活只局限在几部样板戏中,电影少得可怜,茅威涛尤其喜爱《羊城暗哨》中的女特务,“你看我天生卷发,看上去就跟电影人物似的”,边看边模仿,还真有几分意思。茅威涛笑着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表演,渴望上舞台。

茅威涛觉得当演员其实很有意思,演一出戏就等于走进了一次别人的人生。“你比方说你要演一个陆游,你必须要走进他的生命里。你要演阿炳,你要走进阿炳的生命。你要演苏东坡,你必须要走进苏轼整个的人生当中去。”也因为长期在剧中饰演男性角色,茅威涛开始慢慢地对男性有了更多地了解。

茅威涛自小就喜欢跟着哥哥们玩,性格中自然而然地带有一丝男性色彩。进入越剧行当后,一次考试时老师把她的头发往后一捋,发现她鼻子挺拔,相貌清秀英气。于是,茅威涛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被选作小生。

唱戏讲究童子功,这对于17岁才开始从艺的茅威涛来说困难不小。怎么才能克服年龄的障碍,成为了17岁的茅威涛最关心的问题。学戏的日子,那时的她面对着各种障碍,只能不断地下狠功。吊嗓子、排身段,什么苦都吃过。每逢演出,描眉、画眼、勒头、缠胸……如此循环往复。

1982年9月2日,一场被称作“小百花”的浙江省戏曲汇演在杭州举行,并从全省60多个越剧团3000多名演员学员中精挑细选出40名优秀“小百花”,组建了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茅威涛成功脱颖而出。

1983年11月16日由著名剧作家顾锡东为“小百花”量身定制的《五女拜寿》正式亮相香港新光戏院,令这群无名小卒一炮而红。在剧中戏份不多的茅威涛却表现得格外显眼,与何英、董柯娣、何赛飞、方雪雯一起被观众称作小百花的“五朵金花”。

1984年5月2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成立不久的小百花越剧团应邀赴京参加建国35周年献礼演出,在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树下,邓颖超和小百花越剧团合影留念并亲笔题词“不骄不满,才能进步,精益求精,后来居上。”

同年,凭借《汉宫怨》中的刘询一角,年仅22岁的茅威涛一举夺得第二届梅花奖榜首,成为越剧小生第一人,并成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台柱小生。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7)

1984年获得第二届梅花奖

“所有的这些让我很困惑,你真的有那么好吗?慢慢地你就觉得,我要把这些放掉,我要重新开始!”正是因茅威涛倔强的性格,才让她下定决心必须演好每一场戏,“我要让观众知道梅花奖演员是这样的,我要真的能符合梅花奖的标准。”

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文艺思潮开始兴起,这也开启了茅威涛的观念,她渐渐开始思考越剧这个传统剧种未来的命运。“我挺庆幸自己,首先是个文艺青年,所以我会有一些跟其他的戏剧演员不同的,自己的追求和思想。”

1989年,《陆游与唐琬》登上舞台,这部才子佳人戏随即风靡一时,并拉开了浙江小百花“诗化越剧”的大幕。白墙黛瓦、残荷疏竹、沈园亭台、题诗粉壁,典雅的舞美设计将观众带入江南沈园之中。《陆游与唐琬》由此成为了茅威涛最出色、最成熟的剧目,也让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为最出色的越剧团之一。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8)

《陆游与唐琬》剧照

但到了九十年代,戏剧在文化娱乐消费中所占权重急剧下降。小百花越剧团和所有剧场艺术一样陷入困境,每年一两百场的演出,有几乎80%都是在农村演,城市里根本没人看戏。茅威涛渐渐意识到,越剧到了该突围的时候了!于是她开始寻找越剧创新的出路。

决心“革命”的茅威涛,1999年拿出了演艺生涯中堪称颠覆之作的《孔乙己》,为了出演这个角色,她甚至剃了个光头,但这一举动引起了众多老戏迷的不解,“为什么要弄得这么前卫?这还是越剧吗?”尽管质疑与不解的声音不绝于耳,茅威涛却不这么认为,“本来越剧在上海发展的时候就是一些摩登的东西,今天为什么不能时尚了呢?到了这一代反倒撇不开农耕时期的文明印记。自己不自救,自己不时尚,不现代了?”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9)

孔乙己人物照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10)

《孔乙己》剧照

茅威涛的探索创新不仅体现在剧目和表演中,在剧团的改革上也有所体现。

1999年,茅威涛凭借在观众中的影响当上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团长。自此,她不得不面对越剧观众大量流失的严酷现状。在深思熟虑后,茅威涛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有一条让当时的很多人完全不能理解——她想让越剧“都市化”。这是否是在意味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要放弃广大的农村市场和农村观众?

