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成员之间,核心关系是亲情关系吗?不,并不是。真相却恰好相反。


在我接到的很多家长咨询中,有不少家长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困境,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里既包括夫妻关系,也包括亲子关系。

正因为自己无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所以自然会在很多行为方面本末倒置,最终等到出现较大的矛盾时,才发现自己束手无策、烦恼不已。

前几天,有一位家长又私信我说,孩子现在才初二,就已经不想上学了,让他出去跟亲戚打工也不去,每天就在家过着黑白颠倒、沉迷手机上网的日子,都快没个人样儿了。跟孩子吵了好多次,好的、坏的都说尽了,也没啥用。自己也反思过,孩子小时候太溺爱他了,要什么给什么,什么都由着他,导致现在也下不了狠心,管不了孩子了。

类似这样的家庭,其实并不是个别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亲子关系,错误地认为,亲子之间仅仅只是亲情关系,别无其他,认为只要自己对孩子千好白好就足够了。

但事实的真相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核心关系,其实是生产合作关系,而并不是亲情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家庭成员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沟通(为什么我总说家庭成员之间)(1)

第一,所有正常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都普遍存在着生产合作关系。

除了你周围经常可见的那些同事、朋友、同学、父母、爱人、孩子以外,其实还包括很多很多离你很遥远,甚至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人,都与你有着合作关系。

或者换句话说,你和这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不过,区别仅仅是关系的远近或密切程度大小而已。

比如,你昨天晚餐在西餐店吃过的牛排,可能是来自巴西牧场的一位牧民手下圈养的肉牛;而你今天午餐后吃的火龙果,又可能是来自海口农场的一位果农管理的果园里。无论是巴西的牧民还是海口的果农,你都没有见过他们,却都和他们产生着生产合作关系。

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正因为一个人个体的力量很有限,于是才形成了人类社会这个大体系,集合多人的力量,才更容易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接着又出现了国家、政权,来组织和管理社会生产活动,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于是我们每个人之间就自然产生了一种生产合作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沟通(为什么我总说家庭成员之间)(2)

第二,所有家庭成员之间,本质上是附带有亲情的生产合作关系。

那么,对于家庭成员来说,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也一样是合作关系。只不过,这种合作关系较特殊一些,是附带有亲情的生产合作关系。

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核心关系仍然是合作关系,亲情则属于附带关系、辅助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合作的内容是什么呢?合作的内容其实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活效率、降低生活成本。

对于成年人来说,所谓的生产,自然就是工作;而对于孩子来说,生产其实就是指学习生产知识与技能。

具体到亲子关系中,父母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舒适生活环境,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更高效地学习生产知识与技能,而并不是供孩子去躺平享受的。

在正式步入社会工作之前,通过这种合作关系,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提前掌握足够维持自己生存的职业技能。这,才是亲子之间合作关系的核心意义所在。

家庭成员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沟通(为什么我总说家庭成员之间)(3)

第三,附属关系、辅助关系,并不代表就是不重要的关系。

讲完上面的结论,可能有人就会不服气了,“那亲情怎么能让你说成是辅助的作用呢?这有点太冷血、太冷酷无情了吧?”没错,确实就是辅助作用。

但这里要额外强调的一点是,处于辅助地位的任何事物,并不代表它就不重要。

举个例子,白开水煮一碗面条,如果什么调料都不放,也能吃下去,并且能吃饱,但却索然无味;可如果加一些调料作为辅助,那么面条吃得就会很香。这时候你能说,处于辅助地位的调料就不重要吗?

而家庭成员里,夫妻之间的爱情和亲子之间的亲情,就是这种生产合作关系中重要的“调料”,但这个“调料”仍然处于辅助地位,位于核心地位的,永远是合作关系,这个思路一定要捋清楚。

家庭成员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沟通(为什么我总说家庭成员之间)(4)

第四,以上这些道理,完全可以从小就告诉孩子;并且对于有躺平享受倾向的孩子,也要早早亮明观点。

其实,不要过分宠爱、溺爱孩子,这个道理,从古到今一直都在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南北朝时期,著名教育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就提到了“偏宠有害,严教是爱”的理论,意在告诫父母,不要过分偏爱、宠爱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古人都会早早意识到这些道理,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家庭成员之间并不仅仅只存在亲情,生产合作关系才是其核心关系。

父母无论有多大本事、有多少财富,也不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更不能为孩子保驾护航一辈子。这个结论的根本逻辑,我在2月12日那篇文章中刚讲过,因为每个人手中的物质资源不完全属于自己,是属于全社会的,每个人要想很好地生存,最终靠的是社会,而不是父母。

看似是父母把孩子养大,但事实上,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也是在借助社会物质资源,父母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比例而已。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不是爸爸妈妈不想疼爱你,也不是对你狠心。而是爸妈能给你的很多好东西,都是来自于整个社会,并不仅仅属于你和我。所以,你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能一直享受社会带给你的这些好东西。

而对于一些既不想上学、也不想工作,有躺平享受倾向的未成年孩子,家长也需要把以上这些道理早早跟孩子讲清楚,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要么工作,要么就是为了工作而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这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并且最好能事先定好“君子协议”,如果违反了,那么做父母的也不要跟孩子太客气,在物质条件上一定要有制约的措施。关于这方面的事,我在去年的12月5日、今年的2月15日那两期作品中,都详细讲过。

家庭成员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沟通(为什么我总说家庭成员之间)(5)

总之,所有家庭成员之间,其核心关系永远是生产合作关系,而不是仅仅只有亲情。只有早早认清楚了这一点,才不会出现主次颠倒、本末倒置的一些行为,才能正确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生活。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你的收藏、点赞、转发和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是魏老师,咱们下期再见。

,