当时的大多数剧团都是靠政府扶持和农村市场艰难的支撑着剧团的运作,时任团长的茅威涛看到其中的局限性。“如果小百花也去争那一杯羹的话,那么以后小百花就真的没有任何出路了,那跟别的剧团有什么两样!”在深思熟虑后,茅威涛决定要带着剧团转战城市市场,谋求突破。

2013年,改编自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名著的新概念越剧《江南好人》,上演了一部全新的江南风情寓言剧。该剧使越剧突破了传统题材中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更多了些知识分子的哲学思考和社会担当。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11)

《江南好人》剧照

演惯翩翩公子的茅威涛,在剧中挑战自我,首度“恢复女儿身”。还破天荒地分饰男女两角。这是她从艺多年来,第一次在舞台上以女装示人。她足足花了3个月才完成从“女小生”到“花旦”的艰难转变。

更令人惊奇的是,茅威涛竟在《江南好人》里融进了架子鼓、爵士舞等现代流行音乐元素。颠覆传统意味着很可能失去原有的观众,而她更像是在跟观众进行一场“豪赌”。

“既要放心大胆的去做,又要在这改变的过程中不放弃原有的记忆,不丢弃越剧独有的传统唱腔、方言、音乐和女子越剧的审美。”持着这样的原则,茅威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看来,她要改变传统越剧的决定是正确的。正因如此,不仅老观众没有流失,还让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开始爱上了越剧。

正是茅威涛对越剧的不断创新,使她成为了越剧明星演员中拥有年轻粉丝最多的人之一。而她的粉丝——“茅迷”们也自发的开始了更多推广越剧的行动。为了更好的推广越剧,其中一位“茅迷”开设了个名为“生命浙出戏”的公众号,希望通过茅威涛的故事和“茅迷”们的故事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剧场感受剧场的魅力。

师承尹派的茅威涛在越剧的变革和创新中从未停下脚步,一直不断地赋予越剧小生以新的深度和魅力。也正因如此,从艺三十多年的她,不仅成为了越剧界唯一的三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人,还收获了包括“文华奖”、上海“白玉兰主角奖”等中国戏曲界的全部重要奖项,更成就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今日的辉煌。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12)

1994年第二次获得梅花奖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13)

2007年第三次获得梅花奖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14)

1993年获第四届“白玉兰主角奖”

2010年,新版《梁祝》受邀在德国威斯巴登“五月国际艺术节”上演,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为了中国大陆首个获此殊荣的剧团。同年9月,受国家文化部派遣,新版《梁祝》前往日内瓦参加中瑞建交60年法语区开幕式演出,以此续写了半个多世纪前老版《梁祝》在日内瓦湖畔留下的隽永记忆。

今年3月,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登陆广州,其以扇喻蝶的简洁意象,泼墨留白的情感传递,为广州带来了一股芳香四溢的“小百花风”。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15)

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建团30年来,“小百花”先后出访了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并多次前往港澳台地区演出和交流。

时至今日,茅威涛对“小百花”和越剧仍有着更大的理想。目前,她正在为“小百花”建构一个商业模式,“就算如果有一天政府不再扶持剧团,‘小百花’也仍然能生存下去。”

在“小百花”的三十年里,茅威涛做了七年的演员队队员,八年的副团长,十五年的团长。如今,茅威涛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对她而言,越剧早已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变成了一份使命和担当,更是对自己生命的解读。“30年,我终于可以长叹一口气,可以给老师和前辈们一个交代了,对于小百花,我已经扪心无愧。”

越剧老师茅威涛今年多大(越剧第一女小生)(16)

茅威涛与“小百花”

茅威涛或许可算当今越剧界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了。这些年来,对于这位越剧界的风云人物,质疑之声屡屡不绝,茅威涛总是笑称自己“人到中年,不会再去愤怒,而更多地学会了平和”。师出尹派的她不仅继承了尹桂芳潇洒独特的唱腔,更继承了尹桂芳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甚至因此还被同行褒贬参半地称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改革家”。

从学习昆曲身段气质的《西厢记》,到大胆剃光头的《孔乙己》,直至引起不小争议的新版《梁祝》,每一部作品中,她总是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尽管所有的舞台试验几乎都是毁誉不一,但这些年的越剧改革之路,她走得执著、从容而坚定。茅威涛在争议中强大,在创新中继承!

本帖为"戏曲宝"微信公众号独家,更多精彩请关注“戏曲宝”官方微信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